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林志斌:诠释广州平台建设24字方针

2015年,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交易额4742亿元,项目约13万宗,节约资金147亿元,溢价97亿元……交易中心长远目标是,年交易额达1万亿元。

取得骄人成绩的秘诀是什么,未来目标如何实现?第五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建设研习班第二课,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林志斌结合这些问题,诠释了广州市整合建立统一平台的24字方针:体制顺畅、机制灵活、清单管理、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廉洁护航。

体制顺畅

林志斌介绍,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体制设计时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比较,创设具有广州特点、运转顺畅的模式:委员会管理交易中心,办公室负责协调。目前,三者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关系”,交易中心和办公室都对委员会负责,办公室处理委员会日常事务,并帮助交易中心协调行业监管部门,有效避免行业监管部门对交易平台的行政干预和业务插手。

“现在一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苦于无权无势,没有行政权力(执法权),政府采购业务奈何不了采购人;级别较低,跟人打交道好像低人半截。”林志斌表示,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直属市政府,上面没有一个部门作为“婆婆”,减少了主管部门的干预;办公室不是综合监管部门,不是交易中心的“婆婆”。再加上平台大,运作规范,在业务上很有底气。

机制灵活

据了解,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公益三类,机制灵活。在人才引进方面,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因此吸引了北大、清华等一批国内顶尖高校的硕士、博士和海外留学人员加盟。

“我们还通过绩效考核,让大家发现干好干坏不是一个样,从而形成人人奋勇争先创优的工作局面。”林志斌分析说。

另外,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场地建设投入也很大,努力为群众提供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服务环境。在番禺、从化等距离广州中心城区较远的六区,分别设有交易部,均按照标准化和信息化的要求配置,满足各类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开展的条件。

清单管理

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业务种类多,按照清单管理的要求,厘清与各监管部门的边界权力,划清管理边界、业务边界,做到边界清晰,权力与责任相对称。

“俗话说‘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该我们管的,管好管到位;不该我们管的,做到不越权、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林志斌举例说,招标文件由监管部门审核,中心不再审;建立企业库,不再审核原件,引入社会监督;专家管理方面,各专家库由行政监管部门负责建库、入库审核、退库裁定。入库完成后,专家抽取、通知、考勤、日常信息维护及场内行为管理由交易中心承担。

林志斌表示,通过简政放权,加强制度建设,明确规则要求,完善制约措施,做到准确定位,树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意识,使得不用再忙于事务性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清单管理比什么管理都务实、管用!”

创新驱动

国家层面,创新位居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以创新求发展,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源,并成立创新领导小组,经常开会研究创新工作。“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今天不改革,明天就被改革。”

例如,窗口集中办事,精简业务流程,便民利民(从各部门分散办事到窗口集中办事,从“一站式”到“一窗式”)。据了解,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原来的办事流程是“一站式”,也就是不同的事项有不同的窗口办理。2015年开始把“一站式”变为“一窗式”,尽管只是一字之差,却从被动服务升级为主动服务。

“从数字上看,我们优化办事流程,该合并的合并,该删减的删减,经过梳理和论证,把工程建设原来的22个环节减少为14个,把政府采购原来的41个环节减少到27个。” 林志斌说。

另外一个创新是以信息化推动交易平台上水平。目前,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业务系统有37个,云计算、云存储在政府采购、产权交易中得到有效运用。在工程建设招投标电子化的基础上,推出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招标人和投标人均可以在网上传递材料。

“我们还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建立电子商城,通过与电商合作,实行‘一站式’采购,日均推送更新商品两万余款,价格很便宜。此外,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广州专家与其他地区专家可以通过共享系统、实时语音和图像交互,进行同步评标;除了在从化、增城等比较偏远的六个区推行外,还与佛山、东莞、阳江等市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将来力争通过‘互联网+’,把15000多名专家资源和服务理念传导到更多地区。”林志斌透露。

协同发展

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四大主业中,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矿产、产权交易各有上位法支撑,既有相似、相近的地方,又有不一致,甚至是相冲突、矛盾的地方。

“我们的做法是求同存异,同一个平台尽量统一做法、统一制度规则,协同发展、齐头并举、整体推进,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交易平台。”林志斌随后详细讲解了把工程建设的诚信体系、红绿灯制度引入政府采购的成功范例。

众所周知,广州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信用建设经过多年积淀,已经建立起包括投标人、供应商等交易主体的基本信息、信用信息、不良行为等的信用档案,通过对交易各方主体的信用记录进行量化评价,对交易过程违法失信行为实时登记,信用评价分数、排名直接应用于评审过程。对于一些“任性”的失信行为,则采取信用报告、网上公示、降低等级等措施,使其失信成本增大,从而提高市场主体规范程度,与监管平台形成信息共享、联合惩戒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督。目前,工程建设有6大类2300余家企业,政府采购有1398家货物类和1598家服务类供应商纳入评价体系。

廉洁护航

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制度+科技+文化”的工作模式,打造廉洁广州的标杆、排头兵。简单地说,就是按制度来,按程序走,按规矩办;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通过制度实现不敢腐,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不能腐,通过文化教育实现不想腐。

林志斌介绍,为了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交易中心与广东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构筑起科技廉政风险内控体系,通过建立现实职权与电子职权对应关系表以及岗位权责不兼容矩阵,明确转化后的电子岗位的行使主体、职责、权限、条件与制约,形成“电子权力运行流程图”,由测评中心对职权电子化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测评。

交易中心还严格按照制度打造科技的“笼子”,通过科技执行过程的反馈,倒逼制度不断完善优化,建立信息科技廉政风险长效评估机制,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持续循环,形成有效的闭环系统,不断提升廉政风险防控能力。

另外,以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支撑监督工作,通过对招投标信息进行集成分析,提高招投标过程中违法行为的发现、甄别、判断能力,强化对交易活动的动态监督和预警,提高监督效率和水平。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全国同行期待听到广州声音、看到广州方案,广州不能缺席!”林志斌自信地说。

附件:文件名文件名文件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