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7-06-05 16:22:49.0 作者:《公共采购》杂志
信息化建设各具特色支撑阳光交易
主持人:信息化给公共资源交易带来了什么?说说各自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
张洪:贵州省按照国办[2015]63号文作了一些积极探索,按照我们省委书记的指示,“要拓展延伸公共服务平台,充分运用省级平台的优势来建立全省统一的一个流程、一个标准、一个规则的平台。”我们注重问题导向,首先谋划实现全省“一盘棋”的信息共享共用;二是解决“死的数据如何活起来”问题,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三是解决专家种类不全、分布不均、同体异化问题;四是监督部门单一的监督方式如何解决的问题;五是解决“狗比人多”的问题,各个企业出于各自利益考虑,建设的系统互不兼容,互不联通。为此,我们建立了五大系统,实现了和国家发改委平台的对接,真正实现了信息化支撑和阳光交易。
底瑜:四川在探索和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之初,即同步引进了电子平台的建设,秉承公平,公开的原则,现在已经把开评标全过程向社会开放,上千个镜头能清楚看清每一个角落,看到评比过程。在运用大数据平台方面,四川是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结合到一起的,因此更多融合了政务服务的很多信息和诚信体系的数据,依靠诚信库来进行管理。我们的诚信库和公安、工商、建设、发改等有关单位的诚信数据全部连接起来的。现在省政府正在建设一个“政务云”,把公共资源交易作为“政务云”一个很主要的内容,相关数据全部进入“政务云”。我们的工作人员全部随机上岗,系统随机用,工作人员每天到单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系统分配,确定在哪上岗,把科技建设和流程管理结合起来。
刘先杰:我认为信息化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信息化给我们工作带来了什么?我认为一个是带来了规范化的操作,任何制度和流程都需要规范化,通过制度和流程的规范化来定义信息化。二是带来了高效,如果没有信息化,过去靠人工,上万个项目要全部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来操作是不可想象的。三是信息化丰富了我们的监管手段、操作手段和服务手段。技术的进步带来了规范、高效和工作的创新。
易智雄:广州目前在信息化方面实现了无缝连接,一个是管理措施和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另一个系统和系统之间也实现了无缝对接,通过无缝对接让整个开评标过程自动进行,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干扰。举个例子,我们的开标室门禁系统和项目信息自动绑定,一到点自动关闭,想进都进不去,开完标,系统会自动通知保洁人员打扫房间。还有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之间也是无缝对接,如监管机构,招标代理机构等。整个系统的先进性保证了整个流程、监管等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干扰、高效运行。我们目前一个岗位可以看9个项目。
顶层设计严重滞后 互联互通很难
主持人:在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难处?
张洪:公共资源平台建设涉及到各方利益的调整,难处确实很多,实际工作中,我感到由不同的公司建立的系统如何实现对接非常难。首先要统一所有的电子流程,实现数据的抓取,贵州省专门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发文,固化了所有电子化流程,对节点进行明晰,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互联互通的平台。
底瑜:一是顶层设计严重滞后,二是原来公共资源是各自为政,现在是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规则,63号文下来后,做了一些规范和要求,但是,我觉得现在还是没有一个部门来统一标准,三是对待公共资源行业管理和现场管理中有一些误区。四是在认识上的不一致,如公共资源究竟是走市场化道路还是走公共服务的道路,有不同认识,都有各自的道理。
刘先杰:一是国办63号文下来后,电子交易平台有了规范,而行政监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规范依旧缺失,按照我的体会,三个平台一定会有一个基础的依托,三个平台肯定不是分别建三个系统。按照常规做法应该是依照中心来做,未来的平台对接问题,包括和社会各种代理机构的平台对接确实会有很多问题。二是上位法未明确,制度流程还没有完全规范一致,要时刻调整软件编写和定位,很多大的中心对此都有体会。比如前面提到建设全省统一的系统,但建好后,上面一个文件下来,下面就得进行调整。三是我认为规范的流程和技术都重要,再先进的技术也要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现在首先还是把业务流程先研究透,目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还是显得滞后。此外,行业监管和综合监管如何应用到信息化系统中还需要研究。
易智雄:除了领导的高度重视,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也很重要,我的体会是,在推进电子化过程中离了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很难推进。此外,体制、机制和人才缺一不可,目前不单是信息化人才,各方面人才都很缺乏,我们中心现在设了一个博士后基地,就是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当然,目前很多中心无法吸收优秀人才和自身体制机制也有很大关系。
当前,国家发改委在推进全国范围内的信息互联互通,我们希望信息不是单向流动的,而是双向流动,即不单是上报信息,也希望从国家、省里获得一些重要信息,同时也希望这些信息能真正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比如,从信用来说,全国都在建立信用体系,未来这些信用体系能否实现全部联通,比如如果有一个企业在上海违规了,能否在广州也不让他进场?此外,信用如用在招投标中,分数如何计算?能不能进行一些数据共享交换?如何实现全国的信用信息交换,让整个市场更加透明公开?这方面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才能顺利推进。
展望未来美好愿景 实现全国“一张网”
主持人:一句话展现未来10年的公共资源交易愿景。
张洪:未来的公共资源交易应该借助科技手段打通前端、中端、后端,实现一个完整生命周期的链条化管理大格局。
底瑜:通过大家的努力,未来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应该是变成一个大家信服、更阳光、向往和热爱的一个中心。
刘先杰:把信息化作为一个载体,紧紧围绕我们事业的主题公开、公平、公正、透明、诚信来进行,再好的信息化离开了这个主题也是无本之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未来整个招投标全流程会实现全部的网络虚拟实现,减少人为干扰。
易智雄:未来全国应实现“一张网”,就像淘宝一样,所有信息全部公开,实现各方面全部对接,公共资源交易真正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