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互联网+”为标志,大数据、BIM技术、电子化等三大科技手段在促进工程建设领域快速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破解工程建设领域围标串标难题提供了有利条件。
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程建设部部长冯文建认为,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充分发挥科技手段,推进交易电子化,可实现全流程透明化管理。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阳光交易的理念,从源头上阻隔腐败利益链,改变传统管理模式,通过运用现代技术,建立一套不以时移、不以物换、不以人替,切合实际,涵盖各个环节、共享信息资源、具有智能化操作和监控评价功能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并逐步形成服务平台、监管平台和交易平台相互关联、协调一致的电子化交易管理新体系,确保交易运行全过程规范、交易服务全过程留痕、交易监管全过程监控,实现市区两级公共资源网上交易一体化运行。
冯文建表示,信息公开是保证工程交易阳光运行、规范管理的有效手段。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围绕整个交易流程,始终把信息公开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从项目登记,初步发包方案、招标公告、中标公示、合同备案等环节,做到同受理、同发布,所有该公开的信息全部对外发布,避免了信息不对称。
交易中心还建立施工、代理、监理等单位的基本信息、交易信息和信用信息库,对社会永久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防止弄虚作假,并将优良信息和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录入,与招投标活动自动关联,共享共用。据了解,目前入库企业已达21301家,人员70792人。
冯文建提出,交易过程涉及的信息特别是一些敏感关键信息,做好保密工作尤为重要。交易中心采用多家软件公司分功能开发,最大限度减少系统后台泄密风险。如在评委通知环节,全部采用电脑语音通知,评委实行代码管理,平台每天对评委的代码重新进行随机洗牌;采取全流程网上运行、加密递交投标文件、开标前对投标人信息保密等手段,有效防止投标人相互串通;针对招标人和代理机构“明招暗定”“量身定做”等问题,采用专用模板制作标书,将法规中不允许改动的“通用条款”进行固化,将允许调整的个性化“专用条款”进行集中反映、比对审查,有效防止故意设置有利“意中人”的条款。
冯文建介绍,采用技术标横向暗标评审,可防止投标单位与评委之间的“猫腻”。在实行技术标暗标评审的基础上,进一步递增至横向暗标评审,即按照评分点对技术标进行切割,每一个评分点对投标单位技术标对应的章节随机编号一次,有多少评分点就随机编号多少次,系统自动对评委评分进行汇总,有效防范评委的“人情分”。
实行远程异地评标可阻断投标单位与评委的利益链,有效放大评委资源,特别是对一些评委库容量较小的专业工程作用明显,有效防止投标人“主攻”本地评委的问题。
此外,严把资格预审关,防止投标单位串通。交易中心取消投标报名和集中答疑环节,取消组织现场查勘,对国有投资项目全部采用资格后审,确需采用资格预审的必须报监管部门批准;实行投标人法人约谈制,要求作出不得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的书面承诺。交易中心在评标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完善评标办法,严肃处理围标串标和哄抬价格行为,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对围标串标、转包、违法分包行为或承接转包违法分包项目的施工企业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在全省通报,并按照《江苏省社会法人失信惩戒办法》规定记入江苏省、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黄、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