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亮出成绩单,五周年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发布日期: 2020-08-20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张丽丽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张丽丽】改革关头勇者胜。过去的五年,是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创新的五年,全国各地各级政府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冲险滩、破藩篱,用“洪荒之力”推进改革,圆满完成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的“小目标”,实现交易由电子化向信息化、智能化迈进。五年来,科技创新与平台建设深度融合,一个个久攻未破的难题迎刃而解,一批批改革成果的捷报频频传来,公共资源交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度提高,交易主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跑出了加速度,也跑出了广度和深度。

  交易篇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五年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持续完善市场化配置机制,大力提升交易服务水平,着力改进交易监管工作,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交易目录:平台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范围由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老四类”,逐步扩大到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自然资源、资产股权、环境权等各类公共资源,各地根据全国目录指引,制定和发布了当地的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指引。交易平台的规范化运行也吸引了一些国企、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到交易中心进行采购和招投标,让进场交易量迅速提升。随着交易目录的不断动态更新,越来越多的项目进场,实现更大范围的规范交易。

  例如,深圳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采用“4+N”的模式,即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四大公共资源交易业务整合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平台覆盖范围,将股份合作公司资金、资产和资源“三资”交易及其他公共资源纳入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排污权、户外广告、公交线路运营、公园经营招租及其他特许经营权均纳入平台交易,进一步拓展了覆盖范围,做到平台之外无交易。

  电子系统: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

  各地交易机构通过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系统建设,明确了交易、服务、监管等各子系统的功能定位,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并同步规划、建设、使用信息基础设施,完善相关安全技术措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聚焦大数据和信息共享,首创全链条透明化项目信息可视化服务平台,命名为“晶项链”,将交易项目涉及的260个数据点汇集成一张电子清单,以可视化方式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实时动态展示各节点交易全貌。业务受理信息、项目交易信息、场地使用信息、评委评标信息、流程预警信息等项目信息一览无遗,交易状况“有图有真相”,有效破解了系统繁多难关联、数据分散难集中、交易进程难看清等“三难”问题。在“晶项链”中还设置了“交易慧眼”,对72个交易重点环节和敏感节点实行红、黄、蓝灯三级预警显示,及时发现、快速锁定交易中各类异常情况,为监管提供第一手资料。

  不见面开标:把有形的开标现场搬到网上

  “不见面开标”各地的做法也不尽相同,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江苏是较早推行“不见面开标”的省份,早在2017年就有地方开始实施。2019年搭建全省统一“不见面开标”平台并全面推广,到2020年一季度,全省“不见面开标”率达49.65%,部分地市已达80%以上。

  南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全国首创“不见面开标”模式,自主研发上线了国内首款高度集成的不见面交易工具——“鸿雁不见面开标系统”。中心聚焦传统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交易程序冗长、投标成本高企、工作效率低下、监管难以联动等“堵点”“痛点”,以“惠企、便民、降费、提效”为目标,以“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为实施路径,开标无须见面,就是降低了时间成本,节省了交通、食宿等成本。

  远程异地评标:实现专家资源共享

  异地远程评标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是由于各地信息化建设水平不一等众多原因,异地评标在 2018 年才进入常态化,与此同时,各省市还积极尝试跨省异地评标。

  四川省发布《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工作规程》《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异地远程评标工作规程(试行)》以及《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异地远程评标技术规范(试行)》。这是全国首次发布全省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工作规程和异地远程评标技术规范。

  跨省远程异地评标也迎来新突破,从小范围的零星试点转向大规模积极尝试,连云港—聊城、贵州—海南、昆明—贵阳、湖北—兵团、长沙—武汉—合肥等跨省异地评标项目时有发生,进一步提升了电子化发展水平,为全国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电子商城:提高政府采购质效

  政府采购电子商城作为“互联网+政府采购”的直接体现形式,被越来越多的采购人和供应商接受。商城具有商品种类多、技术参数详尽、供货违约概率小、采购周期短、价格自动比对、过程留痕记录等诸多优势。商城的建成和使用,全面提高了政府采购的效率,增强了采购人的自主权,加强了政府采购公开透明度和规范化建设,促进公平竞争。

  山东省政府采购网上商城业务范围在横向、纵向上得到了拓展,横向上,超市、批量集采、定点的多种方式,使采购人不同需求得到满足;纵向上,联通各地市,形成联动机制、结果共享、服务同步,打破各区县之间壁垒,解决各地重复建设、供应商重复入围、规模效应不突出的问题,实现管理规则统一、操作流程统一、商品标准统一。

  跨区域交易:加速交易市场一体化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促进资源跨区域交易。

  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川渝两地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一体化建设。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三地按照“三个共享”(共享专家资源、共享信用资源、共享数据资源)、“三个促进”(促进CA跨区域互认、促进电子保函的应用、促进公共资源跨区域交易)、“三个统一”(统一交易制度规则、统一交易服务标准、统一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的发展规划,优势互补、合力共推,实现三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规则统一,在长株潭城市群范围内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市场。

  服务篇

  五年来,各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服务为基本着力点,加快角色转换,积极发扬“店小二”精神,创新服务方式,从招投开评定各个环节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

  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一张网

  国家层面建设国家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在全国范围内互联互通。各省市积极搭建公共资源交易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实现全市一张网、全省一张网,最终实现全国一张网。

  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打造的云平台是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的枢纽,主要实现四川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集中交换和共享。云平台采用“云平台+应用”的设计思路,底层搭建封装中心数据群集,中间逻辑层通过数据逻辑构建业务扭转,前端通过安全体系保障用户视图层,最终实现数据集、应用能力与应用表现的分离,满足业务变化与扩展的需要。

  云平台的建设,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整合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建立全省统一、终端覆盖省市县三级、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系统,实现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的各类信息在统一平台上公开。

  最多跑一次:精简环节,实现流程优化

  在“放管服”改革的推动下,交易机构纷纷系统梳理公共资源交易流程,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投标报名、招标文件审查、原件核对等事项以及能够采用告知承诺制和事中事后监管解决的前置审批或审核环节。推广多业务合并申请,通过“一表申请”将市场主体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收集、后续重复使用并及时更新。推行交易服务“一网通办”,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例,从“最多跑一次”实现“一次都不跑”。

  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提出“零门槛”“零拖延”“零障碍”“零距离”的“四个零”服务,建立平台服务清单,取消了纸质材料和前置条件,取消重复核验,有效减少了工作环节、增强了平台服务功能。株洲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快推进交易事项网上办理,开标前各事项办理时限由过去的3个工作日压缩到半天。

  2018年,“最多跑一次”席卷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并延伸出“一次都不跑”“零跑路”等多种形式,不少交易中心还制定了“最多跑一次清单”。济南等地通过应用二维码和电子水印防伪技术,实现通知书网上打印,既保证中标通知书法律效力,又免去了招标人到窗口打印的环节。南京、深圳、海门等地还推出“快递式”服务,即快递寄送中标通知书或其他材料,免去市场主体跑路负担。无锡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实现与“电子发票平台”数据对接,提供交易收费、电子发票的开具和获取等业务功能。这些创新做法打通了全流程电子化“最后一公里”,真正把“最多跑一次”落到了实处,收获市场主体的频频点赞。

  智能归档:实现从纸质到电子的转变

  档案作为交易过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项目交易过程的完整记录。

  宣城市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与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无缝对接,自动将交易平台产生的数据导入到系统中,实现了交易全流程档案数字化归集、查找、调取,从而打通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全流程电子化的“最后一公里”。

  沧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交易服务过程中开标与评标电子文档和视频监控数据进行蓝光异质(相对于磁盘和磁带)归档存储与调阅,实现数据的长期归档安全保存、实现数据的异质灾备。系统自动对接交易平台,自动读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送的电子文档,并自动进行验证和归档。

  大数据分析:用数据反映交易市场动态

  随着大数据国家战略的加速落地,大数据已成为优化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提高行政效能,助力各地交易中心向智慧型交易中心转型的必要思维模式与技术手段。

  通过从不同的维度对交易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让数据会“说话”,通过“镜像”公共资源全貌,使其成为连续性、周期性地反映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动态的“晴雨表”,反映公共资源交易各类交易指数变化情况,对各类交易变化趋势进行评估和预测,并对管理薄弱环节提出预警。

  2017 年度,大数据分析在全国各省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面开花,应用落地。贵州、湖南、大连等省市通过大数据分析抓住了“围标串标”的尾巴。此外,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对招标投标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还可为研判市场形势,制定招标投标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提高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数字见证:实现智能化、高效率的见证服务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主要运行服务机构,近年来不断优化见证、场所、信息、档案、专家抽取等服务,积极开展交易大数据分析,为宏观经济决策、优化营商环境、规范交易市场提供了参考和支撑。

  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交易过程以数据电文、区块链、数字证书、可信时间戳、多因子身份识别等方式可靠、完整地记录下来,待项目结束后自动生成进场交易见证书,构建了一套高可靠、可追溯、智能化的见证服务体系。系统具有数据见证、用户行为安全审计、开评标音视频数据、防篡改电子档案等核心功能,交易过程的关键环节数据、服务保障措施、操作行为数据均被忠实记录。

  贵安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探索数字化见证改革,建立了数字见证室,实现了“4=1”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效率,解决了人少事多、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效率低的问题。“4=1”即是由原来的4名见证服务工作人员减少为1名见证服务工作人员,便可完成开评标见证和调度中心的全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提高了服务效率。

  CA互认:打破信息整合、兼容壁垒

  实现CA证书的互认是推进交易电子化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19〕41号),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系统建设,要进行数字证书的信息整合、兼容互认,实现数字证书(CA)跨平台、跨部门、跨区域的互认。

  2019年河南、山东、四川、内蒙古等多个省份结合本地区及行业内CA和印章的应用现状,以及国家对地区数据汇总格式要求,制定输出了CA运营规范、证书格式规范、印章规范、集成指南等多个不同的技术规范和指南,方便对接入的CA、数字证书和电子印章进行统一规范要求,方便交易系统厂商进行集成,最终实现多CA认证和跨系统全流程交易。

  电子营业执照:替代传统CA锁

  一直以来,各方交易主体需使用包含CA证书、签章的加密锁参加各类交易活动,交易市场主体对带着一串密钥参加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已经习以为常。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推进交易全流程电子化过程中提出利用电子营业执照替代传统CA锁,并成功试点应用,有效破解“狗”比人多的难题。

  电子营业执照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法律电子证件,具有市场主体身份识别、电子签名等功能,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电子营业执照采用密码技术,可以防伪、防篡改、防抵赖,同时便于携带、使用安全,并且支持在线、离线使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跨地区互通互认。相较于CA锁,在成本、通用性、便捷性等方面优势显著。

  5G:助力交易进入“快时代”

  把握5G对更多行业赋能的机遇,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加速信息网络建设,在全流程电子化的基础上,结合5G技术为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的多个场景提供更高效便捷的体验。

  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黄锋表示:“5G技术的应用,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之间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发展,有助于打造公开、透明、高效、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利用5G技术应用,长株潭三地将常态化开展远程评标,重点在数量上、技术上、规则上求突破。

  新乡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采用“5G﹢云视讯”的远程高清视频会议功能,顺利完成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项目。评审专家通过桌面多媒体终端、高清融合视讯终端,与投标供应商在远程或移动状态下通过音频视频进行在线谈判、在线交流,在线不见面却犹如“面对面”,同时也有效减少聚集风险,实现疫情期间“服务质量不减、服务效率不减”。

  区块链:解决信息共享难题

  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且不可篡改的新兴技术,是“互联网 +”的又一次技术革新,能有效解决数据信息无法共享、交易过程信息存证不实、跨区域平台合作难以推进等问题。

  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北京市建设工程发包承包交易中心、珠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及科技公司合作,打造业内首个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共享平台,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信息跨平台、跨区域、跨部门互认共享,推动新技术共享应用,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公共资源交易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

  区块链共享平台集成区块链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的技术特征,融合手机盾、电子营业执照、电子担保保函、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具备数据共享、交易存证、身份认证、金融服务、数据利用等功能,聚焦解决公共资源交易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金融服务平台:延伸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平台针对公共资源交易这个典型业务场景,通过互联网手段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的当地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丽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线了全国首家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平台,把线下门槛高、程序多、审核慢的担保贷款变为线上门槛低、程序少、审核快的信用贷款,帮助中小微企业快速申请“电子保函”或“中标贷”,在线办理投标保函、投标保险,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交易APP:实现交易服务从PC端向移动端转变

  各地交易机构为解决交易过程中的时限性、地域性难题,加大交易信息公开力度,强化信息公开发布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以手机为载体,为招标人、投标人、供货商等各方交易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查询及使用方式,加快推进交易服务从“网上办”到“掌上办”的转变升级。

  南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打造的“掌易捷”掌上移动交易系统是一款通过移动终端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服务的智能化交易系统,各方交易主体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实现在线参与交易活动,将公共资源交易从PC端升级到移动设备端,减轻投标人负担,提高交易质效。

  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着力建设办事大厅网上和自助服务系统,不仅科学合理配置了自助服务区域及相关硬件设施,还可提供招标公告发布,物业、交通、水利、综合交易等项目报名,综合交易项目法人入库登记,信用报告查询并打印等多项自助服务。中心还创新推出“二维表”服务指南,办事主体扫描二维码即可查询各类交易服务指南,方便快捷,传播度广,成为“移动办事”的典型代表。

  监管篇

  五年来,各地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管理与监督职能相互分离,深入探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

  信用监管:实现联合惩戒,“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招投标活动中,围绕注册登记、资格预审、购买文件、现场开标、中标候选人公示等关键环节,准确、全面核查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和实施信用联合惩戒,构建贯穿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招投标活动全流程信用监管模式,实现信用监管的常态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建立“发起—响应—反馈”信用联合惩戒机制。贵州信用联合奖惩平台将信用核查和信用联合奖惩功能嵌入贵州省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招投标活动中建立“逢办必查、失信必惩”的信用核查和信用联合惩戒机制。

  2016年,广州在全国首创了公共资源交易信用指数体系,并率先在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项目中应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信用指数”首次将招标人(采购人)、投标人(供应商)、招标代理、评标专家四大市场主体全部纳入信用评价范围;信用评价指标设置包含社会信用、招投标信用、跨行业跨区域信用、市场主体相互评价以及第三方机构评价等内容。其中,对交易主体评价结果直接应用于评标评审环节,作为中标的重要考量因素;对专家的评价结果用于加强专家管理,对信用评价较低的专家采取暂停抽取、约谈等处理措施。同时,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以及场内不规范行为记录机制、交易后履约评价制度,将信用管理覆盖交易全过程。

  协同监管:实现信息共享、业务联动的跨部门监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牵头部门会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按照各司其职、互相协调、密切配合的要求,根据法律法规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分工,形成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接收、转办、反馈工作机制,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查处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实现部门协同执法、案件限时办结、结果主动反馈。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信息依法公开。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加强市场主体、行业组织、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监督,促进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

  河北以统一项目代码为主标识建立招标投标数据共享体系,牵头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行政监管平台,实现监管实名、公正监管、数据共享、一门受理、协同监管等。

  智慧监管:实现全流程在线监管、自动预警

  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系统及时在线下达指令,实现市场主体、中介机构和交易过程信息全面记录、实时交互,确保交易记录来源可溯、去向可查、监督留痕、责任可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并自动预警围标串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督执法力度,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系统与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接。

  江苏开发的“e路阳光”综合监管系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并自动预警围标串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阳光交易。系统横向与省级行业监管系统互联,纵向与13个设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交易系统互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审批、招标投标、建设管理、资金拨付、项目监督进行全过程监管,重点解决监管中的信息不对称、不连续问题,让阳光铺满项目全程。

  昆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基于庞大的数据积淀,形成 “四+一”智慧监管“技术工具箱”,提升了行政监督平台应用效能。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监督致力于挖掘、破解实际监督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借助3D可视化技术、音视频技术、大数据算法模型、标签体系等,监管范围覆盖项目、专家、招标投标主体,实现交易全流程实时监督,交易风险实时监控,专家行为轨迹、交易主体行为关系异常及时预警,让交易风险可控,让监管有据可依。

  行船趁顺风,打铁趁火红。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曾指出:“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一路走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展望未来,公共资源交易人仍须扬帆远航,不忘初心、矢志改革,在新征程续写新辉煌。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