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多措并举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4-03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李金红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李金红】当前,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已成为金融领域创新的热点和焦点,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既是顺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也是解决普惠金融现实难题的重要手段,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了信息的共享,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的门槛,有效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展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在2019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大会上指出,通过技术和金融的协同创新,通过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可以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要真正解决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必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通过金融科技提高中小企业金融可得性;二是通过金融科技降低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和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三是通过金融科技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四是加强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和咨询机构合作共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金融司司长陈洪宛表示,在普惠金融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要抓住时代机遇,多措并举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据陈洪宛介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和金融机构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三方面成效。一是支持政策逐步完善。各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形成了货币政策作指引、监管政策创环境、财税政策重扶持、相关政策共发力的小微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二是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目前基本建立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5家大型银行均已挂牌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民营银行也在稳妥有序地设立相关部门,村镇银行、小贷公司正成为小微企业重要的支持力量,融资担保体系初见成效。三是工作机制不断地创新。针对小微企业高风险、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如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等,建立线上融资服务平台,整合企业信息,促进投融资双方对接,加大打击恶意逃废债力度,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等。

  信任就是财富,这一点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陈洪宛表示,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的牵头单位之一,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消除信息不对称,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联通投标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构建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在推动普惠金融方面优势显著。交易数据可以为企业申请贷款提供增信,“黑名单”等违规信息是金融风险防控的重要支撑。当前,昆明、丽水等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构建金融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办理保函、保险和贷款等业务提供服务。

  云采科技和各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同打造的金融服务平台,打破了传统金融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与区域限制的发展瓶颈,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贷款成本高、效率低、服务不均衡、供需不匹配等问题,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又一助力。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