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发〔2015〕63号文件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基本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电子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推进3年以来,各地积极推动交易电子化,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018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市际联席会交易中心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围绕“服务”和“管理”两大关键词,介绍了优服务提效率强管理的成果和经验,以及电子化建设的亮点,在研讨中碰撞出交易平台高质量运行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会议由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李蓉主持,来自全国50多家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参与研讨。
交易电子化深度延展
截至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起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和线上服务系统,普遍实现在线发布信息公告、下载招标文件、电子辅助开评标等,普遍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和数据分析,部分省市还积极开发交易APP、小程序、微信服务页面等,实现交易从PC端到手机端的延伸。此次会议上,智能化评审系统、电子档案系统、交易小程序、数字见证等系统备受关注。
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阚卫海介绍,合肥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探索“智慧交易”,通过电子化、智能化手段评判投标文件,分析投标文件雷同性分析、报价相似性,减轻专家评审负担看,同时避免评审过程中错判、误判和评委倾向性打分等现象,杜绝或减少评委的主观因素,提高评审质量和效果,初步实现对投标人资质条件等客观分值的“智慧评审”。
丽水市在全国率先推出公共资源交易微信小程序——“丽水掌上交易”,丽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蓝叶培介绍,微信小程序整合和对接丽水现有的公共资源交易PC版平台,可以实现身份认证、支付结算、移动端数据分析、公共资源交易(业务查询、投标注册、公告审核等)等四大功能。相较于交易APP,小程序无需安装、内存占用小、升级维护更便捷、应用难度更低、安全系数更高。蓝叶培表示,丽水将继续深度推进交易电子化,目前已完成远程不见面开标系统、电子投标保函系统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交易效率。
2016年以来,合肥市集中人力、物力,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对市公管局、交易中心的各类文书、业务、财务、实物档案等进行规范化整理与全文数字化扫描。同时,结合信息化建设,建设了“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档案管理系统”。阚卫海表示,该系统与OA办公系统无缝对接,及时全面收集“合肥市统一政务信息处理平台”中产生的文书类电子文件,实现电子公文自动流转归档。档案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安全存储与快速查询,也为各级纪检监察、公、检、法部门,以及各级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部门、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项目实施单位、招标代理机构等相关单位办案取证、项目合同履约、质疑投诉、审计巡查等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档案调阅服务。
呼和浩特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李刚提出,提高电子化效率必须加快推进交易标准化。电子化平台的建设不是目标,是方法和路径。他举例说明,内蒙古全区各地矿产交易直接接入自治区的矿产交易系统,顺利实现电子化交易。呼和浩特的工程建设、产权交易也都普遍实现电子化,但是政府采购由于品目众多,标准难以统一,所以仅在部分环节、部分类别实现电子化。李刚提出,必须建立标准化的交易服务流程和标准,才能深度推进电子化,才能更好地实现多地远程异地评标。
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自主研发的招标人自助开标系统与数字见证管理系统同步使用,推动开评标现场进入全程数字化管理新阶段。经过交易系统的信息配对,招标人通过身份验证登录自助开标系统后,可直接进入项目开标界面,开标项目的相关信息一目了然,可溯可查。数字见证管理系统则可实时展现当日市本级交易平台的开评标项目安排情况以及进展情况,动态收集交易,实现一人见证多个项目。
实现“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的同时,各地积极采取多种信息按照保障机制,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保驾护航。长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自2017年以来一直推动“双链路、云解析”工作,该项工作通过新增移动线路,实现服务器云解析的自动切换,主要特点是通过对网站建设的提前谋划、提前部署,把问题想在前面、把预案做在前面。今年8月30日,交易中心信息部进行了测试,当网络出现监测点异常、断网,工作人员电脑上的交易中心网站依然可以畅通访问,从而实现对服务对象的不间断服务。
“考评+信用”解决专家管理难题
此次会议上,专家管理问题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与会代表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加强专家考评管理,二是如何避免专家成为“常委”。
当前,各省份普遍建立起全省统一的专家库,但是地市库中个别行业专家不足现象仍时有发生,导致专家成为常委的情况经常发生,往往招标公告一发布,投标人就能“猜”到哪位专家可能成为项目评委,专家也常常在评审之外与投标人“互通消息”,导致评标严重不公正。
李刚认为,大型项目可以通过远程异地评标,跨省抽取专家,解决常委问题,中小项目则成为“重灾区”。此外,对于专家的管理也颇为重要,呼市原有3000多名专家,经过严格把关和清理,缩减至1000多名,专家质量大幅提升,有效保障了评审的专业性、公正性。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交易中心要协助监管部门做好专家管理,对入库专家实行严进宽出。一方面建立实时动态的考评制度,另一方面加强公开力度,做好信用监管。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高庆林介绍,宁波市对专家评标过程是否准时出席、是否合规评审等不良行为进行扣分,最多扣5分该专家即可被解聘。高庆林还强调,对于专家的考评,不能仅仅由交易中心或者监管部门去记录打分,而是要由采购人、投标人、交易中心、监管机构等多个主体共同考评,才能真正管好专家。阚卫海提出,合肥对所有进入安徽省级专家库的合肥专家进行严格初审,采用资深专家考专家等方式,减少专家鱼龙混杂的情况,提升专家质量,同时动态考评专家,严格清理专家,从而保障评审成果。
加强对评审专家信息公开方面,宁波市在公布评标专家名单的同时,以不记名的方式公布专家评分结果,对专家评审形成一定震慑效应。
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丁联社在发言中特别强调,对于专家最有效的管理是信用管理,是要在动态考评扣分的基础上,大力公开专家不良行为信息,形成高压态势,使专家不敢违规、不能违规。
中介机构管理与专家管理的手段殊途同归。临沧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者晓江介绍,临沧市强化全程监督评价。始终把严格执行中介机构监督管理信用评价作为中介机构管理的“生命线”,着力加强业主对中介机构服务时限、质量、收费等全程跟踪,按照“一事一评”的原则,严格中介机构考核评定,严格执行“不良信用”和“黑名单”制度,处理结果对外公布,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机制。截至目前,临沧全市履约结束的1694个项目中,业主给予不满意评价的共9家占 0.53%,全市共对5家中介机构进行了不良信用记录处理,占全省176次不良记录的2.8%。
优化交易服务,提升平台管理
日前,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青以此说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中,各个市场主体应当明确职能、各司其职,当乘客意图与司机发生纠纷时,司机不能跟乘客纠缠对打,而是要停车解决问题,报警处理,面对交易中可能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交易中心要做好制度建设,严格依规运行,避免交易纠纷。
泰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制定了《建设工程招投标服务规程》《政府采购服务规程》《土地出让服务规程》等各专业交易服务规程和操作流程,规范交易行为和服务流程;同时制定《开标程序规定》《评标程序规定》《评标专家抽取规定》《网络竞价现场公约》等20多个工作标准,严格规范各类交易主体行为,切实保障交易各个环节、各方主体依规办事。
李青还介绍,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成立5年来,始终坚持“一个定位、两个关键、三个必须、四个作用”。“一个定位”即服务平台定位。“两个关键”即采用“制度+科技”的手段提升平台运行服务质量。“三个必须”是要依法依规、科学有序、务实创新。“四个作用”即在服务定位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不是要成为边缘部门,而是要高质量发展,要借助资源优质,助推当地经济发展,保障重大项目在平台的顺利实施;要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各地企业到成都办事最方便;要做好大数据分析应用,为政府掌握经济形势提供数据资源;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让市场主体少跑路。
今年9月,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融资服务平台启动试运行,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吴剑明介绍,通过平台,中小微企业可申请“投标贷”或“中标贷”,缩短贷款申请时间,推动项目尽快落地。截至目前,已有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平台,10余家企业通过融资服务平台和金融机构达成融资合作意向。云南某建设工程公司已成功申请近300万元“中标贷”。交易中心应当积极作为,主动为市场主体和金融机构搭建服务桥梁。
吴剑明还提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人员和监督人员要进行必要的角色交互体验,才能让监管者更好地了解交易一线情况,更好地加强交易管理,优化交易服务。怀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公室主任潘昌晟认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定位于服务平台,也要当好参谋,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要及时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
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吴珍玉介绍了中山在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方面的创新举措,包括实施进场代理机构马甲制度,方便场内清晰辨识;加强招标代理机构场内行为管理,定期公示和排名,发挥震慑作用;取消市场主体进场交易原件验证的环节,逐步采用采购承诺函的方式进行管理;制定绿色通道,对重点项目、民生项目等即时受理;开展业务大讲堂,整体提升工作能力等。
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彭亮提出分段流程管理的服务模式。宿州交易中心通过对交易流程进行简化,实现各类事项办理需要多个部门、多道手续到只需要业务科的一个表格、一张清单的转变,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营口市审批技术审查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丁承志认为,做好交易服务和管理,首要的是依规运行,对于保证金收取、综合评分要素制定等关键问题一定要明确主体责任,研究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不能主观臆断,违规操作。
标准化的交易程序、服务规范、业务文本使用有助于提升交易公平公正性,减少围标串标行为发生,阿坝州印发的《阿坝州限额以下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随机确定中标人标准招标文件范本》于7月19日在州交易中心网站正式上线运行,并匹配了“阿坝州建设工程固定发包价编制系统”“ 阿坝州建设工程固定发包价开评标系统”两大系统来保障新招标范本顺利实施,探索解决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围标、串标、违规评标、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招投标等行业“通病”。
推进资源共享,发挥数据价值
交易电子化的推进和电子交易数据的汇聚为数据共享打开了通道,为数据分析提供了基础,如何发挥数据资源价值,是各交易中心应思考的问题。
镇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刘春提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要以开放的姿态、安全的方式共享数据,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源价值。此前,有一家银行希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能开放部分招投标数据给银行的征信系统,但很担心交易中心拒绝。中心上下各级领导纷纷表示支持,主动将招投标的结果数据开放给银行,用以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数据。无独有偶,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彭亮也提出,要创新金融服务,无偿提供非保密信息,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当前,各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信用平台互联互通,不良行为曝光,增强自律性,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刘春进一步补充说明,交易平台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交易数据的中心也记录和见证着交易主体的各种行为,通过交易平台,对真实响应投标的供应商给予好的评价,对虚假响应的供应商、违规评审专家进行批评通报,是加强信用监管的重要举措。
吴珍玉提出,各地都在积极思考交易过程中形成的哪些数据和资源可以为创新监管、促进交易公平提供支持。她认为,交易系统可以对投标文件的电子特征进行识别,梳理涉嫌围标串标的单位,提交给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调查;梳理投标人历年来的招标结果,分析中标单位的趋同性和招标单位的倾向性;梳理专家历年来对同一投标单位打分的倾向性,分析违法打分、感情分情况;梳理招标代理机构招标文件的编写是否规范、需求是否科学,以及流标情况等,分析代理机构的专业性。
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举措是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使命和担当,每一次研讨都碰撞出智慧火花,每一次交流都增加了对服务举措的认知和了解,在业内人士的推进下,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将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逐步实现“使交易行为看得见、交易速度跑得快、交易市场管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