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8-10-17 15:28:40.0 作者:杨松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通过打造来源可溯、去向可查、监督留痕、责任可究的完整信息链条,形成了“网上全留痕、异常有预警、责任可追溯”的电子化监管新格局。
2017年11月,云南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一网三平台”建成并全面上线运行,从而形成了以省平台为枢纽,上联国家平台、下通州市平台、终端覆盖县区,横向全面对接省政务服务网上大厅、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行业部门信息系统的电子化平台体系,在平台整合力度、开放共享广度、电子化程度等方面持续优化。
电子化建设成效显著
云南省“一网三平台”在省、州(市)、县三级一次建设部署、同步上线运行,彻底改变了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建设滞后、电子化水平不高的局面,实现了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服务、交易执行、监督管理全过程电子化处理、无纸化操作和数字证书“一地注册、全省通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的新格局初步建立,市场主体参与交易的规范性和便利性大幅提升,更加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交易秩序正在加快形成。
今年1—8月,全省各级进场交易项目24040个,交易金额约2878.28亿元,其中全程电子化交易项目17947个,交易金额1762.73亿元,全省全程电子化率74.65%,昆明、临沧全程电子化率已达到98%以上。
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
今年以来,以从源头上防治评标阶段廉政风险为重点,云南省在优化完善全省统一的“两级三库”综合专家库基础上,全力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工作。创新构建了评标专家从“两级三库”中随机抽取、评标场地根据专家所在地智能随机调配的“双随机”机制,突破了地域限制,破除了行业壁垒,全省优质评标专家、交易场所设施和电子监管环境等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共用,有效解决了州市、县区评标专家资源匮乏、专家易被操控等问题。
今年1—8月,全省各级平台共计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187个,其中临沧市工程建设项目已实现100%“双随机”常态化。
现代化监管水平大幅提升
通过打造来源可溯、去向可查、监督留痕、责任可究的完整信息链条,形成了“网上全留痕、异常有预警、责任可追溯”的电子化监管新格局。推动监管方式从传统的现场监督、音视频监控,向在线即时监测、实时动态监管和大数据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转变,有力促进了监管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总之,全流程电子化大幅提升了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的效率和透明度,打破了一些行业封闭监管的桎梏,提升了平台管理服务水平。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