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坚持整合创新 建造阳光平台
——2016 全球采购(武汉)论坛暨采购博览会举行

发布日期: 2016-12-14     来源:公共资源网

全球采购(武汉)论坛暨采购博览会举行

  11月25—26日,2016全球采购(武汉)论坛暨采购博览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的公共采购机构代表、经济学家、采购专家和企业采购专业人士以及波兰、希腊等十余位国家使节共120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智慧碰撞 共建阳光交易平台

  11月25日,在主论坛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波兰驻华大使林誉平、湖北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童道驰分别致辞。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上交所原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作“供给侧改革下的采购创新与发展战略”主旨演讲,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作“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主旨报告。

  下午,在主题为“整合、创新、开放,建造阳光采购交易平台”的第三届全国公共资源交易论坛暨公共采购2016年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公共采购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程远忠介绍,目前我国公共采购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第三方有效服务缺失,可以WTO《政府采购协定》(GPA)及联合国采购规则作为引领,为建设我国全球化的公共采购平台与运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借鉴。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保护我国企业应对国际冲击,还能帮助我国企业利用联合国的全球网络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为我国公共采购领域的购买方、供应商和服务商做好第三方服务。

  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局长丁贵桥讲道,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体制意义重大,要遵循依法行政和权力制衡原则。《公共资源交易法》制定迫在眉睫,要从顶层设计公共资源交易监督体制的法律框架,从权力制衡、社会监督、信用管理、科学规范等方面来建立完善监督管理体制。

  广东省佛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南海分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冬如介绍了政府采购电子化标准体系研究。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自2005年就开展了政府采购标准化和电子化探索;2013年12月,有幸被批准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名称为“佛山市南海区政府采购服务标准化试点”。南海区政府采购电子化标准体系试点有三个主要特点:将政府采购服务先进标准体系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将政府采购服务标准体系与廉洁风险防控相结合;将政府采购服务先进标准体系与服务保障相结合。

  三大论坛 深度剖析平台建设

  11月26日,大会分别举办了“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政府采购业务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市场化建设”三个平行论坛。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论坛”就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方式创新、技术创新进行深入研讨。与会的各省市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部门的代表,结合各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分享了创新监督管理方式、整合公共资源交易、引入社会第三方监督机制、提高监管效能的成功案例,为创新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

  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处长肖晗介绍了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平台建设情况。为落实国家试点工作任务,创新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方式,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网三平台(系统)”建设,监督平台于今年8月正式上线试运行。目前,监督平台已完成综合监管、数据统计分析和投诉处理三大子系统开发,通过省监督平台可实现对省电子平台招标投标交易云平台进场交易项目的全程、在线、实施电子化监督。

  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保智表示,合肥市遵循依法行政,权力公开,始终严格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行为。合肥市自2006年启动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以来,一直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改进完善相关工作,规范综合监管行为。合肥市公管局在投诉处理和行政处罚等关键的监管环节中,更是通过持续的风险查摆和问题剖析,不断规范工作流程,建立权责对应、运行公开的工作机制,从制度层面预防了综合监管带来的集中腐败风险,取得了良好效果。

  “政府采购业务标准化建设”论坛就政府采购业务标准化体系、采购文件标准化和数据精细化,以及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的标准制定等话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并分享了海南省等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的成功案例。

  海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副主任徐秀裕介绍了如何加强政府采购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政府采购信息化、标准化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标准化体系是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标准化建设包括六大体系建设:基础数据标准、业务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目前,海南省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系统已初步建成,主要用于实现海南省政府采购业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市场化建设”论坛就菏泽“A+1+N”模式、济宁“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的创新实践、蚌埠市皖采商城等地方经验进行了分享和讨论,通过案例介绍、专家点评、交流互动,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多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了公共资源交易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形成了通过市场化方式建设交易平台的基本共识。

  菏泽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督管理局局长潘炳波介绍了菏泽市建立“A+1+N”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平台的初步探索。菏泽市“A+1+N”平台体系中,A为监督部门,1是公共服务系统,N是多个交易系统。“A+1+N”平台建设模式对于当前国家发改委正在推动的电子招标投标、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乃至于在供给侧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的新业态,都具有促进作用。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主任高善长介绍了“互联网+”在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中的创新与实践。济宁市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技术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加快电子化交易步伐和制度创新;研发专家自主评标系统、询价采购全程网上评标软件;推行通用类商品网上定点商城采购方式。互联网技术与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深度融合,有效提高评审效率,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岛,发挥源头防止腐败的作用。

  蚌埠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浩介绍了蚌埠市皖采商城。为了实现政府采购产品“市场可买、价格可比、便捷高效、公开透明、采购人直采”的目标,蚌埠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蚌埠市政府采购中心建立了政府采购网上商城——皖采商城。皖采商城政府采购模式是对传统政府采购模式的重大创新,由采购人委托集采机构采购,到采购人登录皖采商城自行采购,实现了采购方式的根本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