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8-10-09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胡平有 李金红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近日,北京泰和养老院有限公司将一面印有“工作细致规范,服务热情周到”的锦旗赠与北京市建设工程发包承包交易中心招投标服务部,以感谢交易中心在项目进场交易过程中细心耐心的工作态度和全流程的优质服务。
北京市建设工程发包承包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始终致力于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平台的精耕细作,打造形成了基于“基础极、增长极、体验极、效率极”的四极驱动,使招投标交易管理服务再上新水平。
以信息化手段构建服务基础极
方便群众办事的基础是业务流程的科学梳理和不断完善,中心每年对办理事项及办理流程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形成体系化、标准化的便捷化操作指南,为办事企业提供高水平服务。2018年,中心陆续完成并出台《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建设工程分平台管理运行手册》《信息化软件硬件维护保障管理手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字典》等,对公共资源法规文件进行系统研究,为交易管理工作提供精准性、权威性、科学性的指导。
在网站办事指南方面,删除“资格预审文件示范文本”等16项不再执行的使用标准;完善更新了“一站式工作指南”等6大类服务功能;取消了涉及专业劳务市场办理事项的22个填报表格;更新专业工程下载文件、履约支付保函等11项变更内容。通过对9大专区内容进行优化,中心已初步实现新增服务主体百分之百享受到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普惠制服务。
中心还创造性地将“在线客服”与“智能搜索”相结合,把用户的问题和中心海量的业务知识进行信息解析、比对和相关性分析,形成最合适的问题答案。在为用户推动问题解答服务的同时,还提供链接办理引导,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提高“智能搜索”的准确性和覆盖面,中心还通过电话咨询、无答案搜索留痕等渠道收集反馈问题,不断丰富完善知识库内容和结构。
以电子化平台提升服务增长极
2017年7月,随着市区两级正式全面实施电子化在线交易,一套电子化招投标推广最早、普及范围最广、应用水平最高的信息平台也应运而生。今年以来,经过平台专业团队不断创新,平台得到快速发展。一是对现行电子开标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充分发挥身份识别、CA电子印章、手写板签名、并行计算等技术优势,缩减开标时间三分之一左右,同时提升了电子开标的稳定性、安全性、实用性、便捷性和经济性。二是减少资料在总包、专业两个市场一个系统平台上重复提交。统一受理标准,统一办事口径,减少自由裁量权,简化招标投标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三是优化系统平台操作权限。电子标书可在线查看总包招标文件和总包中标工程量清单,大大减少了纸质资料的重复提交和核验,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心依托现有电子化交易系统开发“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告知性合同备案系统”,简化了必须登记信息外的其他信息填报。同时,将原来办理过程中的受理、审核、决定、告知四个环节简化为一步办理,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2018年5月4日,交易中心正式受理并顺利完成首个社会投资专业承包合同告知性备案。保障了社会投资建设项目自主确定招标方式政策快速落地。
中心电子化平台立足专业化、便捷化、智能化定位,在“交易服务、行政监督、公共服务”三大应用场景过程中保持螺旋上升,依托海量数据吐故纳新,加强与各有关环节的联动配合,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有力保障。
以“一站式大厅”刷新服务体验极
作为中心对外服务的名片和标杆,“一站式”服务大厅、开评标等现场服务团队,以最直接的形式向办事主体展现着交易中心贯穿始终的服务宗旨。
在招投标电子化逐渐趋于规范的背景下,中心与驻场行业单位在精简招投标环节流程方面不断发力。正式取消非必须招标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收费;取消施工合同备案中“园林绿化登记事项的办理”;缩减园林绿化项目的办理流程;取消合同变更、项目经理解锁、合同解除事项重复办理纸质件相关手续,努力做到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针对非必须招标和社会投资项目招标方式放开后,部分项目的有效竞争需求及企业内部招投标软硬件及公信力不足等现状,中心推出法律法规框架下的“见证服务”。截至目前,共为106个项目提供了见证服务,同比增长457%。
中心对“一站式”服务大厅服务进行全新升级,荣膺“全国青年文明号”的专业服务团队为办事企业提供现场、电话、网络三级客服咨询,全面升级的场所服务设施,精心设计的大厅环境,一体式办公电脑,窗口同屏显示系统,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度。作为“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窗口,受到了各行业和企业的广泛赞许。
以“不见面”突破服务效率极
中心在交易平台建设布局之初即贯彻信息“一次提交,全程利用”的理念,通过模块化、数据化的采集形式和智能化的算法支撑,实现招投标全过程信息化的“一次定型”。
在深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形势下,中心大力发展“不见面办理”服务方式。梳理网上“一站式”办公流程,强化与信息中心数据共享,减少企业基本信息重复提交,通过规范自由裁量权提高一次性办结率。将电子签章技术应用于业务系统中,企业办事人员无需到交易中心现场,通过网络便可打印交易备案证书。放宽系统操作权限,总承包项目可实现招标文件、中标工程量清单网上查看,减少了纸质资料的重复提交和核验工作。
“北京工程交易”APP的应用真正打通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从“见面办”到“线上办”,再到“移动办”,让企业真正零距离网上交易。APP目前已实现开评标场所、现场办事叫号等服务预约功能,实现培训、换锁、基础库维护等提醒功能。同时,正在测试数据推送、远程视频、自助查询、网络课堂、兴趣圈等定制化服务功能,从而推动“见面”次数越来越少,办事效率越来越高。
今年上半年,中心依托“云”技术首次运行“全程在线建设工程电子评标专家培训及考核系统”,完成了2773名评标专家培训,1685人参加考核,通过1626人。培训考核系统的应用,节约了专家的时间,提高了培训质量和效率,并大大降低了培训经济和时间成本。
交易中心本着普及基础极、扩展增长极、提升体验极、突破效率极的四极理念,不断打造更加人性化、规范化、透明化的交易服务平台。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