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8-06-06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李金红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李金红】优势互补,互利共赢。5月9日,京津冀公共资源交易相关机构代表齐聚河北省石家庄市,共同研讨推动京津冀公共资源交易协同发展。
首次京津冀公共资源交易协同发展研讨会由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主办,《公共采购》杂志承办。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主任李博、天津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主任赵宏伟、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法规处处长李冠新、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处处长杜治斌、北京市政府采购中心主任高晓东、天津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交易平台管理处处长李生军、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副主任杨树宁、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周爱清、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委书记王彤等30余人出席会议,共同就推动和落实京津冀公共资源交易协同发展进行了交流研讨。
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当时
正如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主任李博在欢迎词中所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实施的重大战略,三地公共资源有着独特的天然联系,协同发展具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当前,推动京津冀公共资源交易协同发展恰逢其时,必要而迫切。
北京市在制定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推进区级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全市统一评标专家库、推进交易项目招标公告及公示信息统一发布等方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天津市着力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建设,坚持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提出了“1网5库4平台”的建设目标,着力构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平台,为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实现与市各交易市场的互联互通、数据交换共享提供有效支撑。
河北省立足本省实际,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全国率先成立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在全面整合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再造交易流程、实行交易目录化管理、强化交易监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建立试点示范工作机制,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开展跨区域交易服务和区域一体化合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将通过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壁垒,构建开放的区域统一市场,建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体制,形成了从相互学习了解到开展区域合作、实现共赢的新趋势、新方向,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做出示范、提供样本。
群策全力共商发展大计
尽管京津冀三地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机制不同,但改革目标一致,合作基础雄厚,已有经验成熟,可切入点多。三地相关负责人各抒己见,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研讨。
赵宏伟提出,要以目标为导向,做好政策落实,建立京津冀公共资源交易联席会议和具体工作协调机制,统一改革思路,协同推动交易电子化和服务便利化,推进三地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三地网络互联、系统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推动实现“四个一体化”——交易服务一体化、远程异地开评标一体化、市场主体信息一体化、信用监管一体化。
李冠新以“共享”为出发点,提出京津冀三地公共资源交易协同发展可以先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资源共享、专家资源共享等方面发力,特别是服务好三地远程异地评标。此外,还可以从建设工程或政府采购等系统入手,试点信息和资源共享。
李博认为,京津冀公共资源交易协同发展要从推动资源共享入手,一方面,要开放三地统一评标专家库,实现专家资源共享,探索开展京津冀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评审工作;另一方面,要推进市场主体CA证书互认,实现“一地办理、京津冀三地通用”。此外,三地还应统一服务和管理标准,构建公共资源交易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实现“一地失信,三地受限”。
经过充分研讨,与会代表就推动京津冀公共资源交易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达成共识,同时提出,京津冀三地不仅要积极开展业务合作,加强经验交流分享,同时还要在信息资源共享、专家资源共用、服务标准共建、信用监管共通等方面加强协作。
京津冀三地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推动专家库互联互通、开展远程异地评标、推动跨区域CA互认、统一服务标准和统一信用监管等,开创京津冀公共资源交易协同发展新格局。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