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交易市场愈益开放!长沙改革创新举措密集推出

发布日期: 2019-10-12     来源: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

  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指导意见,以“营商环境优化年”建设为抓手,紧盯“提效能,降成本,优服务”目标任务,立足公共服务职能,改革创新,着力打造阳光交易平台,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日益开放,更加公平,竞争有序,市场各方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得到提升。

  着力推进交易法治化,让交易活动更规范

  应进必进,拓展平台覆盖范围。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实现了横向覆盖四大类项目范围,纵向市县一体化。取消区县平台,项目统一进场。按照交易目录范围和要求,实现目录范围内项目应进则进,目录中将排污权、户外广告、公交线路运营、公园经营招租及其它特许经营权均纳入平台交易,进一步拓展了覆盖范围,做到平台之外无交易。

  统一规则,实行交易制度清单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的交易制度规则体系,实行清单管理和定期清理机制,纳入清单的文件应通过公平性和合法性审查。制定了《长沙市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清单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布《长沙市招标投标正面、负面、例外清单》,着重规范交易各方主体行为,优化交易市场环境。

  规范管理,促进市场有序竞争。积极引导市场主体依法依规按程序开展交易活动,近年来,中心大力推动多项具体举措落地生效。一是实行信息全公开。交易项目信息、过程信息、企业信息、交易结果信息等依法公开,信息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交易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取消投标报名,招标文件免费下载,项目实行资格后审,要求招标人按标准文本编制招标文件。此项举措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实行近10年,对提高交易市场开放度和竞争度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三是规范评标专家管理。全省统一的评标专家库按“省建省管市用”模式运行,专家从省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加强专家日常考核管理,及时通报考核情况,去年全市通报了22名专家违规行为。四是平台交易服务实行标准化。中心按照国家公布的平台服务标准,结合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要求,建立和完善了中心的交易服务标准,让交易服务内容更明,流程更清,服务质量效率明显提升。

  激励守信,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机制,对招标人、投标人等市场主体进行不良行为记录,对招标代理机构组织开展星级评价。设立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和曝光台,公开信用评价记录,加大信用评价结果运用。畅通数据互联共享渠道,加强与国家、省级信息平台,“信用中国”、“信用长沙”以及各行业监管部门的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全面落实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失信联合惩戒办法,推动市场诚信经营,公平竞争。

  着力推进交易电子化和透明化,让交易活动更阳光

  用“看得见”的方式力推阳光交易。阳光交易是市场主体的期盼,更是中心建设的目标方向。自2008年中心成立以来,率先全国将专家抽取现场、开标、评标等交易活动现场影像进行实时无声直播,全程公开透明,消除了各方疑虑,用看得见的方式推动交易的公平公正。发挥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枢纽作用,全市各级各类交易信息一网发布,同时网上公示“四张清单”(交易目录,交易流程,服务事项,信息公开)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开透明,规范标准的交易服务指南。开通主任信箱,公开监督投诉方式,畅通各类监督渠道,聘请社会监督员,开展公共资源交易社会开放日活动,多措并举构建阳光交易平台。

  用“电子化”的手段实现网上交易和留痕可溯。落实互联网+招标采购三年行动方案,加大“一网三平台”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应用,抓好交易服务“三厅”建设,加快实现实体大厅智能转型,网上大厅功能升级,掌上大厅创新发展。目前,电子化交易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业务办理基本实现网上通办。电子化政府采购实现无纸化投标和不见面开标。开展CA兼容互认,实现湖南CA“一卡办理,全省通用”。去年,中心与武汉、合肥、南昌四省会交易中心签订《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远程异地评标合作框架协议》,多次开展跨省远程评标合作,今年长株潭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合作启动,远程评标进入常态化。

  用“大数据”的技术发挥预警监测作用。今年7月,“数字长沙 智慧交易”大数据应用系统全面上线运行,“数探交易”模块通过对汇聚的大量交易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市场主体数据等多来源的关联数据进行整理归集,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并自动监测、预警串通投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去年以来,依托系统监测,通过对投标文件机器码雷同,文本雷同性分析等手段共发现问题线索12起,中心以《问题线索移送单》函告行政监督部门,经查实,共对17家企业进行了查处,中心充分发挥交易“第一现场”优势,协同治理公共资源交易的成效更加突显。

  着力推进服务便利化,让交易活动更高效

  精简事项优化流程,交易更省力。中心把“用户体验”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标准,以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问题为导向着力创优服务。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落地生效,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项目交易申请,场地预定,信息发布等业务均已实现网上办理。实行事前信用承诺制,全面取消交易过程中各类证明材料,承诺函等要求,开通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业务。简化投标企业信息入库流程,取消原件资料校对。运行多媒体云客服系统,为市场主体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一站式,零拖延服务咨询。

  压缩办事时长,交易更省时。取消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等交易信息的检查,招标人网上提交入场申请,网上受理业务,即时办理。投标企业信息入库按照“事前信用承诺,信息自行填报,网上信息公示”的原则精简流程后,入库时间由原定的5个工作日压缩为1个工作日。投标保证金退还时,非中标单位保证金退还由原来的中标候选人公示后5个工作日压缩到最快评标结束后1个作日内。项目进场交易总时长从原有的平均约33.6天缩短到26.5天。

  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交易更省钱。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近年来,交易服务费标准连续3次下调,累计降幅约65%。推行投标保证金多元化,推广使用银行保函、保险保函,中心自2018年起在全省率先推行银行保函后,截止目前,累计共有1517家企业采用银行保函方式交纳保证金,为企业减少资金占用成本10.08亿元。今年7月份又推行保证保险,实现投标担保电子化,在线3分钟即可办理,截止9月份,共有561家企业采用电子保证保险方式交纳保证金,为企业减少资金占用成本3.35元。中心还为企业送出减负红利,为社会投资重大产业项目,国有企业采购项目提供免费交易服务,免费为市场主体提供培训服务,免费提供标书编制软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