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四大创新举措打造“河北模式”

发布日期: 2017-08-02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

  

  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于2014年10月28日与省交易监督办一起正式挂牌运行。两年多来,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落实国办发〔2016〕63号和河北省43号文,紧紧围绕整合建立全省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目标,积极推进交易中心各项工作,基本完成了场所建设、信息化系统搭建,项目进场交易品种、数量不断增加,平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平台工作得到了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肯定。

  截止到2017年6月底,平台共完成项目9184宗,交易金额686.52亿元,节约和增值资金67.24亿元。2016年完成各类交易总数5110宗,同比增加178.47%;交易总额137.72亿元,增值资金2.8亿元,同比增长12.35%;节约资金9.46亿元,同比增加96.70%。

  “一委一办一中心”机构组建

  2012年6月,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推进会议后,河北省即召开全省市场建设推进会议,大力推进统一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同年,省政府第108次常务会议决定,由省监察厅牵头成立筹备组,具体组织实施省级市场筹建工作。2014年4月,中央编办批复同意河北省设立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6月,河北省编办正式印发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机构编制方案”;10月28日,河北省交易监督办和省交易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可概括为“一委一办一中心”模式,成立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能是行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重大事项的领导、决策权;成立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主要职能是对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成立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要职能是为省本级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场所、设施和服务。

  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正处级事业单位,由省交易监督办根据省政府授权对其实施代管。下设河北产权市场有限公司、河北环境能源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大众拍卖有限公司等。

  近三年来,中心与行业主管部门对接,稳妥推进交易项目进场交易,按河北省交易目录要求,搭建起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业务基本框架,省本级政府采购、工程建设、产权交易、矿业权以及省卫计委所属的医疗设备采购项目和采购疫苗项目、交通建设、省管水利、政府采购社会代理机构代理项目已经进场进行交易。此外,涉诉资产、实物资产以及省直取消公车处置等交易品种也进入省交易中心进行交易。2016年5月19日,采购疫苗项目首次进入省交易中心交易,这是李克强总理签发第668号国务院令后,依法进入河北省省级平台交易的第一批采购疫苗项目,标志着河北省采购疫苗项目进场交易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

  四大创新举措打造“河北模式”

  措施一:机构设置得到中央编办批准

  2014年4月中央编办批复同意河北省设立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后,同年6月省编办正式印发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机构编制方案”。从全国情况来看,河北省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不是最早建成的省级平台,但却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得到中央编办正式批准设立的省级综合监督管理机构。

  措施二:分段式流程化运行机制

  河北省交易监督办探索建立了“体制改革合法化、运行机制流程化、监管监督立体化、制度体系规范化、科技支撑信息化”的“河北模式”。在遵循法定程序的基础上,交易中心整合共性节点,按照四个主要环节,设置受理、组织、评审、见证等相对独立、相互制衡的业务处室。运行机制由以“业务类型”为中心,转变为以“流程管理”为主线,有效实施交易环节分段式物理隔离,实现交易过程的可控、可管、可追溯,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干预和操纵,遏制暗箱操作问题的发生。

  交易业务实行 “八统一”管理,即统一交易受理登记、统一信息发布与咨询、统一时间场所安排、统一专家抽取、统一发放中标(成交)通知、统一费用收取退付、统一交易资料保存、统一电子监察监控,统一交易平台的优势初步显现。

  措施三:平台ISO9001标准化认证

  在平台管理工作中,中心大力推进平台标准化建设和第三方评价制度规范平台运行管理。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要求大力推进机关、平台标准化建设和第三方评价制度,规范平台运行管理。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落实标准化工作手册的制定工作,编制各岗位职责,细化职责,落实到人,通过认证工作,重新梳理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规范各处工作行为,促进工作流程标准化、工作制度标准化、工作成果标准化。

  认证工作全面提升了管理工作水平,中心积极探索“过程绩效”的管理理念也为全省公共资源建设标准化起到示范作用。

  措施四:以规范管理促健康发展

  中心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制定交易规则、交易流程、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办事指南、社会代理机构进场交易、开评标现场监控7个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53项,组织论证并实施交易工作流程、信息发布办法、保证金收退三大类13项规定,制定了“四零”服务窗口工作实施方案,通过细化119个检查项,落实“四零”服务承诺制度,实现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零投诉的窗口工作目标,确保各项工作在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上运行。

  改革路上问题依然不少

  开展业务法人主体资格不明确问题。三定方案取消政府采购、产权交易法人资格后,根据《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实施条例》《国资法》《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在操作层面上,两项业务以公共资源交易法人资格无法正常开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两项业务的正常开展。

  专家评标不规范问题。现在专家库分别由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建立管理,交易中心有使用权。部分专家责任心不强,能力良莠不齐。整合专家库、加强专家队伍建设与管理,提高专家能力是解决当前招投标不规范的主要问题。

  无效、恶意质疑投诉没有有效的追究办法。实践中,供应商无根据质疑甚至是恶意质疑频现,牵扯交易机构大量的人力、时间进行处理,亟待出台行业规定、追究办法来制止问题的发生。

  档案资料存放、管理问题。大量的纸质档案资料,需在到年限后通过规定程序才能销毁,档案资料需要有大型、专用场地存放,资料的存放、管理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

  继续推进改革的发展

  首先,积极推进立法改革,以行业联合体名义呼吁尽快出台公共交易资源领域立法。其次,推进建立统一专家库,推进各省、全国统一专家库建设步伐。再次,尽快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通过成立行业协会打破行业部门界限,促进整个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最后,尽快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不良行为分类管理制度,对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和评标专家等相关从业单位和人员的不良行为进行分类认定、记分管理,建立信用档案、开展信用评价、强化结果应用,逐步规范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作者单位: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