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五大举措护航公共资源交易改革

发布日期: 2018-05-09     来源:《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李金红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李金红】在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系统“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动员部署暨2018年工作推进会公共资源交易分组讨论会上,与会代表重点关注电子化、标准化两大关键词,就如何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建设,如何用好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如何抓好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安全,以及如何推进综合评标专家库及诚信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梳理出包括加快分类标准建设、开展大数据分析等多个意见建议,总结出包括实行专家“回避”制度、对供应商“亮牌”等多个可借鉴的经验。

  用好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省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承上启下,是联通国家、省、市县的重要桥梁。参会人员普遍认为省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的重要价值在于全省信息的汇聚共享,以及依托信息共享,开展大数据分析。省市两级服务平台的关系应当是互联互通,通过技术对接,实现信息共享。

  数据上传是各地交易中心考核的重要指标和依据。当前,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在信息系统报送和使用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根据各市州的反馈,主要问题集中在数据报送分类标准不一和信息报送系统使用不流畅,包括由分类不统一产生的数据上传不得分现象,以及出现错误后仅提示失败而不提示原因,需要多方核验推演问题所在,浪费大量时间。

  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强华表示,当前,省级平台的数据报送系统还处在一个动态的完善之中,部分需求在设计之初没有完全考虑到位。目前,省中心也在着力推动数据报送标准化,通过细化数据要求,改善报送系统,实现各地市州数据报送的流畅化。

  在服务平台大量汇聚交易信息的基础上,内江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主任谢川建议学习全国先进地市,加快开展大数据分析,通过图表等多种形式多维度展示交易现状,分析交易违规线索,特别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相关行业的市场发展前景,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深度推进全流程电子化

  “以往,我们向别人介绍成都交易中心,总是首先介绍交易场所面积多大,设备多华丽,现在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交易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电子化实现程度,在于交易效率和质量。”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青如是说。

  诚然,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业务大厅面积越来越小,窗口越来越少,再不见熙熙攘攘的办事人员,这一切,得益于中心将各类原在线下办理的业务搬到线上,不断朝着“线上多跑路、线下少跑腿”的目标迈进。例如,德阳市建成一张网络和一个平台为基础、N个专业系统和X个参与主体的全域一体电子化交易平台体系,实现了招标备案、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报名、投标文件递交、开标、保证金保密管理、评标、评标结果公示、中标通知书发放、合同签订等全流程电子化操作。宜宾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对两种数字证书的兼容互认,并在全省第一个通过电子交易系统检测认证。

  随着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各地交易部门也逐渐认识到,当前,实现全流程电子化面临的难点已经不是技术障碍,而是制度障碍,特别是各地规则的不统一的问题。攀枝花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主任周娴从三个方面总结推动电子化的要求,即要实现制度规范化、流程统一化、服务电子化。巴中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副主任罗勇建议建设全省统一的电子化规则标准,特别是统一电子招投标模板,以进一步加快电子化步伐。

  凉山州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主任李春勇还就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匮乏和人才培养提出建议。各地市州也普遍要求多组织行业系统培训,特别是信息化培训。

  作为信息化建设相关负责人,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志才介绍了省中心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推进。目前,省中心已经明确制定电子化建设目标,要求在6月底前要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包括实现CA互认、公告在网上发布、网上报名、网上递交保证金、网上下载交易文件资料、网上投标、网上开标、计算机评标等。电子化的重点工作目标是实现四个异地远程全覆盖——异地远程投标、异地远程开标、异地远程评标、异地远程电子监控,形成四川特色,不断拓展市场化服务能力,增强招投标市场竞争力,推动降成本提效率,用实际行动服务市场主体和支持实体经济。以异地远程评标为例,省中心计划于今年5月中旬前,完成与贵州和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的远程异地评标试点项目,同时积极推动省内的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在各地市州纵向与省中心对接开展远程异地评标的同时,要求加强市州合作、相互支持,每个市州至少要同三个以上的其他市州开展横向对接远程异地评标。

  为确保四个远程异地评标的实现,省中心还将加快开展全省CA认证,推动实现更多交易服务系统功能的省建市用,加大对地市州的支持和帮助。

  加强专家现场管理

  各市州纷纷表示希望省级平台能加快牵头建设全省统一的综合评标专家库,从而为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和加强专家管理打好基础。

  对于专家不专、职业道德低等问题,德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尹邦斌等进行了问题反馈,例如专家多次迟到、故意拖延评标时间等。

  对于此类问题,交易中心目前的主要做法是记录在案,反馈给监管部门。反馈结果常常是无疾而终,或者有处罚举措但不能对专家管理产生实质效果。广元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现场监督科副科长黄仁生建议通过交易中心和监管部门的密切配合,建立有效的专家管理机制,加强综合监管,共同解决专家管理效果差的难题。遂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还创新实行专家抽取“回避制”,凡是500万元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200万元以上政府采购项目,不抽本地专家,防范专家“被勾兑”,提升评标公正性。

  个别参会代表还提出,应当更好地发挥交易中心现场见证和现场管理职能,把专家管理的权利下方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或者加快推动线上监控。乐山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主任李秀木建议省中心加快制定专家管理考核的相关标准和规则,为地市进行专家管理提供指导。

  敲响信息安全警钟

  推动电子化和信息化,信息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青特别提醒,要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在系统设计之初就做好保密安全工作。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网络安全问题让人胆战心惊,如履薄冰,但在实践过程中,各地也总结出了一些加强信息安全的有效举措。眉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余永忠介绍,近期,眉山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生一起网络攻击事件,最终通过“钓鱼”的方式查出了问题所在,抓住了嫌疑人,案件目前已进入起诉阶段。在信息网络安全方面,眉山市重视加强信息安全人员配置,一方面,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负责信息安全的第三方服务人员,驻场维护交易中心各项系统安全,并签订相关责任书;另一方面,注重对平台建设运维的技术公司的管理,通过信息安全备案,对技术公司发出警告。

  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志才也强调信息安全问题必须敲响警钟,交易中心提供好服务保障,不能被各类信息系统建设单位绑架,要以国家利益为重,看好国家资源的大门。他还建议把金融服务系统等相关交易辅助服务系统逐渐从交易平台剥离到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李盛慧分享了广安的做法,建议为保证金系统配套安保系统和三级等保,一旦发生任何问题,即刻实施拦截,从而有效避免系统漏洞造成不必要损失。

  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强华介绍,当前省中心正在推动编制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工作规范的文件编制工作,涵盖22个配套规章制度,其中信息化的相关规范涵盖技术规范、数据标准、统计口径、指标设计、信息安全等多个维度,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加快建设信用监管格局

  供应商管理也是当前交易中心面临的一大难题,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加强信用监管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内江市通过建立统一公共资源交易诚信平台,曝光企业不良行为记录、“黑名单”企业、评审专家等情况,营造了较为公平诚信的交易氛围。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1-3年内不得在内江投标或承接新业务,强化信用联合惩戒实施效果。

  乐山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主任李秀木分享了乐山针对电子商城供应商管理的“亮牌制度”,即对超过市场价格15%-20%的成交项目亮黄牌,超过市场价格20%的成交项目亮红牌,要求采购单位和供应商书面说明情况,且红牌项目一律要求重新开展采购。一年来,共通报15家采购单位和18家供应商的不良行为,17笔交易被亮黄牌、5笔交易被亮红牌,取消并重新开展采购项目6个。乐山还每月在门户网站公示网上商城交易和亮牌情况,并抄送给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推动实现信息共享,齐抓共管。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