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互联网+”?开创交易服务新模式
——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总工程师徐有栋
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市际联席会2017年会议全体大会上,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总工程师徐有栋介绍了广州公共资源交易在推进招标采购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特色。
全程电子化“互联网+交易”显特色
平台业务实现全过程电子化和在线办理。广州交易中心业务范围涵盖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和矿业权出让、产权交易等,在交易平台运行的项目100%实现了电子化交易管理。
同时,交易平台根据行业领域特点、业务类型特性进行专业化和个性化设计,严格对照国家检测认证标准完成了211项业务规则的检测,并获得了国家二星级的检测认证。
大力推行数字见证和远程异地评标。利用视频会议系统、互联网及信息通信技术,大力推行数字见证和“两地多方”的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成效显著。
便民高效“互联网+公共服务”提效率
大力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为方便市场主体异地远程办事,包括招标投标、诚信建档、业绩入库、投标保证金缴退等,凡经论证能网上办理的事项,全部可在网上办理。
大力精简办事环节,压缩办事时限。结合政府“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要求,大力推行“一门、一网、一窗、一号”式办事服务。
平台服务进一步精细化和精准化。为方便市场主体掌握办事进展,交易中心为市场主体提供网上查看办事进度和短信提醒服务,年均发送短信达110万条。
微信公众号拉近与交易主体距离。为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发布信息,交易中心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内容涵盖常见问题解答、案例分析、新颁发法律法规、党建信息、招聘公告等多方面,月均发布量超10条。
信息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创新应用
突破行业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交易中心打破信息的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开放共享招标投标数据,支持政府大数据平台建设。
创新信用评价方式,构建跨区域信用指数体系。交易中心借助公共服务信息共享汇聚的优势,以国家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创新信用评价方式,与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合作,研发了跨行业、跨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信用指数体系并在评标中予以应用。
积极开展交易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应用。充分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分析平台,进一步挖掘和创新交易大数据的应用。
另外,广州中心还积极发挥交易中心信息化、场所和评标专家等资源优势,加强与国家和各地交易平台开展业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利用;加强与银行跨界合作,为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企业提供融资平台,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通过创建国家试点,积极引入市场主体建设运营的交易平台实施交易业务,充分利用自身平台的公信力和外部平台的专业化优势开展合作,探索出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的新路子。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