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8-11-07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李金红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10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发完成宜昌公共资源手机APP,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宜昌市公共资源交易在系统建设上进一步优化了全程电子化功能,在办公手段上拓展了移动办公功能,在服务保障上提高了服务效率。
早在2017年,宜昌市3个分中心的交易项目已全部纳入市县一体化平台规范运行,实现全市统一的信息发布管理、评标专家管理、交易主体管理、监督通道、电子开标评标,为10129个市场交易主体提供网上实时交易服务,入库评标专家2700多名,市、县两级95个综合监管机构和行政监督部门实行了网上监管。在此基础上,宜昌市不断坚持创新引领,深度探索“互联通+”交易路径,线上交易系统与微信端、APP等共同发力。
交易APP实时掌控进度
让交易信息查询和浏览新闻一样快捷,让交易事项处理像收发邮件一样高效。这是宜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研发交易APP的初衷。相较于PC端对于设备、网络等的限制,建设手机网站是一种既便捷又高效的途径。
作为投标报名和信息查询的重要入口,宜昌公共资源手机APP设置管理端和网员端,既便于从管理的角度,提升办公效率,提供交易最新动向;又便于让代理机构、投标企业真正可以实时查询交易信息、处理交易事项。
宜昌公共资源手机APP管理端主要提供给交易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及行业监管人员使用,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项目的待办事宜、本周开标、通讯录、通知公告、附件管理、特殊情况等模块,核心功能是实现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相关事项的网上审核及信息查阅,手机APP配置流程和电脑业务系统配置的流程保持一致,信息和电脑交易系统实时保持互通,方便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远程办公。
招标代理机构下载手机APP后,可手机在线查阅最新消息、通知公告、开标提醒、特殊情况、工程建设项目信息、政府采购项目信息查等内容。投标人(供应商)可查阅最新消息、通知公告、开标提醒、保证金退款、工程建设招标和定标信息、政府采购招标和定标信息等内容。
升级交易系统,提升交易效率
手机APP各项功能的实现以电脑交易系统的各类信息为基础,同时在审核等环节与电脑端信息交互。宜昌市公共资源交易“网上全流程”不断推进,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为此,中心不断深入研发,升级各个交易系统。
政府采购系统新增政府采购资格预审模板、竞争性磋商模板,改造升级协议供货网上询价系统,增加了需求公示、短信提醒、成交查询、撤销报价等新的交易功能,使交易系统功能更加完善,政府采购实现网上采购率达95%以上。目前,除了市中心使用此功能模块外,兴山和猇亭等分中心也已上线运行。
工程建设招投标以研发模块化自由组合的“宜昌版”《工程建设货物和服务类通用电子招标文件模板》为突破口,实现代理机构在线编制电子招标文件时,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和不同需求,灵活配置公开或邀请、预审或后审、开标模板、评标模板等个性化组成部分,将需要单独编制几十套模板的工作量缩减为一套通用模板,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推进难度、减少维护成本。自2017年7月1日,宜昌市正式启用通用模板以来,已有300多个项目采用通用模板顺利进行电子招投标,市本级的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比例由原来的60%左右提升到91%,宜昌市的这一经验和做法还得到了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和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复制推广。
根据国土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后的实际情况,中心及时组织开发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子系统,并于去年5月中旬正式上线。系统支持市、县两级国土资源交易一网运行,并将交易信息实时推送至省公共资源电子服务平台,截至去年年底已完成17个地块网上挂牌交易,成交金额69亿元。
智慧平台塑造全方位服务能力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首要职能是服务参与交易的各类市场主体。交易全流程电子化、交易APP等各类举措的初衷和目的是打造全角度智慧体验服务平台,让市场主体轻松办事、放心交易、智能监管。
在宜昌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代理机构可以网上组织交易,在线预制招标文件,网上申报项目、发布公告文件、发送结果通知、回复异议质疑。投标企业参与交易全过程实现网上办理,包括网上注册、下载招标文件、提问、上传投标文件,在线远程解密开标和网上回复评标质疑、投诉,在线接收资审结果、中标结果、变更通知、异常通知。监督部门全程在线监管,实行网上备案、受理投诉、查阅交易进程。中心还为交易主体各方量身打造了站内信通讯平台,系统自动归集各类信息,定向通知代理、投标、监管、交易中心,避免各项业务办理出现疏漏。
以保证金退还为例,中心制定《投标保证金退还管理规定》,明确非中标候选单位的保证金在项目评审结束后一个工作日内退还,在国家规定的最迟退款期限基础上最大提速。制度建设方面,中心发出《关于催请部分中标单位抓紧办理保证金退还手续的紧急通知》,共催办136笔1388万元保证金退还,最大限度为企业降低资金成本压力。系统优化方面,在保证金系统内增加投标保证金状态模块,智能催办中心及时办理退还手续,加快业务办理速度。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办事主体获得感,中心多措并举,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随着市县一体化电子交易平台的全面推进,中心依托系统控制,对平台内的交易项目实行招标(采购)文件免费下载、设置保证金上限为50万元、统一降低交易平台信息服务费计算标准,确保市、县两级交易中心严格执行省市有关部门关于规范投标保证金和平台信息服务费收取的规定要求,为投标企业降低成本近1000万元。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