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7-09-30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
随着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交易系统和监督系统投入试运行,重庆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交易、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四大类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系统全面建成运行,在全程电子化交易方面奋起直追,迈出坚实一步。
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城市傍水依山,层叠而上,既以江城著称,又以山城扬名。从长江经济带到“一带一路”,重庆始终担任着重要的角色。2016年5月,重庆市通过整合市土地和矿业交易中心、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市国有资产产权交易中心、市政府采购交易中心、市机电设备招投标交易中心,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重组整合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心的成立实际上就是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重新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1+1>2”的效果。
企业化运作确保独立公平
交易平台的整合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做到因地制宜。重庆市交易平台整合就充分的发挥了市场化资源配置作用。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董事长张西建表示,重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采取企业化运作模式,重庆联交所集团加挂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监督部门彻底脱钩,成为真正独立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与改革前相比,每年降费超过2.5亿元,让市场主体真正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支持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
整合后,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交易品种,既包括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和矿业权出让、国有资产交易、罚没资产处置、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特许经营权出让等公共资源,也包括诉讼资产、加工贸易废料、知识产权、集体资产、农村产权、民营和个人资产交易等社会资产资源。2016年,市级平台成交各类项目23724宗,交易额2477亿元,全年实现交易增值或资金节约179亿元。2017年1—6月,中心成交各类项目10056宗,交易额14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和132%,实现交易增值或资金节约212亿元。
目前,重庆已建立起“一网、五库、九系统”的公共资源交易信息体系。其中,“一网”即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网,“五库”即交易信息库、主体信息库、信用信息库、监管信息库和专家信息库,“九系统”即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系统、四大类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和监督系统。
从公共服务系统来看,运行稳定,横向链接各区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纵向对接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了四大类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集中和及时发布。
“互联网+招标”让交易“由暗变明”
“今后的招投标,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完成了,再也不需要走复杂的纸质流程和线下环节。”来参加投标的供应商纷纷称赞。全新的工程建设招投标电子交易系统,实现了招标投标交易环节全流程电子化、全流程可溯化、全流程数据化,并将实现电子监督系统、电子交易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的无缝对接、有机融通,标志着重庆市“互联网+招标”行动取得实质进展,预计每年可节支1.5亿元。招投标电子交易系统,通过提供全新的电子服务平台,改变了招投标服务方式,实现招投标交易服务手段由传统纸质方式向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方式转变。通过电子交易,所有纸质流程和线下环节将被取消,招标文件备案——入场登记——招标公告发布——投标人投标、递交交易保证金——电子开评标——中标公示——合同登记等环节更加快捷流畅。各招投标主体可以线上提交招标文件并备案、预约开标场地、网上获取招标信息、网上质疑答疑补遗、网上投标、在线开标等,足不出户完成招标投标交易全过程。监督主体还可针对招投标活动的关键节点、重要环节在线上开展实时监控;交易服务平台可以在线上完成入场登记、保证金清退等服务。据初步测算,通过电子招标投标,仅开评标环节比以往节约50%以上的时间。
通过电子服务平台,可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初步估算,每个项目将节省文件印制、交通差旅费、人工成本等刚性支出约5万元,按年均入场3000个项目估算,将为市场主体直接节支1.5亿元,仅此一项招标投标成本下降约60%。同时,电子招标系统可全面免费提供招标文件制作软件,每年将为市场主体节支200余万元。另外还可减少资源消耗,推动节能减排,通过大幅减少纸墨使用,每年将节约317.6吨纸张用量、158.8吨煤用量、31759.4吨水用量。
除了降低市场主体费用,招投标电子交易系统,还可让招标投标活动“由暗变明”。在电子交易环境下,招标投标活动实时在线、公开透明,交易行为全程留痕可溯,真正将招标投标交易过程置于阳光下,有效预防腐败发生。同时全程可实现了投标人、评标专家名单保密,减少对招投标活动的人为干扰和不正当竞争,最大限度防止围标串标,围堵招投标工作漏洞。
创新发展推动交易扩面增效
目前,重庆已基本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由传统方式向信息化、网络化和数据化方式的跨越。接下来,中心将创新发展,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全面开花,增加经济效益。
推动交易品种创新。在已有国有产权转让、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等政策性交易品种基础上,积极创新交易品种,陆续将河道采砂权、广告位经营权、停车场以及驾校经营权等特许经营和国有资产租赁权纳入交易范围。今年5月,涪陵区长江河道采砂权出让项目通过互联网竞价在平台成功交易,增值8641.9万元,平均增值14.4倍,单个标段最高增值152.35倍,创下重庆市河道采砂权绝对增值额、增值率历史新高。
推动专项业务创新。以全国司法拍卖改革为契机,转型诉讼资产交易业务,与人民法院出版社集团合资组建“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专业化运营维护公司,改版升级“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更细更专更有力地服务全国范围的网络司法拍卖。中心专门成立“集团司法拍卖服务中心”,承接主城法院司法拍卖辅助工作,截至上半年,司法拍卖交易额92.91亿元、同比增长183.26%。
推动配套服务创新。积极发展第三方结算业务,推动向全国诉讼资产拍卖市场、要素市场、电商平台等领域拓展,上半年完成结算规模450亿元;联合重庆三峡银行,推出高安全性融资服务产品——产易贷,解决市场主体融资难;联合兴业银行,推出“碳资产权益质押贷款”产品,积极助力绿色金融发展,已为民丰化工公司成功融资5000万元。
未来,重庆将在优化资源配置上提效、在深化交易服务上提质、在强化平台公信力建设上提档,致力打造“阳光、规范、公正、高效”的全国一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更好地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