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丁子彧:大数据助力深圳工程建设招投标

发布日期: 2017-09-09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

  数据质量是一切分析的基石。深圳市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从2003年实行电子化交易以来,真实、客观、实时、动态地记录了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各类信息,满足了大数据对数据质量的“信度”和“效度”要求。同时,交易平台数据库标准稳定、格式规范、信息完整、数据量大,为大数据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研习班上,深圳市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调研员丁子彧以“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大数据分析”为题,对工程建设招投标倾向性、政策实施效果等方面工作进行了详细阐述。

  招投标倾向性分析

  分析系统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将中标项目中可能涉及的各项因素在进行反向传播训练,逐层构建中标概率与项目类型、评标方法、定标方法、企业资质等维度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了由三条主干、四个层级构成的神经网络图。

  以房建工程为例,无论采用哪种评标、定标方法,中标概率较大的都是一级资质的房建企业。招标人倾向选择与抽签有关的随机性定标方法,包括先评后抽法、票决抽签法,较少选择主观性强的定标方法,因为招标人在选择主观性较强的定标方法时,一级资质企业的中标概率更大,在一半的分支上中标率几乎达到100%;二三级资质企业在随机性较强的定标方法中能获得较高的中标率。

  从市政工程来看,招标人在定标时倾向于选择与抽签有关的随机性定标方法,在评标时则倾向于选择主观性较强的票决法;一级资质企业在主观性较强的定标方法中获取项目概率更大,二、三级资质企业在随机性较强的定标方法中能获得较高的中标率。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招标人对不同评、定标方法的选择倾向,将一级企业与二、三级企业分化成了两个不同竞争阵营。如果投标人沿着这一态势进行反向推演,且付诸投标行动,那么阵营的分化将进一步加剧,一级资质企业将稳稳地守住自己的阵地,而二、三级企业将展开更加激烈地竞争。

  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深圳于2012年6月发布《关于深化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改革的若干措施》(深建市场〔2012〕72号)(以下简称“72号文”),以发布时间为节点,从各类资质企业中标率、中标价相对招标控制价的下浮率两个维度,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72号文”执行效果,同时可以看到企业间是如何展开竞争的。

  “72号文”实施前,一级企业预测中标率呈平稳发展态势;二级企业预测中标率呈稳步上升态势;三级企业预测中标率呈下行趋势。“72号文”实施后,除了一级企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外,其他企业实际中标率曲线都出现了明显拐点:二级企业一改以往的上升态势,走向了下行通道;三级企业中标率曲线站在了预测曲线之上,扭转了下行趋势,稳步走高。

  “72号文”的实施,一级企业(包括未纳入分析的特级企业)等资质等级较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说明政策在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二级企业夹在一、三级企业之间,在获取技术复杂工程时显得力不从心,又不愿以出让更多利益的方式来获取其他工程,结果市场份额不断萎缩。三级企业为了提高中标率,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市场份额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