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南京:智能化建设保障交易效率与公平(三)

发布日期: 2016-09-21     来源:公共资源网

  打造“交易慧眼” 强化风险防控

  公正不但必须做到,为了令人信服,它还应当被看到。因此,保障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必须辅之以必要的监管,从而查漏洞、找不足,让不法行为无处躲藏,让交易公平有据可依。

  新技术特别是“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为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操作、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提供了更多可能和空间。针对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规避招标、量身定制、串标围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借助“大数据”,及时发现报送各类违法违规线索,为监管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撑,有效发挥交易服务与监管在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方面的合力。

  建立交易监控“三级预警”机制

  2015年8月,经过半年多的研发,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公共服务平台中重点打造的“交易慧眼”模块正式上线。

  “交易慧眼”模块利用交易过程产生的“大数据”,以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依据,对交易的当事人、资金、合同和相关投诉处理等信息进行全流程监控,对异常交易情况实时预警,防范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该模块围绕建设工程交易重点环节设立了48个监控点,对各类交易异常情况特设“红灯、黄灯、蓝灯”三级预警,分别表示违法违规、行为异常、流程异常等异常情节。借助“交易慧眼”,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在建设工程领域发现46条串围标等线索,并及时将相关线索移交监管部门和公管办,对违法违规行为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

  “交易慧眼”的成功上线,标志着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初步实现了对交易过程的智能监控。

  持续打造“阳光交易”

  为进一步强化“交易慧眼”的实施效果,2016年,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流程监控列入研究课题,专门成立课题小组展开相关研究。

  课题组成立以来,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交易流程为主线,参考近3年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的质疑和投诉情况,在现有建设工程交易48个监控点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出70个监控点,并明确了各监控点的法律法规依据、信息来源、预警触发条件、预警级别等,重点在招投标全流程时效、投标行为异常、评委评分离散性以及招标项目范围的完整性和完成情况四个方面加强预警。

  据了解,下一步,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流程监控工作将在继续强化建设工程项目监控的同时,逐渐把货物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专业纳入研究范围,使公共资源交易监控内容更加完整,发挥“交易慧眼”的最大功效。

 

  【编后语】

  “智能化”是指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借助信息化、电子化实现智能化是公共资源交易的发展目标之一。南京市在公共资源交易方面大胆创新与实践,采用智能化系统,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保障了交易的公平,值得各地借鉴。

  智能化手段应用于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技术是支撑,思路则是关键。中心借助多年的工作经验,深入研究交易数据,强化对交易主体、流程的把控,细化交易规则,在交易系统的整个流程、模块及各个细节上做好设计思路引导,才最终将“智慧交易”概念落地,让使用者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