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9-01-04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毛少飞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2018年,遂宁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针对招投标治理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招投标专项治理成果,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改进交易方式,完善交易规则,强化制度执行,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1—11月,全市共完成交易项目1456项,交易金额163.85亿元,其中承担工程建设项目782个,总控制价87.65亿元,中标金额78.09亿元,节约资金9.56亿元,节资率10.91%。
升级交易平台,实现电子化交易
遂宁市着力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按照“市上统一建设、县区共用共享、纵横相互贯通”的目标,升级完善市交易平台,完成信息发布平台、国有产权网上竞价、政府采购系统的新建和升级,实现全市信息发布、交易系统、制度规则、技术标准、数字认证、监督管理等统一规范。推进与省市政务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用信息平台、行政主管业务平台、纪检监察监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市长杨自力到遂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调研
推进全流程电子交易。中心坚持“制度+科技”的思路,督促各级交易中心完善“1网4平台”和“4+X”交易系统,实现一网式办理。牵头组织各级交易机构、项目业主、投标人和行业主管部门,梳理并制定项目从受理登记、信息发布、投标报名、专家抽取、评标评审、交易出价、现场监督、中标公示、保证金收退、资料存档备查等各个环节的电子化交易制度、规则、办法,实行全程电子化封闭运行。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全市各级各类交易数据适时上传到省和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遂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职工学习会
推进场地设施标准化。中心制定场地建设标准,各级交易中心在服务大厅、开标室、专家抽取室、评标室、交通走廊等交易场地做到制度、规则、流程、服务规范按照统一格式上墙。增设视频音频设施,对交易过程实施全方位无死角视频监控监督。升级专家电脑桌面操作监控和语音交流系统,为推进异地远程评标奠定基础。推进监控系统与交易项目行政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联网,实行多方远程在线实时监督,确保阳光透明。
坚持问题导向,完善交易规则
针对原评标办法存在设计上的漏洞,容易被投标人掌握利用围猎招投标项目的问题,改进工程评标办法。在去年市政、房建项目取消“偏差率”评定中标企业、启用合理低价评标办法,且增加投标人清单报价不平衡审查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多次组织专题研究对国土、交通、水利项目实行合理低价评标办法。目前水利项目启用合理低价评标办法,国土、交通项目正在修改完善评标软件,今年年底前启用经评审的合理低价评标办法。积极推进异地远程评标,完成与省中心技术对接并开出异地远程评标第一标,12月20日,在全省率先与内江、宜宾、攀枝花4个地市州成功实行异地远程评标。
改进中标评定办法。中心积极探索随机抽取评定中标企业办法,组织相关部门,改进交易规则,对3000万元以下技术不复杂项目,投标人可采用随机评定方式确定中标候选人。
改进专家管理办法。中心组织力量研究制定并严格落实专家管理办法,推行“双随机”专家抽取及回避制度,凡是500万元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200万元以上的采购项目,不抽本地专家;细化、固化废标条款,有效约束专家自由裁量权;完善电子辅助评标软件的升级改造,有效提高评标客观性和公正性;制定“评定分离”办法,实行技术标、商务标分段暗标评审。
改进政府采购方式。针对政府采购耗时长、买不到满意产品、价格高、质量次、售后服务差、产品验收不到位等问题,组织财政局和交易中心人员到蚌埠、东莞、成都等省内外市州学习考察,借鉴先进经验,建立政府采购电子商城,对120万元以下通用货物实行电商直购,进一步节省政府采购资金,提高政府采购效率。目前,电商平台初步建成,电商入围完成招标采购,2019年1月1日起正式上线试运行。
主动作为,创新交易服务管理
各级交易中心把好项目入口关,落实招标文件审查工作,对上网公示的招标文件进行合法性合规性审查,对招标文件中存在的排他性、歧视性和不合理条款提出意见建议,督促业主单位、中介代理公司对不合法或影响公平公正性条款(含评分办法)进行调整。截至11月底,共完成713件招标文件的审查工作,其中政府采购项目提出修改35件(次),工程建设项目提出修改16件(次)。
加强交易服务现场管理。对开评标过程进行全程巡查,建立工作台账和问题清单,及时整改,规范现场管理。坚持各类交易主体和监督人员挂牌上岗制度,维护开评标现场工作秩序,督促中介服务机构严格执行开标评标工作制度,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程序做好开评标服务工作。曾发现有一项目存在串标行为,经现场业主、监督核查,认定串标,作出依法没收保证金的处理。
严格企业注册入库审查。针对招投标治理中发现的围标、挂靠等问题,对入库注册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经办人身份、企业营业执照、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企业基本账户、省外入川企业备案等内容进行严格审查,查实不实企业4600余家。加强了基本账户管理,严格落实投标保证金须经基本账户划转、工程款须拨入到中标企业基本账户等规定,增大了挂靠资金回收风险,有效地遏制挂靠、围标行为。
依法处理违规企业。积极配合采监、住建、发改、国土、水利、交通等监督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处置违规投标企业。全年共处置违规投标企业16家,没收投标保证金379.8万元,进一步净化了招投标环境,规范了管理。
此外,中心抓好制度落实,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围绕“工作流程化、内容标准化、操作格式化促进全程规范化”的思路,将交易各环节每个步骤操作内容格式化、范本化,编制岗位作业书,做到“每个环节有标准可依、每个岗位有标准规范、每个人按标准履职”,将制度防范与技术防范落实到每个操作步骤上,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力争成为“全省一流”的交易平台。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