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刘先杰:电子平台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

招标采购实现信息化是《征求意见稿》着重强调的内容,培训中,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刘先杰作了题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化建设探讨》的讲座。他结合多年来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的历程,紧贴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的实际特点,首先充分概括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的现状,对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改革模式进行了分析,从业务的实际需求提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接着根据目前IT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公共资源改革的方向和业务的多样性、复杂性,提出信息化建设的框架。他建议各地根据当地改革模式和业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联内通外的信息服务链,将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集成,为各方当事人提供一个协同工作的平台,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任务执行全流程的电子化、网络化,同时又兼顾执行系统与监管系统的衔接。整个讲话生动形象,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将公共资源几年来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与会者进行了分享。刘先杰主任的讲座得到与会各地领导、专家的热烈反响和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回去以后将把学习到的经验和做法融入实际工作中。

刘先杰主任介绍,合肥各类公共资源招标信息统一通过“合肥招标投标中心网”对外发布,并与国家、省级网站联网,在省、市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同时刊登公告,扩大公告的知晓面。目前网站日均访问量已超过10万人次,2006年12月至今,总访问量已突破1.8亿人次。截至目前,投标企业会员征集已超14000家。

刘主任强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化建设要立足于各地公共资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情况,通过构建一个综合性“联内通外”的信息服务链和业务处理系统,将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集成,为各方当事人提供一个协同工作的平台,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任务执行过程的电子化、流程化,同时又兼顾执行系统与监管系统的衔接。

以信息化建设引领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对现行的监管方式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和创新,把“人治”让渡给“机器”,以机管人,减少人为因素,直至归零,努力使阳光操作成为常态。

具体为横向能联结公共资源监管部门、招标人、供应商、代理机构、专家等各方主体;纵向能贯穿公共资源交易的各个业务环节。

多年来,合肥电子化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不断大胆创新,成效斐然。

经济效益方面:2013年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场操作的项目超过4500个,如全部使用网上交易综合平台进行,工程类项目按1500个计,平均每个项目按照5家投标单位,每个投标单位节省 1000元计算,企业每年节省费用达到 750万;采购、产权、土地类项目按 3000个计,平均每个项目按照 3家投标单位,每个投标单位节省 500元计算,企业每年节省费用达到 450万,所有项目共节约 1200万左右。

社会效益方面: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上交易及开评标系统建设完成后,招标人、投标单位都基于该系统实现网上招投标流程,工作人员也基于该系统实现网上招投标审核,使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了招投标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了政府在行政、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效率,减轻了传统纷繁复杂的琐碎工作,同时通过标书电子化把厚厚的纸质标书改为电子标书,减少了纸张的使用,大大减少企业的投标成本,有效降低了社会运营成本。

政治效益: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是防治商业贿赂的重点领域,工程招投标更是防治商业贿赂的重中之重。在合肥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未出现打招呼、批条子等干预、插手招投标现象,也未出现干部在招投标过程中有腐败问题。在合肥大建设中,每年投资 300亿至 500亿元,到目前未发现一个干部、公职人员有贪污受贿行为,未发生一起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未拖欠一份农民工工资和工程款,为合肥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网上交易平台的建设,通过网上招标、网上投标、网上评标,从机制上保证招标投标的独立和公正,无疑是防治商业贿赂的有效举措。

从 2014年开始,根据公共资源交易的新形式和新发展,合肥开始搭建全新的系统平台,具体思路:1.总体架构要清晰:紧密型或松散型 ;2.依据《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原有系统作为原型,充分调研业务需要,从而开发新的平台;3.有能力的按照云计算的模型构建支撑能力强、灵活性高、易扩展的电子招投标云服务总体框架,尚不具备能力的按传统方式构建;4.统一建设基础资源库、统一标准规范、统一安全措施;5.探索建设交易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

附件:文件名文件名文件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