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8-05-09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资源网 作者:刘山
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刘山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刘山】当前,我国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市场在公共资源配置中是否一样起决定性作用、跨区域跨省域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是否应该统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否应该成为独立的第三方监管机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否只能有一个模式、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众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消除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发展的迷茫和困惑,必须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相关的5个理论进行正本清源。
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统一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是党和国家依据改革实践经验的积累和认识深化作出的科学定位。党的十九大吸收了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写入党章。
在公共资源配置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应该是“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即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的统一。
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不等于进场交易的项目实现了市场化配置;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也不能简单等同于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市场化。市场在公共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依靠市场及蕴含于市场的动力机制和竞争机制去保障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公共资源在市场规律、供求规律、价值规律作用下,通过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市场成为公共资源交易配置的决定性力量,保证招标人能够找到满意的投标人,最终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
政府应在市场监管和制度供给上主动作为。政府应着力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意识,落实监管责任,彻底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充分发挥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清理和废除妨碍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建立和完善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失信惩戒体系建设,褒扬诚信,惩戒失信,通过相关制度约束市场主体行为,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
统一市场是市场体制完善和成熟的标志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统一市场是市场体制完善和成熟的标志,是一国市场经济体制成熟化的表现。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这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的重要举措。
成熟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应是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市场的一般性质与特征,一个成熟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开透明,应该在国内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存在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等限制公共资源上下、左右自由流动的市场分割状态。
把培育统一的区域市场作为全国统一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突破口。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由于体制上的政出多门、行政监管的分散,强制进场交易模式,强化了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市场壁垒没有打破,全国、各个省市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呈现碎片化,上下、左右不能自由流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提出了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流动问题。
为了顺利推进全国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形成,应把建立统一的区域市场作为统一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突破口,先培育统一的区域市场,通过区域市场一体化,建立区际共同市场,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
长株潭三市、武汉1+8城市圈、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地区市场发育程度高,经济发展快,在这几个地区率先打破地区封锁和垄断,打破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壁垒,破除限制公共资源交易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上下、左右自由流动,促进公共资源交易要素区域布局优化。
交易平台的建设不应是一个模式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劳动分工对经济增长具有关键作用。因为分工可以导致生产率的提高,而分工导致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分工产生了专业化的经济效果。
无专业分工即无精准专业服务。交易平台专业化是满足招投标专业精准以及智能化交易服务的需要,是打破行政垄断、实现公平竞争、自主选择交易服务的需要。
63号文件印发后,各地陆续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整合了交易平台,但这种整合只是初级阶段的物理整合,从而导致交易平台同质性强、异质性弱、专业性差,工程类、政府采购类、权益类、医药类四大板块互不兼容,相互分工不明确等众多问题。
事实上,交易平台的建设不应是一个模式,要避免“大而全”,走“专而精”道路,一个交易平台不应强求交易门类齐全,应当鼓励向专业平台、向集约化发展。交易平台分工是公共资源交易工作量化和责任具体化的过程,也是提高交易效率的过程。深化交易平台分工可以增强交易流程的创新能力,是解决技术创新不足问题、更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因此,交易平台应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深化交易平台分工,推动交易技术不断创新。
仿照高铁建设模式,建立区域性交易枢纽中心。在长株潭三市、武汉1+8、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建立专业化、区域化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招投标交易区域枢纽中心,打造区域化公共资源交易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区域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国家级电子招投标枢纽中心,由“全省一网”向“区域一网”、“全国一网”逐步推进。
省市共建交易平台,走专业化、集约化发展道路。交易平台应以“省市共建、全省共享”为目标,按照专业化方向,明确专业类别、主要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把四大板块拆成不同平台,形成一个个枢纽平台,在单个空间上是一个专业化平台,几个专业化平台形成一个核心枢纽平台,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发挥优势,提供特色服务,促进交易平台在市场竞争中实现集约化发展。
把相当程度的处理权留给第三方
美国公共政策学者赛拉蒙提出了第三方管理理论,他认为政府主要是作为资金和指导提供者的角色出现的。在提供具体的公共服务的时候,政府更多依靠第三方机构(非营利部门)来实施政府功能,于是出现了精巧的第三方管理模式。在这种治理体系中,政府和第三方组织分享在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运用上的处理权。政府更多充任宏观管理者的功能,而把相当程度的处理权留给第三方(非营利部门)。
交易中心作为非盈利政府部门,完全市场化、企业化运作将无法保留公益性特征。我国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经历了最初的以行政管理部门为主的行政监管和现在以公管办或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为主的综合监管,但无论是分散的行政监管,还是以“打补丁”方式为主的综合监管,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无法形成闭合的的监管链条,各自为政、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的弊端仍没有根治。按照第三方管理理论,在行业管理、综合监管之外开辟第三方监管,与行业管理、综合监管形成有效监管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交易中心具有一线监管的天然优势。交易中心作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组织者、运营者和自律监管者,作为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和行为的汇聚中枢,进场项目所有的交易活动都发生在交易中心,所有的交易记录在交易中心全程留痕,是见证交易各方主体的“第三只眼”,具有一线监管的天然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第一时间处理交易现场突发事件,履行现场监管的职责。
交易中心应成为独立的第三方监管者。公共资源交易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市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连接政府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不收取任何费用,遵循非盈利性特征,公益性是平台的根本特征,应该成为独立的第三方监管者,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替代性制度,充分发挥交易中心天然的第一线现场监管优势,实现政府和交易中心的优势互补。政府可以采取委托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交易中心承担实施精巧、精准的第三方现场监管者的角色,帮助政府从统办统管各项交易事务的角色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充分发挥抓好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制度保障和市场监管的优势,避免主体缺位、监督无位、服务越位、责任空位的现象发生。
交易中心要避免成为“二政府”。交易中心作为非盈利性政府机构,成为独立第三方监管者后,要消除行政化倾向,避免成为“二政府”,有效承接政府的现场监管和处理职能,明晰自身功能定位,把为市场主体提供公益性服务作为主要职责,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职能,引进民航、酒店和银行的高端服务理念和服务标准,不断完善交易服务,不断拓宽服务广度、不断延展服务深度、不断提高服务精度。
把创新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动力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排头兵、急先锋,应把创新作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动力。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破除抑制供给侧结构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是关键。一方面,可以把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统一监督管理纳入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机构改革范畴,自上而下建立统一、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将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纳入国家监察体制范畴,明确由监察委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实行统一监管,成立专门的公共资源交易监察委员会办公室,有效防范权力介入公共资源配置,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推进交易技术创新、培育公共资源交易行业新动力是主攻方向。一方面,要紧紧抓住技术创新“牛鼻子”,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把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和网上异地评标,推动平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不断释放信息技术力量,打造在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新模式,塑造数字时代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治理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平台,让各行各界共享“交易数据红利”。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数据资源采集和整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宏观调控体系,发布指标和数据,为政府提供相关领域的运行动态监测、产业安全预测预警、转变发展方式分析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预见性和公平性,助推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