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推动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区域化、交易智能化、服务标准化、监管体系化”的发展目标,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持续推进省市共建、市县一体区域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平台服务功能、服务标准,有效促进了区域性综合型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形成。
以“互联网+”促交易提效升级
交易中心通过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桌面云,包含开评标、谈判、电子竞价、公共信息发布、多媒体信息查询等功能,实现了各类项目交易的全程电子化和远程异地评标功能。
中心在全省率先建成电子服务平台、电子交易平台和电子监管平台,实现各类项目全流程网招,全市全流程网招率达96.91%;率先实现跨区域CA互认,破解了CA壁垒,与铜陵、宿州、阜阳、淮北实现“一处办理、处处通行”;率先在全国探索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可引导投标人合理报价,预警市场异常行为,得到国家发改委的认可。
2016年3月,交易中心将“互联网+”理念融入政府采购活动中,打造了集采购、支付和监管于一体的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平台“徽采商城”,构建了跨区域协同共享体系。截至2018年11月底,徽采商城共有账户采购人10768家,入驻电商14家,入驻供应商3859家,在线商品71万件,累计完成交易总金额16.22亿元。
目前,使用徽采商城的采购单位涵盖安徽省直、合肥市以及市辖各县(市)区,并已覆盖省内铜陵、六安、淮北等12地市的行政事业单位,成为国内最具影响的政府采购电子商城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省市共建、区域性的电子商城。
以标准升级促交易提速增效
2018年3月,在获批示范项目后,结合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交易中心成立标准文件修订小组,组织中心和主要县区的业务骨干,集中对标准体系文本进行新一轮梳理、讨论、修订和完善,目前修订稿已经初步成稿。新的体系文件累计176条主要标准,其中通用基础标准 36项、服务提供标准86项、服务保障标准54项,确立了完整周密、层次清晰、结构合理,既符合标准要求又体现行业和区域特色的服务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公共资源交易标准文本。
通过开展平台服务标准化建设,中心共制定“服务提供、服务保障、服务评价与改进”三大类,包含“项目操作、运行模式、服务规范、质量评价、考核监督、电子政务、形象标识、日常管理”八个层次,包含业务咨询、项目受理、信息发布、开评标现场保障、资料归档、数据统计等全流程制度规则,最大限度减少了人为因素干扰,促进各类进场交易项目操作更加规范,实施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