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8-03-27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资源网
【公采传媒/公共资源网】2016年以来,与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紧密关联的动作,是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作为在四川省最早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的几个市州之一,遂宁不再仅仅停留于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敢破敢立、敢闯敢试。在完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同时,突出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工作主线,着力从加快建章立制、创新交易方式、完善交易规则、强化监督管理等全面着力,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切实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效率和公开、公平、公正、水平。
市场化配置资源凸显交易公平
公开公平公正,是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最基本的目的。如何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进行彻底改革,让市场的手称量公平?遂宁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力图给出自己的答案:坚持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让价格和服务在公共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一方面遵循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的准入原则,2016年,对市场主体准入条款逐条清理,打破区域限制,鼓励自然人、法人参与国有产权、土地交易,严格审查工程建设招标条件设置,取缔排他性、歧视性条款,坚决防止“量身定制”,取消通用货物采购须经生产厂家授权和标前生产厂家售后服务承诺等限制性规定,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公共资源交易。另一方面遵循市场化交易规则,促进交易结果由人的判定向服务价格竞争确定的转变。2016年,组织发改、住建、交运、水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进一步压缩评标专家自由裁量权,固化并公布废标条款,公示废标原因、评标结果,产权交易、国土拍卖实行网上竞价,通用货物采购实行电子竞价,并积极推进电子商城建设,进一步简化交易程序,节省交易时间。工程招投标实行经评审合理低价中标,同时努力探索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和结果运用机制,服务和价格竞争在公共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得到了较好体现和发挥,促进公平竞争,实现增收节支。
全程电子化交易促进透明阳光
引入“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理念,用信息化的手段最大限度排除人为因素干扰,杜绝暗箱操作,实现了交易过程从有形向无形的转变,交易结果由“人为判定”向“系统判定”转变。
遂宁市按照“市县一体化、功能强大、符合实际、行业领先”的要求,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对原电子交易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手段,拓展网上交易功能,建成了集电子交易、信息服务、电子监督和移动办公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组建了“1网3平台”(信息发布平台、网上交易平台、电子监督平台)和“4+X交易系统”(政府采购、国有产权、工程建设、国土矿权交易及其他类交易),实现了公共资源全程网上交易和全程实时监控。通过交易信息平台,强化交易信息公开,将招标文件、竞价结果、中标公示、合同和履约情况等交易信息全部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网进行公开公示,提高工作透明度。通过网上交易平台,竞标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网上保证金交纳参与网上竞价,各竞标人之间由“面对面”变为“背靠背”,极大节约了交易成本,提升了竞争激烈程度。比如:遂宁二中实验校委托办学受托方选择项目,起拍价1.12亿元,两位竞标人以随即代码身份在网上出价16轮,系统采用限时竞价,一旦有人报价,系统向后顺延4分钟,整个交易过程历时半个小时,最终荣兴元集团以1.39亿元成交,溢价2700万元;遂宁公交车车身广告经营权出让,起拍价600万元,五位竞标人在网上轮番出价52轮,最终以1215万元成交,溢价率达到615万元,溢价率达到102.5%。通过电子监督平台,建立专家桌面监控系统和语音交流系统,实现音频、视频同步监控,每个项目音像资料刻盘保存,交易各方主体在网上操作行为全程留痕记录,开评标全程可查可追溯。在推进电子化交易进程中,针对交易中存在问题,先后多次完善交易规则,再造交易流程,不断将把先进理念办法融入到交易系统之中,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实现阳光交易。
深层面改革创新规范交易秩序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资金往来大、利益关联度高,不正当竞争时有发生。针对招投标领域出现的围标、串标、卖标、买标等违法违规现象,遂宁市坚持惩防结合,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一方面针对问题,不断改进完善交易规则。一是深刻分析招投标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市政府出台严格招投标监督管理六条措施,对投标企业身份认证、招投标程序管理、勘察设计单位管理、工程变更管理、中标合同管理、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等作出明确规定,加强项目的审批和监管,切实规范交易各方行为,目前六条措施在招投标领域逐步落地生根,发挥作用。二是针对围标问题,废止了“偏差率”评定中标企业办法,房屋、市政项目启用经评审的合理低价评标办法,增加了投标人报价清单细项不平衡报价审查,合理价格竞争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好的运用和体现,经过一年的运行,节资率由原来的6右上升到11.87%,提高5.87个百分点,买标卖标得到有效遏制,报名家数减少2/3以上,围标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三是针对一人多证、人证不符影响了标后压证施工的约束力问题,强化大数据分析运用,在省内、市内对投标人项目班子成员进行网上查询审验,严格审查资质条件和项目实施情况,若投标企业用在建未完工项目班子参与投标,将直接被拒绝投标。四是针对资质挂靠和买卖标问题,严格入库审查和投标人基本账户管理,清理出库基本账户不实企业4500余家,保证金通过基本账户结转,工程款只能拨付到中标人基本账户,增大了挂靠买标资金回收风险。五是针对专家细微偏差废标问题,严格落实财政部87号令,修改完善招标文件范本,较好解决了政府采购项目评标中专家随意废标问题。
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招投标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查处招投标领域违法违纪行为,2017年,遂宁市成立招标投标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纪检、检察、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市发改、住建、市交易中心积极配合,大力开展招投标专项整治,查处围标串标项目185个,涉及标的资金57.65亿元,纪检监察机关立案34人,政法机关立案122人。围标、串标、卖标、买标等违纪违法行为受到严厉查处,进一步净化了招投标环境。
推进标准化管理规范权力运行
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遂宁坚持“制度+技术”同向发力,进一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最大程度防范交易权力寻租。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规范工作机制。按照“工作流程化、内容标准化、操作格式化促进全程规范化”的思路,将公司注册、招标文件审查、上网公告、开标时报名信息核查、结果公示、保证金管理等14个环节的主要内容格式化、范本化,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编制岗位作业书,做到“每个环节有标准可依、每个岗位有标准规范、每个人按标准履职”,用各环节标准化促进全程规范化,用全程规范化防范交易权力寻租。二是强化约束,落实制度防范。建立并落实定期廉政学习教育,专家抽取双随机,全员轮岗交流,重要职能流程化管理,机房后台维护管理,一般业务双人复核审查、重要工作三人审批、下一个环节复核上一个环节工作等六项制度。三是完善手段,加强技术防范,落实在多家银行开设保证金专户,前台须同时具备“达到开标时间、双人输入密码”两个条件方能操作读取投标人信息,交易结束前后台信息呈无规则乱码设置,开评标全程摄像录音并刻盘保存,取消U盾后台查询保证金功能,聘请第三方机构对网络及内部交易信息安全进行检测,投标人自己保管标书、开标现场直接导入评标系统等七项技术防范措施,使中心和软件服务人员无法在开标前知晓掌握投标信息,有效防止了投标信息提前泄密。
同时,在制定规范严密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岗位权力风险防控工作,紧紧围绕业务风险、法律风险、廉政风险,采取岗位自查、科室联查、领导审查等办法,累计查找风险点32个,制定防控措施36项,进一步规范岗位职责,明晰工作流程,分散权力设置,划清权力界线。
压缩自由裁量权规范专家行为
在现行的招投标制度下,评标是确定建设施工企业的重要环节。评标是依据招标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对投标文件进行审查、评审和比较,是确定中标人的必经程序,在此过程中,评标专家掌握了中标结果的最终决定权,导致专家权力寻租现象普遍发生。为此,遂宁市在现行的招标法律法规内,采取多种措施防范专家权力寻租。
举措一:改革专家抽取,实行“回避制”。建立“双随机”专家抽取制度,开标后由业主单位负责人采取抓乒乓的方式随机抽取交易中心抽专家的工作人员,再由被抽中的中心工作人员去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强化了抽取专家信息保密。实行专家回避制度,凡是500万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一律抽取川中大片区专家,防范专家“被勾兑”。
举措二:修改废标条款,剔除“选择题”。发改、住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共同研究,在废标理由中筛选出属于重大偏差的作为废标条款,按照专家只做“判断题”不做“选择题”的思路,对废标条款进行多次梳理认定,并通过评标软件固化废标条款22条,评标专家只能在固化废标条款中进行客观判定,且须经三分之二以上评标专家认定同意后方能废标,其他细微偏差,专家不得废标。
举措三:改进评标系统,坚持“三公开”。一是分类编制并公开国家投资建设工程房屋和市政、交通、水利、土地整理、监理等五类电子化招标文件范本,投标企业按电子化模版制作投标文件,减少了投标人因标书格式不规范而被废标的现象发生。二是在遂宁公共资源交易网站公开固化的废标条款,让投标人知晓专家评判标准,并改进完善评标系统,将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审表册置于电脑统一页面,专家对照废标条款,逐一进行进行评审。三是及时公开资格评审、形式评审、项目管理机构评审、响应性评审、商务标评审和不合格投标及废标情况等评审内容和评标结果,让投标企业知晓在哪个环节由于何种原因而废标,接受投标企业对评标专家评标情况的监督和质疑。
举措四:锁定评标流程,杜绝“回头看”。制定规范的评标流程,以程序管控体现公平公正。电子评标过程分为资格评审、形式评审、项目管理机构评审、响应性评审、商务标评审五个步骤,评标专家须依次完成前四步评审后,计算机自动进行商务标评审并推荐中标候选人,且评标过程不可逆,防止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回头查看投标文件中的暗记提示而产生倾向性,有效解决了评标专家因个人因素左右评标结果的问题。
举措五:推行分段评审,避免“人情分”。进入评标阶段将投标文件中的商务标和技术标分开,全程屏蔽投标人相关信息,实行分段评审。专家在评商务标时,就无法浏览技术标,反之评技术标时无法浏览商务标,避免专家因个人因素打出“人情分”,影响评判的公正性。
举措六:实行全程监控,安装“电子眼”。建立桌面监控系统。专家评标过程中除了传统的音频、视频监控外,还实现了对每位评标专家电脑桌面的实时监控,评标专家在电脑上的所有操作都被记录保存并反映在监控室电脑上,监督人员可实时监督查看评标环节、评标进度、评标结果。建立语音交流系统,一方面在评标现场对专家实行分区隔离;另一方面引进科技语音交流系统,全过程、无盲区记录专家语音交流信息,使评标过程全程可查可追溯。建立网上监督平台,开通电子监督系统。市纪委和行业主管部门通过特有权限登录系统,可实时查看评标过程,同时实行痕迹管理,全程录音录像和刻盘保存,可查看追溯。
举措七:推广随机抽取确定中标人,实行“抽签法”。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下,技术不复杂的常规项目,实行固定价,由招标人对投标企业及管理团队资格、诚信记录进行初审,专家对符合性资格进行审查,并向招标人推荐中标企业候选人,由招标人采取随机抽取办法确定中标企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遂宁公共资源交易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受到各方认可和赞誉。2017年完成交易项目3475个,交易金额127.18亿元。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节约资金10.57亿元,节省率10.19%,土地拍卖实现增值11.27亿元,溢价率达到32.55%;国有资产处置溢价0.63亿元,溢价率18.63%。《遂宁市扎紧制度笼子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被《川政晨讯》第195期采用;《遂宁推进交易平台提质升级》被国家《公共采购》杂志刊发。
何以前进,唯有专注。对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而言,改革依然是主旋律,创新依然是原动力。推进异地远程评标,建立诚信评价及结果运用机制……,遂宁市正在全面构筑统一开放、资源共享、竞争有序的现代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之路,一路奋勇前行、步履坚实。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