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华建宙:数据活起来,助力平台智能化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是数据“富矿”,让海量交易数据活起来用起来,能够有效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对此,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货物资源部部长华建宙作为本次研习班授课讲师,分享了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数据与互联网如何做到完美结合,让交易数据真正活起来,促进交易平台向智能化迈进。

       “一张网”整合平台数据

       华建宙讲道,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是交易平台实现电子化的首要条件,南京市从化学整合到物理整合,7个系统数据进行合并,打造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实现市区公共服务平台“一体化”,“一张网”的服务平台实现项目流转和数据对接,在网上发布交易信息,投标企业线上实现身份登记和CA证书互认。做好“一张网”,才能实现各类交易公共服务和网上互动。

        交易服务新平台既要“联得广”又要“通得畅”,将部分行政监管系统、省公共服务平台、省市政务服务系统、国家及省级法定信息发布媒体、专业交易系统等各类监管信息同台汇集,形成跨界协同的管理新模式。在此系统上建立统一的基础资源数据库,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依据统一的项目编码,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归集分散在各类专业交易系统中的多种格式交易数据,同时结合政务中心的项目审批信息,形成涵盖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装修、材料、设备等各阶段交易的完整信息链,绘出交易活动全貌,有效杜绝漏招、不招项目现象,为交易事中监管、事后惩戒提供依据,为交易大数据的形成、分析、利用提供基础支撑。

       不见面交易,打破空间局限

       南京交易中心自2016年5月提出研究方案,经过7个月完成远程不见面开标大厅的建设开发。2017年1月上线,至今近2500个项目完成开标工作。

       传统的开标会,交易主体均需要提前到达开标场所,现如今变“企业辛劳路上跑”为“企业轻松网上办”,招标人、投标人在电脑上即可完成网上开标、文件远程解密、数据实时查询等各项工作。2017年以来公共资源交易量剧增,全天开标峰值达40场,南京交易中心由原来上、下午各一场,增至全天4场,而场所、人员不足引起的开标预约推迟现象依然频频出现。如今创新设置了N个开标大厅同时在线开标,开标活动不再拘泥于8小时工作时间的限制,可以全天候进行,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在开标大厅,所有参与开标项目的人员均可通过在线交流和视频的方式进行互动,避免了投标人与招标人、评委的接触,降低了围标串标的概率。对于监督工作,开标大厅为监管人员、见证人员开辟专有通道。

       不见面开标打破了传统交易模式。通过远程系统网络传送电子文件,实现了服务对象足不出户即可参与开标活动的全新突破。投标人无须到达开标会议现场,在任何物理地域都能参加开标会议,既节省了社会资源又节约了交易成本,这是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创新方式的新跨越。同时也规范了交易行为,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功能协调、资源共享、标准统一,有效促进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规范化,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建设领域的腐败行为。

       除了不见面开标外,还有不见面中介交易,对中介的评选测评进行信用考评。不见面认证,创新应用电子营业执照替代CA锁。解决各行业交易系统所选加密锁、CA、签章种类多,互联互认难的问题。对项目招标包括登记、发布公告、开标评标、领取交易成果等14~16个环节一口受理,不见面发放“进场交易证明书”。

       “晶项链”品牌,让交易变可视

       南京交易中心聚焦大数据和信息共享,首创全链条透明项目信息可视化服务平台,命名为“晶项链”,主要围绕破解系统繁多难关联、数据分散难以集中、交易进程难看清的问题,打造变无形电子化为有形可视化。

       “晶项链”服务平台打通与现有10个专业交易系统的通道,节点、各环节、各进程、各类文件、各种开评标音视频、各办理人员等260个信息点,在一张电子清单中一览无遗,在交易重点环节和敏感节点中设置72个监控点,形成“交易慧眼”,实行红、黄、蓝灯三级预警显示,及时发现、快速锁定交易中各类异常情况,为监管提供第一手资料。把项目的受理、公告、开标、评标、中标、合同与履约6颗“水晶珠”串起交易大小环节,展现该施工标段的交易全部流程。

      “晶项链”服务平台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机构人员集合走向信息数据整合,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电子化无形服务走向可视化有形展示,提升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传统经验管理走向智能精准服务,更好地推进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群众跑腿走向数据跑路。

      交易全景图,智能精准服务

       2012年,南京基于交易大数据研发上线“e路数据”系统,提出竞争度、集中度、参与度、招标强度、开放度等,反映市场营商环境的评价指标。2015年,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首次绘出交易全景图,形成交易状况图、投资热点变迁图、竞争强度图、企业分布图、投资趋势图、劳动力预测图等6个部分。

       交易全景图——还原交易全貌,做到“一目了然”。展现交易进程信息包括当日业务受理次数、招标公告宗数、评标场次、中标公示宗数、标书下载次数、保证金收取笔数等信息有序呈现。交易全景图包括企业信息个数、更新人员信息人数、评标专家抽取次数、中介库选取次数、投标家数、登录平台情况等信息,做到实时更新、动态调整。在公告公示实时数据展示方面,改变传统仅使用文字发布标讯的方式,采用GIS地理信息技术,将标讯中的项目地址转化为经纬度数据,以可视化地图的方式展示,让市场主体直观感受项目 的地理位置。

      交易全景图——辅助市场决策,做到“有数可依”。在把握市场动态方面,通过循环神经网络(RNN)算法将项目名称转化为市政、学校、保障房、医院和环境整治五类民生热点工程,同时融合人口数据,客观还原各区在民生工程中的人均投入,反映各区宜居发展状况。通过对各区中标金额的分析可以看出各地的投资热度,反映政府投资和经济规划的落地情况。在把握市场开放方面,通过分析历年各地中标企业分布变化情况,反映市场的开放程度。通过分析市场主体参与度及标段强度两个指标,形成市场主体活跃指数,反映市场主体运行情况及竞争态势。从中标文件中将工期、用工量和用工类型分别剥离、归纳和汇总,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建筑市场的用工情况,相关数据可为住建、社保、财政等部门在农民工工资支付、农民工社保体系完善以及财政资金拨付等方面提供一些前瞻性的帮助。

       交易全景图——助力高效服务,做到“精准把脉”。在政策制定之前利用大数据分析行业态势,在政策制定之后利用大数据分析政策执行效果,如达到了政策的预期和目的,或者背离了政策的初衷和目标,通过大数据分析在政策出台前后的全过程介入,从而避免决策管理陷入主观臆断。还可对全市及各区的交易效能进行评估,跟踪监测各区的效能状况,促进全市交易效能的整体提升。

       最后,华建宙介绍,南京正在研究可以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阳光指数”,客观全面反映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程度。南京将继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发展,促进互联网与公共资源交易深度融合,进一步探索应用交易大数据,真正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谱写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崭新篇章。

附件:文件名文件名文件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