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8-10-17 15:19:09.0 作者:何晶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当前,各地公共资源交易机构深度融合“互联网+”,积极推动全流程电子化,用科技手段打造智能化交易平台,从而有效解决信息不公开、服务不便捷、平台不互通、监管无抓手等问题。
国办发〔2015〕63号文的出台正式吹响了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号角。文件印发后,各地积极响应,出台行动文件,推动机构整合,基本完成了两个阶段性整合目标。
平台整合成效显著
三年来,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分散的平台得到有效整合。全国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从4103个整合为1403个,交易市场数量减少了65%,实现了公共资源由分散交易向集中交易转变。
交易范围进一步拓展。不仅实现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和矿业权出让、产权交易四大板块的统一进场交易,同时积极推动其他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场,特别是“新四类”,即国有集体林权、医药采购、排污权、碳排放权。一些省市的交易目录还将农村产权交易、海域权交易、户外广告权交易等纳入。
基础性制度办法陆续出台。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是一项新生事物。三年来,国家层面积极推动顶层设计建设,陆续出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数据规范(V1.0)》《公共资源交易评标专家专业分类标准》等制度文件,签署《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联合惩戒备忘录》。
科技手段打造智能交易平台。各地积极推动电子化、信息化,将公共资源交易融入“互联网+”,信息不公开、服务不便捷、平台不互通、数据不共享等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不仅实现了李克强总理对于“网下无交易,网上全公开”的要求,还推动实现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
科技创新促智慧交易
一方面,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成果显著。项目办结时间越来越短、代理成本费用越来越少、交易过程越来越透明,真正把“零跑路”落到了实处。四川省近日首次发布《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工作规程》,明确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涵盖注册登录、编制招标文件等9个环节,政府集中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涵盖签订委托代理协议、发布采购公告等16个环节。
其次,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上线运营,初步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跨行业跨领域的信息公开共享。各省级平台普遍选择交易服务系统省建市用,例如湖南、广西、河北、河南、宁夏等,不仅便于汇总全省各类信息,同时节约资源。
再次,大数据分析成为共识。各省市积极开展大数据分析,挖掘围标串标线索,为交易决策提供支撑。贵州搭建了全国首个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分析平台。
此外,交易APP、微信小程序、云平台等众多科技创新成果也引入公共资源交易,让交易更加便捷。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