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杭州市深入推进采购文件顾问团队建设

发布日期: 2018-09-25     来源: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

  2014年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全国业内率先推出采购文件顾问团队制度,给政府采购工作带来新的突破,是对政府采购工作的大胆探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顾问团队成立背景及实施现状

  采购文件编制政策性强、专业性高、个性化要求突出、且因采购类别不同而种类繁多,实为行业一大难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政府采购效率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根据交易中心“抓重点、解难点、补弱点、谋亮点”工作要求,着手建立一套集培训、操作、考核、评价为一体的采购文件顾问团队体系,打造一支职业道德优、采购业务精的采购文件顾问团队,不失为一个可行性方案。

  目前,采购文件顾问团队由10名不同领域且熟悉政府采购业务的专家组成,采用专家库精选、择优推荐的方式层层筛选产生。顾问团队的组建兼顾了不同专业领域和项目的采购频次,涵盖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空调设备、音视频设备、电梯、锅炉等专业。顾问团队主要应用于预算金额较大、社会关注度高、技术复杂、专业性要求高、具有行业特殊要求及容易引发争议的采购项目。其主要职责是:审核采购文件中资格条件设立的必要性及合理性;从专业角度审核采购需求、编制评分标准;为政府采购业务提供咨询服务等。成立以来,顾问团队共审核采购文件257份,年均审核采购文件65份。从横向来看,以2017年采购文件编制情况为例,全年度交易中心编制公开招标采购文件534份,其中顾问团队审核采购文件78份,约占总数的14.61%;全年度受理针对采购文件的质疑11起,约占采购文件总数的2.06%,其中仅1起质疑项目的采购文件经过专家顾问团队审核。从纵向来看,2014年至2017年间,交易中心年均编制采购文件约540份,针对采购文件质疑率由2014年的4.09%下降至2017年的2.06%。采购工作人员充分发挥采购顾问的作用,援引专业力量,促进采购文件精益求精,而不在囿于技术力量,寻求网络搜索、市场调研、沟通采购人等方式。顾问团队的建立有效提升了采购文件的编制效率,增强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快了采购文件编制进度,为平稳度过采购高峰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有效减少采购文件质疑投诉,特别是因技术参数设置不合理而引起的质疑投诉,确保了潜在供应商之间的充分竞争,为构建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政府采购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顾问团队建设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顾问团队已经成为政府采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在运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不足。

  1、顾问团队专业辐射不够全面。《杭州市2018年度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的通知》中规定,对纳入分散采购预算的项目,采购单位可依法自行组织采购,也可依法委托集中采购机构或采购代理机构进行采购。这意味着交易中心有可能面临全新的集采目录之外采购项目,势必要求增加相应专业的专家顾问,以充实我们的顾问团队。

  2、顾问团队申请流程拘泥于线下。采购工作人员接收项目计划后,根据项目情况填写《专家顾问启用申请单》,经批准确定专家审核采购文件,全程采用纸质、人工的传统办公方式。这种线下操作模式显然与当下全面信息化办公不相适应。对于采购项目后期评审应回避人员方面也容易造成疏漏,同时,采购项目的全过程也未能在系统里面完整体现。

  3、顾问团队缺乏评价体系。顾问团队的工作在采购文件审核完成后便戛然而止,缺乏后期的反馈与评价。长期如此操作模式无法激励专家顾问的积极性,也容易使专家顾问怠与审核,不利于专家顾问的长期有效发展。

  4、顾问团队制度有待完善。现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对评审专家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出台一系列相应规章制度,然而对于专家评审以外的行为规定却寥寥无几。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必要时,应当就确定采购需求征求相关供应商、专家的意见。该条规定为我们提供了专家审核采购文件的法律依据,但是对后续工作的开展只字未提。

  三、完善顾问团队建设的对策措施

  1、强化队伍建设

  在现有的基础上,从人员数量和专业方面进行扩容。对于使用频率较高、项目密度集中的专业类别继续甄选一批专家。鉴于顾问团队审核文件的SOHO模式,探索从市本级以外的专家库进行征询推荐,特别是分散采购预算项目,广泛征询财政局、区县市以及优秀的代理机构意见,储备政府采购的智囊团。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从工作效率、信誉状况、有无违规行为等方面对专家顾问进行考核,将评价考核与项目全程挂钩,并做好不良记录的收集。规范专家顾问的执业行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打造互联网+形式

  推进专家顾问启用申请信息化,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以“政采云”为契机,打造专家顾问业务模块。在充实顾问团队力量的前提下,建立顾问团队专家库,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统一,资源整合,建设共享共用的顾问团队专家库,推动地方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专家顾问的启用申请在系统里面进行随机抽取,审核采购文件的工作也全部依托信息系统并对采购人信息公开。整个采购过程实行动态监管,所有信息网上都有留痕,项目采购完成后,采购人、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对专家顾问进行评价考核。通过信息化手段,赋予采购人更多权利,提高专家使用效率,推进资源共享共用。这既是87号令颁布实施的政策导向,也深化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

  3、建立课题小组

  随着政府采购业务的变化,交易中心正重点探索政府采购项目采购文件标准化,旨在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通用性与专用性,分类修编招标文件标准格式,稳定、固化其框架结构、普通条款、通用表格,再结合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的导向,具体分析专用条款,设置其规范、参数、指标、配置、精度等,形成采购文件的格式模板和范本。站在采购需求编制的起点,放眼采购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直至合同签订的终点,对于采购项目来说,采购需求无异于源头治水,会直接影响整个后续工作的程序步骤和运作成效。如何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将采购需求科学、合理、准确传达给潜在投标人,并落实各项政府采购政策为当前采购工作的瓶颈。需求倾向性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后期引发质疑投诉的重灾区。政府采购专家作用不应仅限于评审环节,探索发挥专家作用的有效形式,充分、有效发挥专家作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专家前移和后延。建立采购文件标准化课题小组,由交易中心业务处室牵头,加入专家顾问的中坚力量,不失为一个可行性方案。深入推进采购需求规范化,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多番咨询求证,从专业性、客观性、合理性角度排查采购需求各项条款,以使采购需求臻于完善。

  4、寻求完善法律依据

  政府采购关注度日益显著,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承办了多次国际型盛会,对政府采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采购工作政策性强、法规性强,所有采购行为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法无授权不可为。现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缺乏专家审核采购文件的具体规定。我们期盼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为政府采购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让我们的工作有章可循。通过梳理责任清单、细化工作内容,明确法律职责,将工作实践中成熟的经验制度化,对专家的选聘条件、申请流程、资格审核等进行规范,对专家抽取流程、酬金支付等作出详细说明。完善制度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将采购文件顾问团队与现行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相关规定有机结合。专家的管理范围不再局限于评审阶段,囊括了整个采购流程的专家行为。制度建设的推进改变机制薄弱的现状,避免权力滥用与责任规避。

  深入推进顾问团队建设,严格践行法治采购,既规范采购执行,又强调依法履职,政府采购工作将再上新台阶。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