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9-01-04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李金红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近日,江苏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陆留生一行到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调研,对中心的工作成果表示肯定,同时要求深入推进“互联网+”,不断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提升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江苏在全省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基础上,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用好”“管好”交易平台,推出不见面开标、异地评标、e路阳光等多项创新成果,推动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取得突出成效。
创新“不见面开标”模式
根据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依托有形场所向以电子化平台为主转变”要求,江苏省先行先试,在南通设立试点,打破传统场内现场交易模式,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在线实时开标、文件远程解密、数据实时查询,成功构建公平快捷、惠企便民的公共资源“不见面开标”新模式。
远程不见面开标系统将传统的实体开标场所搬到互联网上,招标人、投标人只需登录网上开标大厅,即可进行投标文件在线解密、投标人在线质疑、招标人在线回复等操作,开标场景全程可视化呈现,有效克服了传统交易成本高、交易效率低下的种种缺陷。
截至目前,全省共实施“不见面开标”项目360个,覆盖房屋建筑、市政建设、绿化养护、装饰装修等众多项目类别,16314家企业参与远程投标,节约费用超过1600万元,投标成本节约2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显著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公平竞争交易、精准打击围标串标、拓展大数据应用范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广跨区域“异地评标”
远程异地评标是解决专家资源不均、减少专家和投标人“勾结”的重要手段。中心高水平建设“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智能协调系统”,依托全省统一评标评审专家库,实现全省专家统一随机抽取,推进“评委异地化、评标远程化、监管智能化”。目前全省64个交易系统中有41个已完成改造对接,其中无锡、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镇江6市已经顺利进行了多次远程异地评标试点工作。
“远程评标智能协调系统”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公共资源先进理念和技术,在江苏省交易全流程电子化高覆盖率的基础上,构建全省远程异地评标体系“智能化”应用。在全省统一评标评审专家库随机抽取评标专家,杜绝了人为因素对交易过程影响,充分解决了“评标专业户”“熟人效应”等问题。
系统可智能协调全省所有远程评标专用场地,通过分级维护、共同管理的方式,检测每个场地、每个时间段内机位的使用状态,并智能预约空闲场地,有效提高场地利用效率。系统的“可视化”监控模块还可提供计算机桌面监控、视频会议交流等功能,对评标专家评标行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实时视频录像监督,确保交易全程留痕、可溯可查。
在实现远程异地评标体系纵向贯通省、市、县(区),统筹全省专家、场地等资源的基础上,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与湖北、山东、黑龙江等兄弟省份展开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制定跨区域远程评标协调机制、专家联动共享机制。
2018年4月,江苏省中心组织首次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合作试点,评标主场设在江苏连云港,评标副场分别设在安徽合肥、南通市、宜兴市。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工作联通了全国专家资源,有效发挥全国评标专家的作用,是全国远程异地评标体系建设的典范。
实施全流程“e+监管”
交易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是“一网三平台”的难点。2018年6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创新监管,管出公平和秩序,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江苏省迎难而上,完善“e路阳光”综合监管体系建设,通过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对关键节点的重点监督,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全过程信息公开和全程监管,有效解决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脱节、信息不连续不对称、“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问题。
江苏省在淮安市行政审批局前期开发的淮安市政府投资工程标后监督系统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事前监管,共同开发建设江苏省工程建设“e路阳光”综合监管平台,汇聚工程建设项目从项目审批、招标投标、建设管理,到资金拨付、项目审计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通过不同节点数据对比、与国家行业标准对比、现场管理与招投标环节信息对比,主动发现违纪违规、异常流程等行为,实现实时动态分析预警,有效防范项目风险,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闭合监管。
“e路阳光”综合监管平台在淮安成功试点运行,对180个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自动预警,共发现存疑问题317条,通过预警向33家单位下发整改通知,责成建设单位对施工监理企业处罚违约金1115万元,其中2人被诫勉谈话,4人被提醒谈话,有效增加了工程建设项目转包、挂靠等违法成本和难度,有效确保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公开透明,行政权力规范运行。
江苏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和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继续以大数据战略为契机,全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实现“不见面”交易,运用“众筹”理念,汇聚全省资源,不断健全以协同共享、动态监督和大数据监管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综合监督体系,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智能化建设的目标。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