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7-06-21 来源:公共资源网/《公共采购》杂志
“交易项目成百上千,交易档案成千上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后,项目越来越多,档案更是越积越多,档案室这两年快要负荷不了了。”存档已然成了不少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老大难。
数据存储量大,管理环境要求高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交易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档、纸质资料以及音视频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归档保存。随着全流程电子化进场的不断加强,传统的纸质档案越来越少,电子文档和音视频资料成为最主要的存储内容。
一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依照政府采购法要求,档案至少保存15年;一些中心表示为确保万无一失,避免出现问题时难以寻源,对所有交易项目资料均长久保存;还有一些交易中心对除了监控系统的视频音频外的其他电子档案进行长期甚至永久性保存,对于音视频监则执行少则3~6个月,多则3~5年存储时间。保存方式为监控系统留存(一般为3~6个月)、电子档案保存系统,或者光盘刻录。
2016年度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总数为90.94万个,按照每个项目的电子档案3G计算,272.82万GB。尽管这些数据80%以上是非结构化数据,保存之后少有查阅需求,但又确实有存档和管理的必要。随着整合的推进,交易项目的增多,中心每年产生的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档案规模持续累积和增长,且档案保存对温湿度或者网络环境等要求高,中心档案室面临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对于各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而言,电子档案保存的难点在于音视频资料。电子档案通常按照项目保存的,属于同一个项目的文件,无论音频、视频还是各类公告、文档,以统一的方式和年限打包存档,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音视频资料,长期存储难度很大,成本高,这是导致音视频资料保存时长远低于电子文档的原因所在。
以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例,监控视频是保存在光盘上,一年平均需要2000张光盘,每张容量在25G,也就是50000GB(48.8T)。而这仅仅是全国交易中心监控视频数据的冰山一角。
改变存储方式是关键
对于存储量惊人的交易中心而言,随着数据的增多,迫切需要存储容量大、保存时间长、能耗低、安全性高、存储空间扩展灵活的存储方案和产品。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存储形式包括光盘刻录、移动硬盘、档案存储服务器、云存储、蓝光存储等。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般选择光盘刻录和移动硬盘的存储形式。对于长久保存的、容量大的通常选择光盘保存,对于文件较小的、管理需求大的文件通常选择硬盘盒移动硬盘。光盘的存储容量一般为较小,蓝光盘单个容量可达50G;硬盘容量从几百G到几T不等,但价格相对较贵。云存储尽管近年来价格有所下调,当仍旧相对偏高,不适合存储量巨大、存储数据多为冷数据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且相当一部分敏感数据不宜保存到云上。
针对存档问题,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蓝光库存储系统建议方案,即以容量更大的蓝光光盘为数据储存介质,通过蓝光光盘匣,借助外部存储接口形成大型存储系统,用以存储海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