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09-22 来源:公共资源网
立秋后的荆楚大地依然处在炎炎烈日,8月9日,湖北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系统主要负责人刚刚从抗洪防汛一线回到工作岗位,就马不停蹄地齐聚武汉,参加全省市州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局长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情况,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
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局长丁贵桥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深入抓好《湖北省公共资源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全面完成平台整合工作任务,切实加强综合监管职能建设。
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鸣在主持会议时表示,全省系统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完成平台整合和履职尽责两个硬任务;进一步抓好落实,例如平台整合工作,要做好联网对接,抓紧抓实抓到位;进一步争取支持,全省系统要把会议精神向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争取更多更大的支持,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方面抓好《条例》贯彻实施
丁贵桥表示,《条例》是地方性法规,是指导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制改革的根本大法。《条例》颁布已有一年时间,全省系统要紧紧牵住贯彻《条例》这个“牛鼻子”,进一步梳理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疏通堵点、打通关节、激活全局。
据了解,湖北省正在推动出台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包括5大类21大项95个子项的内容。随后,各地将依据省级目录,按照“只增不减”的原则对已有的市、县级目录进行清理和修订,以“宜进皆进”为原则,不断扩大公共资源交易范围。
明确综合监管机构的综合、指导、协调职责定位也很重要。“单打独斗、包打天下”的路子行不通,目前综合监管机构还没有能力审查备案所有的招标文件,查证核实所有的投诉举报。因此,要进一步厘清职责,主打“指导、协调”职能,把建平台、联网络、报数据、搞分析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开展贯彻落实《条例》的专项执法检查是另一项任务,重点落实“三个责任”,即落实各地政府整合建立交易平台的主体责任,落实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落实综合监督部门的综合监管责任。
全面完成平台整合工作任务
湖北省作为国家平台整合试点和全国首批与国家服务平台对接试点,年底前将要实现四类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网”,这既是总目标,也是硬任务。
丁贵桥提出,市(州)交易平台要尽快与省级电子服务平台联起来。省交易中心和8个已经完成自动对接的市(州)要加强维护,确保正常运行;荆门、咸宁、恩施3个市(州)要加快对接测试;十堰、宜昌、襄阳、鄂州、神农架、天门6个单位要加快工作进度。省级综合监督平台要尽快建起来,8月启动软件开发工作,11月底前上线运行,年底前实现与省级电子服务平台对接。
同时,省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要尽快与省政府采购平台对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6月底通报了各省级平台整合情况,湖北省未在完成省级平台整合任务之列,主要原因就是这项工作没有跟上来。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对接力度,在国家数据标准正式出台前,采用表单填报方式实现数据实时推送。
湖北省还明确,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云平台”将尽快建起来,这是“全省一网”的重要基础,只有把“云平台”建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全省一网”。据介绍,目前“云平台”建设还有招标投标、系统建设、系统调试、市(州)联网等工作要做,时间不多,要对照项目进度表全力加快建设速度。全省统一电子认证工作要尽快动起来,当前招投标领域“狗比人多”的问题十分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全省系统要高度重视、顾全大局,积极做好这项工作。
此外,下半年县级平台整合工作必须全部到位。各市(州)要深入所辖县(市)、区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当地政府的意见,综合方方面面的情况后再作出决策。
加强综合监管职能建设
依据《条例》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应迅速研究制定和修订管理细则、平台标准、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工作规范、收费标准、监督渠道、网上预约和服务、档案管理、信用承诺、税收协作、第三方评价、数据报送分析、“双随机”检查等制度。
按照《2016年招标投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的要求,还应重点抓好信用信息汇集系统和不良行为量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实现全省招标投标信用信息能够有效汇集,并与省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互通共享;抓好襄阳和浠水两个试点建设工作;推进信用承诺制和七日公示制两个制度的实施。
在专家库管理方面,建立省综合评标专家考评体系,明确考评责任主体和考评标准,制定奖惩制度,设计考评流程。出台综合评标专家考评办法,完善评标专家动态管理机制,严格评标专家准入和清出动态管理;完善评标专家培训机制,探索互联网远程培训,拓展培训内容,提升专家综合素质;完善评标专家奖惩机制,强化评标专家诚信管理措施,将招标投标不良行为量化管理办法等“制度工具”落实到位。
在投诉举报在线处理方面,目前湖北省电子服务平台已经开通“在线监督”窗口,各地可以在交易平台开设投诉举报受理窗口,逐步实现投诉举报电子化。同时,加强与相关行业部门的对接,逐步建立“受理—交办—回复—反馈”的闭合电子运行网络,让投诉处理像网上购物一样,所有环节一清二楚、明明白白,逐步形成倒逼机制,让相关行业部门“等不了”“坐不住”“慢不得”。
公开是最好的监督。全省系统要依法依规最大限度地实行交易信息“全公开”,大力推广应用信息公开标准模板,实现信息公开内容“市民化”,让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都能“看得懂、听得懂,能监督、好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