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8-12-10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李金红 何金辉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李金红 何金辉】近日,湖北省荆门市绿动能源超高压燃气管道工程施工项目采用远程异地电子评标模式,顺利完成项目评标。推动信息化建设,对重大项目实施远程异地评标,最大限度保障评审专业性,是优化交易服务、强化交易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
荆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始终坚持以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目标,创新综合监管方式,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筑牢廉政思想防线,严厉打击围标串标,有力促进了资源配置合理化、综合监管全程化、项目服务标准化、廉洁教育常态化和市场主体诚信化建设,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在“政风行风热线”的民主评议满意率达到100%。
全市一网,提升全程监管“质效”
项目招投标流程长、环节多、各方利益主体“暗流涌动”,传统的由人跟踪值守模式很难实现有效监管,为此,荆门市公共资源局大力推行“全市一网”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以网络化管理为手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建设统一的电子化招投标体系,着力提升交易效率,增强科学监管能力。
荆门市率先建成集网上备案、网上场地预约、网上信息发布、网上报名、网上下载招标文件、网上澄清答疑、网上上传投标文件、网上保证金收退、网上开标、网上评标、网上公示及合同签订、履约情况评价等于一体的电子化招投标体系,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同时,在水利、交通示范文本成功上线试运行的基础上,结合荆门实际,与市住建委联合印发《荆门市建设工程系列招标示范文本》,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目前,全市房建、市政、交通、水利类亿元以下项目施工、监理均采用标准示范文本,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交易。荆门市采取“1+5”的建设模式,全面推进县市区电子化招投标体系建设,统一开发使用端口,积极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全市一网”“市县一体化”建设已经完成。
分段管理,管控交易风险节点
针对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特点,荆门从标前、标中、标后三个环节着力,注重在创新监管制度和改进方式方法上下功夫、求实效。
标前注重信息互通,与项目审批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动,为应招项目建立台账,适时监督项目招标情况;与项目审批、核准部门同步公示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审批、核准信息,做到信息互通、共享共用。
标中创新监管办法,对项目登记备案、项目审批信息公示等10个关键节点实行节点分工,推行电子监控,做到全程管控;对3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实行多部门联合监管和招投标评审环节专家监标;建立红、黄马甲制度,评标专家和招标代理从业人员分别穿红、黄马甲进场执业,便于身份识别,自觉接受监督,规范开评标现场管理。
标后加强履约监管,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招投标流程、资金使用管理、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人员到岗情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执法检查;随机抽选2~4个建设项目进入施工现场进行“飞检”,检查项目经理、总监等关键岗位人员是否与中标公示不一致、是否存在不在岗履职履责等问题。
此外,公共资源局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通过完善软硬件设施和配套制度建设,实现进场“全记录式”监管,管控风险节点,做到全过程可溯可查。当前,荆门市所有交易环节实行网上备案,既做到了全程留痕,也最大限度避免了工作人员与市场主体的直接接触;同时,通过风险点排查,对项目登记备案、信息发布、专家抽取、见证服务、信息公示、保证金退付等10个岗位风险点制定了防范措施。
强化管理,保障评审专业性
专家评审是整个招投标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一个地方的专家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地区招投标整体水平。在全面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的过程中,荆门市公共资源局发现,一些专家因工作繁忙,长期不能参加评标工作,成为“僵尸专家”;个别专家因电脑操作不熟,不能独立完成网上评标,极大影响评标效率和专家整体水平。为改进上述情况,提升专家评审质效,公共资源局深挖原因,对症下药,破解专家库建设及专家培训管理难题。
完善管理制度。组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研究专家库管理措施,印发《荆门市评标(评审)专家及专家库管理办法》,明确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机构、公共资源交易场所及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专家库,保障专家公正性和“出勤率”。
落实动态管理。将市级和两区专家库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并统一进行入库培训考评,实行动态管理,在缓解两区专家资源少、业务水平不精难题的同时,坚持宁缺毋滥,防止滥竽充数,专家库整体素质得到普遍提升。
加强专家培训。在组织常规轮训的基础上,为切实提升专家在法律法规和电子评标能力等方面的履职能力,多次联合行业主管部门,邀请省公共资源局、省住建厅、省水利厅专家对房建、市政、水利类评标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增强专家履职尽责能力,并要求各县市区局组织专家集中学习录制的培训视频,最大限度提高荆门区域专家库整体素质。
勇于亮剑,净化交易市场秩序
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不能只依靠宣传教育,必须要从制度上、手段上、措施上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和决心,坚决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开战”。2017年,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局印发《开展打击围标串标,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围绕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主体信息备案、标中环节和投诉处理四个方面开展“打围”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效果。活动开展以来,在荆门市范围内开展大规模“打围”行动10余次,抽检企业和项目200余个,处理围标串标企业26个,发现6类28个问题,立行立改2个、限期整改23个、妥善处理并建立长效机制3个,有效预防和打击了围标串标、假借资质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了招投标市场。
今年9月29日—30日,公共资源局按照联合市住建委对荆门市在建政府投资市政工程项目招投标情况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检查组从25个摸底的在建工程项目中随机抽取了4个项目,对7家施工和监理单位标后履约情况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并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项目开工时间严重滞后于招标时间、施工进度不快的问题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相关人员进行了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通过检查,及时指出了各施工单位在标后履约及工程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各被检单位均表示将深刻汲取检查组反馈意见,强化标后履约管理,保障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