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0-05-18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项欣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项欣】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服务质效。与此同时,部分平台出现不同程度的数据丢失,交易系统存在篡改数据及后台泄露敏感信息等安全隐患,成为推进电子化交易亟需解决的问题。区块链则成为各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寻求解决之道的有效手段,广州、珠海、山东、长沙等地已率先开始深化区块链布局应用。
区块链技术本质是分布形式的数据库,所有节点以及区块相互之间共同构建信任机制,具有中心化、可追溯性以及不可篡改性等特征。区块链的这些特性,可为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各方营造一个高度安全、深度信任的数据流通环境,有效防止交易平台数据被篡改,保证交易平台操作行为能够被追溯,促使交易活动更加高效、安全和便捷。
交易活动的开展需要对招标人和投标人进行身份确认,同时需要做好潜在投标人相关信息及资料的保密工作,并防止投标文件被篡改或者被窃取,避免开标环节出现解锁解密失败问题,整个评标过程的评委信息与评判资料、评标结果等都要防止泄密或者被篡改,这些安全问题都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解决与防范。
电子交易系统中,标书以明文形式存储于中央服务器,仅以权限作为防范手段,容易造成标书泄露或篡改等问题。但如果在电子招投标系统中应用区块链技术,就需要企业在确定封标后,标书加密,特征值上传区块链,以上传时间为时间戳,建立存证区块。区块链使用的非对称加密技术可以使标书存储以加密文件存储,并设置企业私钥,开标前夕企业通过私钥提供解密,这期间,入侵服务器无法获取任何标书明文信息,能有效解决标书泄密问题。鉴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记账特性,篡改部分节点的标书备份,在系统通过节点对账后,对于不同于其他大部分区块记账结果的区块数据给予无效化与废除,以完成标书的不可篡改性,从而解决标书篡改问题。
评标阶段专家泄密问题也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加以解决。区块链技术有机地将专家库当中所有专家信息实现加密处理,并在区块链中完整记录随机筛选结果和行为,在分布存储基础上,以加密文件形式,在系统当中流转专家各方面通知消息。数据库被入侵之后发生的数据读取、篡改以及盗取等问题,也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加以解决,保证所有系统操作产生的操作私钥、操作时间、行为、设备以及结果等都记录在区域链当中,并不可销毁痕迹,确保所有非法行为可以被追溯,为监管部门提供参考和证据。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能够为相关交易活动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确保交易更加安全可靠与公平公正,可有效杜绝数据篡改和窃取等问题,同时保证所有修改行为的可追溯。整个交易过程不再依赖政府公信力来保证公开、公平和公正,而是通过技术手段来保证。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