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智慧碰撞结出累累硕果

发布日期: 2017-06-05 16:25:53.0   作者:《公共采购》杂志    

编者按: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省际联席会议2016年度会议的研讨会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交流机会,可以说热烈程度甚至超出了主办方的想象。参会代表们似乎“约好了似的”,基本上全是在“超时”发言,大家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多困惑问题要和同行交流、探讨,因此,半天的时间的确显得很短暂。有代表直言,“这次会议太好了,同是从事公共资源交易事业,大家真应该多加强交流、加强团结,发出我们业内一致的呼声。”下面,本刊就摘取部分代表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黄恩婵: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各地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方面可以说各有千秋,我认为不能简单区分好坏,只要是适合本地情况的就是好的。河北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是“三个划转”,即机构,编制和职能的划转。河北省借用了原来机械设备成套局的正厅级架构来组建公共资源交易机构,整个改革涉及到300多人,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人员进行了区别性的安置,应该说在整个改革过程中过渡还是比较平稳的,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在改革过程中感到最难的是划转国资委的产权交易中心,最后我们运用相关政策法规使之得到了圆满解决。在政府采购中我们引进了公证制度,此外,在标书中河北省增加了专家评审环节等特色做法,让政府采购更加公平、公正。

丁贵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来说,肯定是从分散到集中,现在集中有很多种模式,除了物理整合、化学整合,还有别的整合,现在国家发改委在逐步推进全省一网,甚至以后的全国一网。 “一网”不应仅仅是个信息网,实际上是各种规则的统一,如果达到了这个统一,大家就都可以按照统一规则运行。湖北正在逐渐做到全省一网的“云平台”运行,网上预留接口,市县可以全部接入进来,这是交易网的概念,另外还有服务网和监督网,服务网实际上是依托于交易网,不需要再单独建,监督网湖北正在全省统一开发,未来将实现全部对接。这三个网的所有后台目前全在省里,计划从省级平台最终过渡到全省平台,这是湖北省“全省一网”的概念。

从监管来说,我认为,凡是网上交易的,各家都可以用,但应该按照监管的职能来分工,行业部门交叉或者需要回避的应由公管办来监管。此外,以后要逐渐由行政化监管过渡到社会监管,所有信息都需要公开,同时赋予相应监管人权力。应该相信社会自身的净化作用,政府要做的是把诚信体系建立起来,不是什么都要管,现在国家也很重视诚信体系建设,我觉得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诚信方面,湖北省建立了诚信网,公布了几千条不良行为记录,还出台了不良行为的记分办法,深化各方面管理。

目前,关于公共资源的概念范围需要厘清,如航运、文化产权、体育产权等,实际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进行这类产权交易的交易所。目前,湖北省交易中心进行的主要还是国办63号文规定首批需要进入的四大类,我们先把这些大类搞好,其他的要逐步进场。现在平台是逐步建立起来了,但也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我们也学习了别人的先进经验。在省内一些地区进行了试点,效果不错,有效解决了串标、围标、择优择强的问题。

底瑜:公共资源交易事业能否成功还是取决于体制和机制,改革和创新。当初四川成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也面临很大阻力。平台建立后,为使交易过程不走过场,四川创立了流程化管理机制,目前也在不断补充和完善,获得了省领导的高度赞许,省领导开会时说,要当好厅局长建议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来看看。四川一开始的平台定位非常准确,是公益性服务平台。平台成立之初,各方也争论了有没有监管职能问题,最后确定了现在的体制。由于中心流程管理做得好,现在也得到了行业管理部门的认可。目前,省卫计委、知识产权局、国资委都纷纷要求把项目纳入平台,许多中央在川单位也和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四川在中央巡视的时候有15个比较突出问题,其中7个方面和公共资源交易有关,涉及几百个项目,但没有一个是进入中心之后出的事,为此,省委省政府表扬了我们,说明现在这种制度发挥了一定作用。

目前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专家管理、寻租问题,现在信息这么发达,我们在明处,专家在暗处,虽然技术上做了最大限度预防,但依旧很难防止。目前只能保证在中心范围内不出问题,但很多场外交易根本无法防止,如一些市县的土地拍卖。如何建立一种体制机制从场内延伸到场外值得思考,这一切需要持续不断的改革。公共资源交易事业本来就是改革的产物,是政府服务的最末端,改革的最前端,离开了改革和创新就是死水一滩。

曹发义:有人说政府主导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能激发内在活力,但我认为政府主导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近期不会萎缩,随着公共资源交易种类的增多,近期内除了政府采购、工程建设、产权交易和土地矿产四大板块还会陆陆续续有其他类别进场交易。

公共资源交易发展也存在着问题,现在从安徽地市级交易中心出现的问题(包括人才流失;对新技术新理念缺乏动力;唯利是图)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需要释压,释压的路径就是给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定的市场化,但前提要有一个标准,这样不但能释放一部分压力还能激发内在活力。

如何实现全省一张网?安徽省的路径就是省市共建,市县一体化。而省级项目如何监管,安徽省针对房建、水利等部门成立了行业的监管部门,即行业监管办。其次,以16个市的交易中心为枢纽对它们所辖的县通过电子化交易平台一体化,这样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的要求建立省级的监管平台,下一步依托省级的监管平台联通市的交易平台,以此来实现系统的一张网。

综合监管不是全面监管,很多人认为综合监管就是涉及到公共资源交易的标前、标中、标后都要管,其实不然,综合监管是以标中这个过程中的综合管理为主,适当的向两头延伸。

张洪:众所周知公共资源交易有几个特点:交易方式多样、交易种类繁杂、交易金额巨大、交易竞争激烈、腐败易发多发。因此我们需要从其弊端性找出解决的办法,于是就有了用信息数据来支撑公共资源交易,防止人为的干扰和操控,最大限度减少人为痕迹。为此,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发使用“一网三平台十二系统”,来支撑贵州各类的公共资源交易。

贵州省的建设特色是构建数据平台,推行数据服务,实施数字管理。通过实施数字化监管,发挥数据深度分析作用,全过程的防止人为干扰,确保交易阳光规范透明。贵州还有一个特色是在交易细节上的规范,在全省互联互通平台建设过程中,借助行政手段,明确规定所有在贵州服务的信息系统的企业无条件的开放接口,从而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我们的工作一定要有“互联网+”的理念,通过“互联网+”实现全省各类交易数据的互联共享,为交易主体提供高质量服务,也可为自己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此外,为了最大限度给服务对象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贵州还建设了三维平台,APP掌上移动平台,全天24小时受理答疑。

席传亮:公共资源交易确实是一项不好干的工作,我之前干了十几年的政府采购工作,后来来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海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从体制架构上来说隶属于政务服务中心,经过努力,现在总体运作得还不错,各项工作都在往前推。根据平台需要,建立了五个统一,建立了电子平台,做到“应进全进”,目前进驻项目还比较多。我把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比喻为一个高速公路,所有项目最终都要到这条路上来走,流程清晰流畅。

设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一个目标就是阳光操作,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海南中心所操作的项目没有一个出问题,没有给业主造成损失,没有一个有效投诉,凡是出问题的都是社会代理机构操作的项目,这从一方面肯定了我们的工作,也说明了社会对我们的信任。

目前海南建立了政府采购项目电子化平台试点,效果不错,下一步准备把平台延伸到市县。此外,海南的医疗采购做的比较好,依托电子平台,网络覆盖面广,得到了各方的肯定。

目前,社会代理机构确实有很多问题,究其根本还是利益作祟,那么,平台以后发展方向到底是盈利性还是公益性的,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当前各地均有一些模式可以借鉴,一些好的模式应该大胆推广,要回归到成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根本目的。

康青岭:河南省按照“一委一办一中心”的架构进行设置,目前正在进行软件对接,尤其是CA互认,河南有两家CA公司,通过软件公司开发数据包进行互认,下一步将实现地市之间的数字认证。

河南省的特色表现在57个县已经建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下一步将按照分支机构进行对接。河南省还有一个特色是设有省直管县市,省直管县直接归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管,这需要单独建立一个平台。

此外,河南省有一个电子招投标系统,为了实现对接,我们会在交易平台的基础上开通电子招投标平台,即在交易平台的页面上点击进入招投标平台。

全省的联网系统将按照省级平台的整合进展与地市级尽快实现互通。

闵小权:福建按照1+1+N的思路搭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这个“1+1”就是公共电子服务平台,监督平台,“N”我们现在有一个理念,要鼓励、允许电子交易平台的竞争,福建现在的趋势是希望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方面鼓励企业相互竞争,包括福建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建设都要引入第三方,并且还鼓励其他包括省属的一些企业都参与竞争。

福建省在机制创新方面比较有特色,与所谓的“一委一办一中心”不同,福建是“联席会议+中心”,中心直属于福建省发改委。

在整合过程中不改变现有机构的隶属关系,只是实现“信息整合”。

福建省在整合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对地市的指导阻力比较大,因为福建省地市级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基本上都是划归政务服务中心,现在通过发改委的系统去协调难度颇大。

此外,通过一段时间的整合,福建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准备向服务职能转化,即从具体的交易操作转向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方面。

在制定标准化方面,发现制定全省统一规则相当困难。未来,福建省也许会实行省市合一,我认为这是一个趋势。

王明元:广西计划2018年建成“云数据”,省级服务平台将依托云数据,而各市的服务平台因为有各市的特点,计划放由各市自建。

此外,广西实行的是五大类交易(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矿产、产权交易、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应进必进,但是各行业基本上建设了一套自己的交易系统,比如国土和产权交易有自己的系统,这个系统去年刚完善好,经过考虑我们决定保留,避免重复建设,因此在系统整合过程中实行物理整合。

此外,考虑我们目前场所不够,系统不够完善,因此在整合过程中采用物理整合,兼用交易端口届时信息统一发布,然后逐步向化学整合靠拢。

王建生: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与广东省三大平台(交易平台、监督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连接在一起,并增设了一个个公共资源的栏目,交易主体可以直接进入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一门式、一网式”办事流程。

我认为科技支撑的作用除了规范化,制度化,提高效率,便于监督,反腐等,最主要是按照省政府打造一个简政放权、服务型的政府,也就是通过网上办事大厅打造一个便民利民的机构。

广东省在整合过程中采取制度先行,按照分步推进的原则,一项一项去推进整合工作。近期,广东21个地市中已经有15个地市跟广东省的信息完成了对接任务。

此外,地市的一些困惑来自于方案要求达到互联互通,具体是物理整合还是化学整合并未要求,因此很难达成一致。顶层设计也存在问题,按照整合要求跟国家与地市实现对接,这些没有问题,但是和市场主体建立的系统如一些代理机构如何对接,对接哪些内容,谁去监管,若出现问题平台有没有责任,这些当前广东省在整合过程中比较困惑的。

堵杏华:江苏起步的比较晚,真正工作启动是在去年年底,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前身是江苏省省级行政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江苏的特点是原来有两家省级政府采购机构,改革中,两个中心整建制划转到了江苏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江苏省政府采购中心保留了独立法人地位,两个中心划转后建成了实体化的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中心建成后,着手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推进平台的整合,按照国办63号文要求,积极推进首批需要进入的四大类,今年6月底前要整合到位。整合后,原来的监管体制保持不变,实现管采分离。我们认为,要实现实质性整合必须要进行化学整合,否则不能彻底。江苏虽然省本级做的比较晚,但市县做得比较早,目前已经有8个市完成了不同程度的化学整合。二是开发建设信息化系统,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江苏在建设“一个平台两个网”,目前正在立项申请,7月份实现和国家平台的对接,实现市县共建和对接,实现江苏省的省级“一张网”。三是建立全省的综合专家库,江苏市县的专家库目前建得比较完善,省里可以充分利用,打算建设一个新的综合专家库,重点建好专家黑名单制度,建立专家能进能出的机制,进而做好代理机构、投标人、采购人的管理,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徐华军:浙江整个平台整合工作县市做得比较早,比较完善,但省本级做的比较晚。目前做的还是信息平台的整合,浙江省级公共服务平台以发改委牵头在建,主要把四大类合并到一个信息系统来。一张网方面做的是“1+3+N”,目前省发改委牵头建了一个简化版的公共服务平台,现在主要是做一些招投标业务。未来省级平台在物理还是化学整合方面并未有一个明确说法。

附件:文件名文件名文件

Tags: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