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宁夏石嘴山市构建公共资源交易诚信体系动真格
402 家企业200 多人拉进黑名单

发布日期: 2016-09-23     来源: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石嘴山市是一座新兴城市,也是自治区唯一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地级市。近年来,石嘴山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治理人为因素干扰招投标,预防工程建设交易领域围标串标、违规操作等行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动真格,截至目前已将402家企业和200多人拉进“黑名单”。

  石嘴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杜兴会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类进场交易共有372宗,交易金额约10.8亿元,交易中心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类进场项目交易。

  交易平台软硬件同步升级

  据了解,交易中心早在2011年12月就正式成立。2014年11月,按照自治区、石嘴山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安排,整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政务大厅管理办公室,组建起石嘴山市政务服务中心,同时加挂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牌子。

  2015年8月,交易中心入驻新办公大楼办公,建筑面积11000多平方米,按职责分为两个区域,下三层为政务服务区域,上三层为公共资源交易区域。

  其中,公共资源交易区域共设置6个开标厅、8个评标室、1个候标区、1个质询室(含代理机构工作室)及专家抽取室和公共资源交易监控室,评标区采用电子门禁手段实现封闭式隔离。

  交易中心现已上线网上信息发布系统、网络报名系统、违规报名信息检索系统、网上收退保证金系统、进场交易电子备案系统、自动下载招标资料系统、开评标场地预约系统、投标企业诚信体系公示管控系统等公共服务系统。同时,逐步完善了评标专家抽取系统、评标专家签到系统、电子辅助评标系统等场内交易监管系统。

  “为给开评标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我们还投入1300余万元,完成了中心的智能信息化系统建设,包括开评标区域的语音对讲系统、音视频互通系统、电子门禁系统等场内交易保障系统。”杜兴会说。

  随机抽取杜绝人为因素干扰

  相比兄弟城市,石嘴山市进场交易项目数量也许不多,金额也许不大,但交易中心在创新机制方面下足工夫,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特别是治理人为因素干扰招投标,预防工程建设交易领域围标串标。

  例如,采用随机抽取确定中标人的办法,杜绝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工程招投标。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10多个国有资金投资建设项目通过随机抽取确定中标人,合同金额超过2.4亿元,项目数占工程建设交易项目总数的44.7%,交易金额占总额的8.4%。

  同时,实行严格的分离制度,使评委评标不再受外界因素干扰。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行政监督人员、招标人不得进入评标室,严格控制代理机构进入评标室人数,严禁外人与评标委员会成员接触,彻底杜绝建设单位(即招标人)评委影响专家评委打分,使评标过程更加公平公正。

  为进一步加大对围标串标、挂靠出借资质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招投标市场的公平竞争,交易中心积极与各级行政监督部门沟通协调,建议招标人在制作招标文件时,对投标单位项目建造师进行严格把关,投标时项目建造师必须持证到开标现场验明身份。该制度实施后,随机挂靠出借资质、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现象明显减少。

  杜兴会介绍,运用信息平台检索功能,查找通报涉嫌围标串标企业,也是交易中心预防围标串标行为的有效手段。截至目前,因在网络报名阶段不同单位采用相同报名信息,被视为涉嫌围标通报的项目有100余起,涉事企业多达260家以上,对围标串标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

  “拉黑”402家企业和200多人

  近年来,针对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交易中心按照打造阳光、公开、公平、公正交易平台的总体要求,认真研究对策,学习借鉴外地先进工作经验,针对性出台各项措施,不断优化工作流程,规范交易行为,取得了初步成果。

  例如,运用“互联网+科技”手段,全力推动招投标市场向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迈进。具体来说,依托各级各类信息发布平台,同步发布交易信息,扩大信息受众面,确保投标单位的知情权,使更多的企业都能及时获取信息,参与到招投标活动中;通过网上备案、报名、收退保证金、预约开评标场地等,简化交易环节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节约招投标成本;在发布中标公示信息时,要求必须将项目的基本情况,中标单位项目建造师的情况同时进行公示,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并借此打击随意挂靠、分包等行为。

  根据构建诚信体系的总体要求,交易中心积极与法院、工商等相关部门配合,在网站增设企业信誉专栏,对存在失信、违规等行为的企业加大公示和管制力度,全力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诚信投标机制。

  截至目前,已有402家企业和200多人因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员名单或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进而被列入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黑名单”。在参加招投标活动时,这些企业和个人一律被拒之门外,为净化市场参与主体、规范交易活动、预防随意挂靠等开辟了新的渠道,也为构建社会诚信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大难题影响进一步发展

  虽然石嘴山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杜兴会清楚,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围标串标、挂靠资质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专家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评标办法规则不统一,工程后期管理与企业信用库不能有效对接。

  围标串标、挂靠资质问题频出,原因在于部分企业或者工程承包人为谋取中标,甚至不惜花巨资租借资质,形成围标群体,谋取中标;部分中介机构唯利是图,千方百计“贯彻”委托人的意图;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机制还没有形成,执法检查力度不够,一些违规违纪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对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的处罚力度不大甚至不予处罚,警示教育作用不明显,助长了围标串标、低价竞标高价结算的不正之风。

  随着招投标活动的不断规范和电子辅助评标系统的应用,对专家专业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目前石嘴山市综合类评标专家的培训工作远远跟不上交易活动的整体发展需要,并且专家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石嘴山市房建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统一实行“暗标”评审及电子辅助评标,其他如水利、土地整治、公路工程等建设项目,仍沿用以前的评标、定标办法,专家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容易产生“熟人效应”,出现评标不公现象。

  另外,各级招标人作为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第一管理单位,在工程施工中对中标单位采取的处罚措施不能按照相关要求及时报送到行业监督部门。交易中心虽然建立了投标单位企业信用库,但由于信息不能共享,难以对被处罚企业及失信企业在投标报名时形成有效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