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7-12-08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
——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省际联席会议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改革的共识
2017年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省际联席会议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交易监管机构和交易中心负责人聚焦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改革发展,交流各地经验,畅谈改革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困难,共同为深化改革出谋划策。
省际联席会的举办为业内人士提供了交流讨论的途径和机会,会后,大家兴致未减,经过两个月的充分思索研讨,深刻理解十九大报告关于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精神,在多个方面形成了广泛共识,经整理,为以下三项主要共识:
第一,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改革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改革,是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公共资源从行政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变,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行政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十分重要和必要。
第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改革已步入关键时期,面临不进则退的严峻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推动下,全国各地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改革的效果离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违纪违法易发多发的情况依然严峻,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机制不顺、对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有效监管缺乏;改革推进面临公共资源交易法治建设保障不足、改革举措无法有效推进落实等困难。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改革已步入关键时期,面临不进则退的严峻挑战。
第三,必须坚定改革的信心,从根本上解决全过程有效监管缺乏的问题。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始终坚定改革信心,坚持改革方向,加强顶层设计,从根本上解决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有效监管的问题,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筑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着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约束和规范权力运行,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着力强化法治保障,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立法工作。针对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至今没有专门的法规,主要依据的《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已出台多年的实际,着力推动国家层面加大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力度,尽快修订《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法》立法,赋予各级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机构对交易活动全过程的综合监管权、执法权、管理考核权,厘清综合监管与部门行业监管的边界,完善政府部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确保各类公共资源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交易。
二是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公共资源交易全程有效监管。坚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改革方向和定位,以从根本上解决公共资源交易全程有效监管为目标,按照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原则,探索流程全过程监管机制,着力从体制机制上改革突破。参照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的组织架构,国家层面应成立统一独立的管理机构,加强全面指导,各地应设立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机构,构建公共资源交易“委—办(局)—中心”组织构架,行政决策权由政府领导担任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统筹管理,交易执行权由各级交易中心实施,综合监督权由委员会办公室(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机构)履行。探索整合建立集行政审批服务、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三位一体”的大政务管理机构,更好地发挥综合监管机构的作用,履行好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有效监管。
三是着力优化服务功能,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按照“放管服”改革方向,坚持公共服务职能定位,着力加强服务场所、服务流程、信息公开、专家库等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针对不同公共资源交易特点,建立健全分类统一的交易制度规则体系,优化简化交易程序,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电子化,实现交易全流程公开透明和信息共享。打造以目录管理、统一平台、便民高效、规范运行、全程监管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整体效能。
四是着力完善信用管理,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是信用管理发挥价值的重要领域,应着力强化信用信息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应用,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公共资源交易信用管理办法》,实现全国范围内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共享互认,对诚实守信主体参与交易活动要依法给予奖励,对失信主体参与交易活动要依法予以限制,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实行市场禁入,让失信者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共资源网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