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甘肃省白银市“八个零”规范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

发布日期: 2016-12-05     来源: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甘肃省白银市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建设、运行、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以落实“放、管、服”为主线,以推进电子化为手段,以实现资源共享为重点,以“八个零”的举措,规范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

  平台之外“零交易”。白银市于2013年开始,充分依托原白银市政府采购中心交易场地,逐步整合了分散在各行业、各部门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同年,白银市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白银市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白银市市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明确了交易市场各方主体的职责义务,规定了应当进场交易的各类公共资源项目,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为进一步规范交易监督管理工作,督促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应进必进”,白银市人民政府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交易市场的监管主体、监管权责以及责任追究,为实现统一整合提供了强有力的纪律保障。2013年底,白银市实现了交易市场的“物理整合”,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有形市场初步形成,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成投入运营,全市(含三县两区)规模以上项目全部进入平台集中统一交易。

  交易进场“零门槛”。坚持公共服务职能定位,不履行任何与平台公共服务职能相违背的行政职权。一是积极清理清查制度文件。按照“谁制定、谁清理”的原则,对涉及招投标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和制度规则进行清查。重点对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具有明显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擅自设置审批事项、增加审批环节、干预当事人自主权、增加企业负担等违反上位法的规范性文件和制度进行清理。取消各类限制交易主体自由进入市场的规范性文件2份,清理与上位法冲突或者带有地方保护主义的行政政令4项,敞开市场竞争大门,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大环境。二是大力推行电子化招投标。依托公共资源交易“有形市场”逐步建立了“一网N系统”电子招投标平台。取消以往投标报名对投标人资质、资格、条件的人工审核、审查,推行网上投标报名,凡认为满足招标要求的投标人,均可通过网上报名系统参与招标,杜绝了场外劝退、人为设槛、变相审查的违规行为。通过清理清查和实行网上报名两个措施,“敲”掉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长期存在的“准入制”门槛,敞开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大门,充分调动潜在投标人参与竞争的积极性。

  交易服务“零距离”。按照“规范高效、服务周到”要求,倾力为进入平台的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在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建成了候标人休息大厅,配备了饮水设备,提供免费无线网络;设立了自主业务办理区、商务服务区,为参与投标的主体免费提供打字、复印等服务,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顺利办理各项业务,将以往需要花费两三天用于报名的时间,缩短到只需点击鼠标在花费五分钟即可成功在网上报名,减少来回跑路,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在业务办理中,充分体现服务型平台概念,设立线上、线下咨询通道,公开办事流程,畅通信息渠道。通过容缺受理、网上预约等方式,为精准扶贫、惠农惠民、涉农采购以及市列重大项目开辟“专用通道”,提供全程帮办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项目服务中,建立了行政主管部门、投标人、社会监督员共同参与的服务评价机制,对交易平台工作人员工作作风、服务态度以及交易平台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进行评价打分,定期向社会公布,督促交易平台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交易违规“零容忍”。为进一步加强交易平台在交易过程中自我监督和约束,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新交易方式,采用“背靠背”的分段交易模式,实现了受理与组织相分离、开标与评标相分离、操作与监督相分离,有效解决了以往交易过程中个人或科室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降低了违规风险。紧扣廉政风险防控排查工作,制定权力清单15项,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15张,排查风险点213个,制定防控措施224项。充分运用制度+科技手段,在招标系统中嵌入电子监察系统,设置警示节点32个,重点对超时限、超权限、资料缺项漏项、不完整不对称信息进行预警提示,促使交易规范运行。同时,严肃责任追究,对发现的“开口子”、“走后门”、“跑风漏气”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对违规审批项目,坚决予以抵制,一律不予受理。以“零容忍”态度,营造招投标行业的良好风气,打造一支廉洁高效的服务团队,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交易信息“零泄露”。依托电子招投标系统,严防投标报名、缴纳保证金及专家抽取三个关键节点,保证交易信息安全运行。对投标人报名信息、缴纳保证金情况全程进行加密,系统中仅显示报名家数、缴纳保证金家数,对具体投标人信息进行加密屏蔽,在开标前予以解密。一方面确保招标人对投标情况的知晓权,一方面防止投标人具体信息泄露,出现场外劝退等违规行为,保证了交易市场的充分、公平竞争。在专家抽取方面,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在与省级综合评标专家库的联网专家抽取系统中,采取电脑随机选取、语音短信通知、专家密封打印的方式进行抽取,保证了评标专家信息保密,确保评审过程公正。2015年,甘肃省与白银市两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数据传输,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启动运行,解决了市州专家资源短缺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强化了交易信息的保密工作。2015年8月,白银市被列为国家电子招标投标试点市。

  交易监管“零死角”。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组建之初,建设了覆盖整个交易平台的监控系统,对重点岗位、重点场所实施全程监控,同步音视频刻录;设立了专门的监督监察区,由综合监管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派员驻场办公,对项目交易进行现场监督,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实时监管,靠实主管部门事中监管职责;将电子交易监察系统与市纪委电子监察系统进行对接,强化纪检监察机关对项目的跟踪监察;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聘请社会监督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不定期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实施监督,自主选择参加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招投标活动,加大社会力量参与交易监督的力度。通过行业监督、纪检监察、社会监督的方式,构建了“三位一体”交易监管方式,提高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透明度。随着全市公共服务系统、行政监督系统的搭建完成,行业主管部门监管方式从驻场监督向远程电子化监管转变,为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监控奠定基础。

  交易时限“零拖延”。建立规范统一的交易平台之后,分散在各行业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集中进入平台进行交易,这对平台的承载量和交易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为确保各类项目按法定期限完成招标任务,交易平台不断优化工作机制,简化交易程序,推行电子化办公,加快交易效率。共对交易流程进行了6次调整,删减和简化各类环节16个;对电子化招投标系统进行了两次升级改造,对部分模块进行了流程再造,使其更易于操作、高效便捷。配套建立了以《首问责任制》、《重大项目跟踪落实制》、《特殊项目预案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5个制度为核心的效能问责制度体系,进一步督促业务科室落实项目责任,提高交易效率。同时,加强交易过程中各方主体参与招投标关键时间节点的记录和信息反馈,做到“事过留痕、有迹可查”,倒逼各方共同加快招标进度,实现交易项目进场“零拖延”。

  招标文件“零收费”。坚持以“放管服”为主线,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积极推行银行保函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切实减轻企业投标保证金负担。对所有招标文件,一律实行网上免费下载,禁止任何单位及个人收取费用。这一举措的实施,保守估计每年可为在银投标企业减少交易成本2500万元以上,切实减轻参与投标企业负担,有力激发市场活力,获得了广大投标人和投标企业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