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要求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构建公共资源配置要素开放流动和公平竞争的市场交易秩序,实现共创共融,让市场配置资源。
本届年会组织召开产权交易专题圆桌会议,以切实加强各地公共资源交易机构、产权交易机构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共同推动产权市场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圆桌会由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处长李锋主持,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协会副秘书长王双林特邀出席,来自兵团、珠海、大连、长春、齐齐哈尔、呼和浩特、盐城、怀化、南通、台州、阿坝州等地的公共资源交易机构代表参加了此次圆桌会。
信息化让交易更便捷
当前,产权交易业务开展了多样化交易,其交易品种、类别不断扩充,涵盖产权资产、公益资源、行政资源三大类,超越国有产权交易范畴。
以珠海市为例,产权交易业务不仅包括特种行业经营权、出租车经营权、城市占道经营权、路桥和街道冠名权、大型户外广告经营权出让或转让;司法或行政机关罚没物处置;政府特许经营;保障性住房的商铺、机关事业单位房屋租赁或资产处置等,还要求国有企业大宗物资和服务事项采购、房屋租赁、经营权出让、排污权交易等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交易。
珠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产权交易部部长林燕新介绍说,珠海按照“平台之外无交易”的原则,对“应进必进、能进都进”的公有资产(资源)产权交易业务进行了“加减法”,只要政府有需求,能惠及民生的项目,平台不会推诿,采取“加”法,按照规范程序组织交易。平台还全面取消所提供各类服务收费,不断优化服务,“洼地”效应凸显,为优化珠海营商环境做出贡献。
“珠海办事”APP上线后,各类市场主体只要拿起手机,随时随地都能“办政事”。产权交易的移动竞价也作为特色事项接入了“珠海办事”APP,用户可以通过APP实时查询相应竞价信息并在线报价,JAIOYI 效率进一步提升。
2017年12月,支付宝城市服务实现珠海网上办事大厅产权竞价查询以及竞价服务,产权交易服务进一步贴近用户,更加便捷。
厘清非财政国有资金进场交易边界
实际操作过程中,非财政国有资金进场交易的法律适用问题经常引起争议,珠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国有资产产权交易面对上位法不一致和综合监管部门缺位等问题,采用三方委托协议方式,坚持交易中心第三方交易平台定位,交易平台适用招标投标法,具体业务参考政府采购标准执行做法,让招标人做主,交易平台进行过程见证,提供交易平台和服务。
非财政国有资金存在部门多、专业监管部门缺位问题,而建设工程交易部、政府采购部则由原监管部门(即政府采购办、建设工程招标办)履行业务审批与监管职责,其顺畅的业务管理体制从源头上有效地堵塞了业务漏洞,防范了业务纠纷风险。但产权交易部缺乏业务监管渠道,除履行交易平台职责外,被动地“越俎代庖”,兼任了行政监管的职责,特别是针对进场交易项目的招标文件、投标人资格要求、评审细则、得分权重等招标核心内容进行审核,并受项目质疑投诉的牵连,成为纠纷的其中一方,完全脱离了交易平台的服务保障功能。
2017年12月1日,新修订《珠海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对达到招标限额标准建设工程和非建设工程材料、设备招标,按照珠海政府采购或产权交易相关政策规定,从而厘清了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与产权交易招标投标(采购)边界,规范了产权交易的管理。
发挥市场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盐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产权与土地交易服务处处长李岚云、怀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产权交易科科长许德平以案说法,分享了在产权交易业务工作中积累的经验。
产权交易的复杂性充分要求交易中心要立足市场,大胆设想,小心实践,既要充分满足转让方迅速回笼资金的要求,又要考虑在披露的时间内征集到意向更多的意向受让方,在交易方式设计上要充分实现竞价,使转让方实现国有资产大幅增值,又能使受让方“物有所值”,中间的平衡和效率对交易中心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针对受让人基本上为自然人,对产权交易流程不熟悉等情况,交易中心更要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交易组织、交易方式选择、交易流程优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有针对性调整,加强与出让双方的反复沟通,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服务,发现国有资产潜在价值,促成项目交易,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充分盘活资产。
李岚云认为,广泛征集意向受益人,实现充分竞价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必要方式。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要坚持信息公开制度,通过在省、市公共资源交易网站,省、市产权交易网站以及各类报刊等媒介,多种渠道进行信息披露,形成多层次、完善的信息披露体制,利用阳光透明的信息公示和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发挥产权市场的作用,寻找符合条件的受让方。在交易方式设计上要充分实现竞价,使转让方实现国有资产大幅增值,又能让受让方“物有所值”。
如何服务好市属、区属国有企业,在房地产市场比较成熟的大背景下,既使出让方的闲置资产保值增值,又让受让方物有所值,形成交易双方共赢的局面,是闲置资产转让项目交易的重点。因此,在方案的设计中可针对各个标的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出让方式,有捆绑式出让、有单独出让。
国有企业资源性资产处置则要结合市场实际和资产特点,对招租条件进行灵活设置。中心需要有针对性地对项目进行深入调研和实地考察,在挂牌价格、招租条件设置方面向出租方提出合理建议。必要时,还可组织人员现场调研,对招租物业的周边环境、市场价格等因素进行考察,结合招租条件细化分析,建议合理的设置资格条件。
统一产权交易市场
呼和浩特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产权交易部部长耿静、兵团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部部长卓峰就公共资源交易机构和产权交易机构关系处理问题介绍了本地现状。目前多地存在产权交易业务并行现象,部分交易由产交所操作,部分交易由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操作,对于两个交易机构的定位存在不明晰的问题,不利于统一平台的搭建和管理。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体制机制没有理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没有落实到位。
以大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例,产权交易统一进场后,大连市产交所的各项工作服从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管理和规范要求。总经理李晓光介绍说,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前,大连市产权交易所主要承担市本级的国有资产交易等业务,区县的相关业务大多自行在拍卖行等交易机构进行。平台整合后,区县的各类交易也统一进入产交所,大大扩充了产交所的业务服务范围。
学习借鉴产权市场发展经验
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双林表示,根据平台之外无交易的原则,产权交易业务要实现统一进场,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互联网+”,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统一进场。产权交易市场经过30多年的沉淀和不断创新,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规范、高效的交易体系,不仅服务国有资产交易,行政资产、诉讼资产,其他事业性、公益性资源交易都可以借鉴国有产权交易的模式。
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处长李锋是产权交易领域的“老手”,对此感慨颇多,他认为,中国产权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和运作模式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健康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广大公共资源交易从业人员认真思考和借鉴。
产权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在于“规范”“创新”“合作”。规范是产权市场的生命线。“3号令”发布后,按照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制度化、程序化、信息化、规范化的要求,产权市场在信息披露、交易规则、交易系统、过程监测四个方面逐步实现了统一,为市场的规范运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新是产权市场的灵魂。近30年来,产权市场在服务国企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取得了成功经验。“合作”产权市场发展的路径。依托互联网技术,加强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相互合作是产权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产权市场的发展脉络和改革经验可以看出,产权交易的规范运行得益于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也要适时出台规范文件,加强顶层设计。
产权市场不断拓展业务的过程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展极其相似,“应进必进、能进则进、进则规范、操作透明”是产权交易市场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共同的发展理念和工作原则,很多运营思路、工作理念和实现方法都值得学习借鉴。
从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来看。产权市场紧贴市场化需求,不断完善运营模式、交易方法和拓展新业务,保持持续的创新热情和动力,这也是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值得学习借鉴的重要内容。
产权交易机构要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探索产权转让服务的新模式,为公有资产转让提供优质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机构借鉴产权市场发展的成熟经验,可以更好地推动资源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