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公共采购》杂志 总编辑何晶
对话嘉宾
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李蓉
桂林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周迎新
株洲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曾祥明
包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刘雪峰
镇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刘春
2016年,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要尽快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起来、系统连起来、数据用起来,力争在年底前建成国家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 。2018年,公共资源领域的全流程电子化已经渗透到各地交易平台。如今,项目交易网上做,坐在办公室电脑前异地评标,不在现场就能开标的现象都已成为常态。此外,数字证书、电子签章等都已具备法律效力,人不用跑路,让数据跑路,全流程电子化营造了一个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但是,各地交易平台的电子化水平发展不统一、不充分,电子化后的服务监管人员的工作方式和内容都有了新的变化,全流程电子化最后一公里该如何实现,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的探讨。
主持人: 电子化平台建设已经有几年的发展,这些年各地都有哪些变革?
曾祥明:株洲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电子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2006年是株洲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起步阶段,当时,电子化开评标已经在株洲使用,且整个办公系统都在实行无纸化办公,那个时候株洲的电子化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15年,中心的体制进行了改革,平台也随之进行整合,在平台上增加并开放了更多的交易项目,包括国土资源、排污权等都实现了网上交易。今年5月份开始,株洲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提倡的“智慧株洲”建设号召下,对电子化流程进行了进一步简化,同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优化和升级。到现在为止,株洲的全流程电子化方面基本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或者“零跑路”,比如土地和矿业权出让、排污权交易已经完全实现全流程网上交易,建设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需要再“跑一次”。
刘雪峰:包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立于2012年,包头向来重视电子化建设,其中建设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已经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由于政府采购规模的扩大,包头市启动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实现对政府采购活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实现政府采购管理科学化、精细化。通过电子化平台,既能方便、快捷地为采购人、供应商提供服务,又能防止采购过程中不规范行为的出现。包头的产权交易统一使用内蒙古自治区的“e交易”系统,实现全流程网上交易,大大提高产权交易的投标率和中标率。
刘春:镇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15年开始网上招标,2016年建设政府采购系统,监管平台和交易平台同步建设,全市统一使用镇江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工程招投标电子化在整个江苏省发展都比较快,镇江是2008年开始建设工程招投标系统建设,2009年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供应商在网上报名、投标,省内做到异地评标。2013年开始整合公共资源,将原来的政府采购中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等都进行整合,当时镇江发展较好的是建设工程招投标电子化。镇江的政府采购目前还是独立运行,未完全整合到位。其他的交易系统,如水利项目交易、产权交易、组织拍卖基本上做到了全流程电子化。
此外,有些领域的交易可以放在江苏省级平台进行,如果省里面没有平台的,统一使用市级平台,县一级地方系统全部作废。镇江现在基本做到了市县一体化。
周迎新:桂林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2015年开始筹建,2016年7月正式运行,相对于其他省市平台,桂林建设时间较晚,从投建到运行仅两年时间。2017年上半年开始,已经实现了在线报名、在线购买标书、网上缴退投标保证金、自动抽取评审专家、系统打分统计的开评标“一条龙”操作,建设工程招投标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政府采购电子系统评标仍是半流程电子化,国土交易也未实现线上交易。桂林计划今年将政府采购类和国土交易类实现全流程电子化。
李蓉: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2005年成立,到2012年12月底正式揭牌。平台是由政府采购中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3家单位合并,以原建设工程招投标的相关网络信息建设为基底,增加了政府采购中心和建设工程交易相关的网上操作流程。自国办发〔2015〕63号文件下发,杭州市把整个杭州地区的公共资源服务器进行整合统一,15个分中心在2016年5月份实现统一,与浙江省发改委的政策保持一致,包括向浙江省级平台、向国家平台发布的口径也是统一的。
建设工程招投标在2016年已全面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很多试点项目已经在对接,完成后全面推开。杭州的弱项在于交通水利项目招投标,它们的电子化进程非常缓慢,仍旧是纸质流程。国土拍卖2017年底通过浙江省国土厅全部实现了线上拍卖。
杭州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特别是政府采购,包括保证金的收退,基本上实现了线上操作。平台运行中,数字化建设和全流程电子化相结合;在服务过程中,尽量减少办事对象到中心窗口办事,打造“零上门”的办事体验。
此外,杭州开发了“招标人自助”系统和“见证管理”系统,这两个系统让招标见证过程更加便捷高效。杭州的信息建设虽然比较早,但招标人员和代理机构团队人员对计算机的使用不熟悉,开标过程中一直由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辅助招标人员进行整个开标流程,包括提供系统以及相应的标录,文本的纸质打印、复印,这个过程不仅让招标人觉得繁琐而低效,中心工作人员工作量也相对较大。现在“招标人自助”系统和“见证管理”系统的出现,把开标现场的主导权完全交给了业主,让业主自身去完成开标的过程。招标人和代理机构刷身份证进入业务系统后,自行组织开标过程,完成包括相应的标录、打印以及整个开标现场的所有服务工作。中心工作人员只需要提供一个数字监控与现场巡查的辅助服务,在开标现场出现问题和纠纷的时候,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和服务,让整个开标过程更加便捷高效。
主持人:
深度推进全流程电子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哪些方面?
曾祥明:在电子化过程中株洲遇到的困难比较多,第一,主要领导观念陈旧。首先,交易中心领导观念相对传统,全流程电子化后领导们究竟该做些什么?电子化后项目都在网上做,也不需要签字,领导们有点不习惯,领导们在思维上陷入困惑。其次,行政监管部门权力转移的不适应。曾经有十多年的时间,所有的监管权都在招投标局,后面又放在行政监管部门手上,监管部门刚有了点新鲜感,但现在又实行全流程电子化,他们觉得又回到了空闲的阶段。最后,相关人员认识不到位。中心工作人员对于电子化的认识不到位,即使有电子化的基础,后期建设投入跟不上,导致电子化进程停滞不前。第二,市场主体业务水平不高。比如代理机构,业务好的代理机构人员较为稳定,业务过程掌握较为娴熟,而业务不好的机构就出现了人员变动大,电子化流程操作不适应等问题。第三,评标专家信息化技能不足,专家评委们一般都是财政机关退休人员,大部分都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在电脑的使用上面不太适应,也缺乏相关培训。第四,投标企业对于招标流程不熟悉。企业要进行投标,首先要对企业进行论证,而这个过程比较繁琐,导致投标积极性不高。第五,整个社会对招投标行为的分享不够。比如,工商、税务、公安等等企业的信息,政府资源共享没有更大程度地实现,导致信息流不通畅,从业人员行业技能和认识不够丰富。
刘雪峰:包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现在的短板是交通水利招投标电子化水平不高,比如交通项目招投标的有些过程没有实现电子化。另外,包头的电子化水平与部分发达省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更与自治区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的目标相去甚远。所以,包头市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任重道远,需要一位领头人来推动电子化的进程,也希望国家发改委、交通部能够成为“领头人”,自上而下推动整个内蒙地区的公共资源电子化发展。
刘春:说到难度,镇江全流程电子化上的互联互通还不到位。比如CA互认,采购人和供应商的CA没有签合同的功能,不同的CA公司,他们之间不能相互认证;同一个CA公司,不同的业务和平台也不能相互认证。企业CA在镇江市的交易平台是打通的,但是在其他省市地方可能就不兼容,这样大大缩小了投标企业的投标范围。
此外,档案管理上,很多地方都在建设电子档案系统,而镇江目前始终不敢丢掉纸质档案,但要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最后一公里,档案电子化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镇江应该要建立起电子档案系统。
周迎新: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关于顶层设计,《电子招标投标法》是2013年出台的,而电子招投标法推进尚且不充分,现在各地情况不一样,国家发改委要用统一的平台,让《电子招标投标法》更好地结合现在电子化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完善。
目前,地方交易数据并不是一个私有化的东西,相反,数据多地共享,更加便于各地情况掌握和分析,从而促进更多的对策解决难题。关于CA的不兼容,作为国家和省级层面,能够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证照库。还有关于诚信监管问题,广西目前在建的是信用广西和信用桂林,但是数据不全面,数据采集操作难度较大。而拥有全国信用信息库的信用中国,建议开放一个地市接口,方便调用企业和相关人员数据,这样一来企业的核验会更快,也能打通全流程电子化的最后一公里。
李蓉:杭州在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各个区县多项管理标准的问题,区县实行的部分管理办法与杭州市交易中心不一致。在此层面上,杭州市需要学习优秀地市经验。此外,杭州市目前在做一个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创新管理指导意见,整合建设工程、交通、水利、电力、绿化相关部门以及杭州县区力量出一个统一的招投标管理办法,实现各杭州市上下同“一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