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9-01-04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李金红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近年来,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中央电视台对湖南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简报》(第208期)登载了湖南省医药采购平台两票制的做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评价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基础扎实、干得不错”,《改革内参》刊登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山的《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必须厘清的几个理论问题》理论文章。
努力清除腐败问题生存空间
2018年7月,中央第八巡视组在向湖南反馈巡视意见时指出,一些地方利用领导干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插手工程项目,“提篮子”谋取私利问题突出。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整治“提篮子”现象列为巡视整改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台《关于禁止利用领导干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提篮子”谋取私利的规定》,从公共资源交易等6个领域对“提篮子”问题做出禁止性规定。
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着力把推进全省远程异地评标、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做好风险防控等三大举措作为防范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提篮子”问题的关键行动和具体抓手,努力清除“提篮子”腐败问题的生存空间。
2018年10月,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打通了远程异地评标与在线监督“最后一公里”,实现全省14个市州远程异地评标与在线监督互联互通。省中心牵头还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六部门共同签署《推进全省远程异地评标与在线监督常态化备忘录》,在“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制定全省行业交易规则和评标办法、出台全省行业远程异地评标管理制度、远程在线监督平台”等7个方面达成了共识,进一步推进全省远程异地评标与在线监督工作常态化。
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有助于解决无法将投标人、招标人和评标专家三方进行地域上、空间上隔离的顽疾,实现“有形场所”向“无形场所”的突破;解决因专家地域分布不均、种类不全,易同地同化、围标串标等顽疾,推动专家资源互通共享,实现“信息分割”向“信息共享”的突破;解决行业监管部门无法实行全程、实时、在线监督的顽疾,实现“面对面”监管向“背对背”监管的突破。
中心在推动实施《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黑名单”制度,使联合惩戒更严格、更有影响力,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在较大程度上对“提篮子”问题的市场主体进行源头约束。中心先后8次单独或联合行政监督部门对失信行为实行联合惩戒,曝光失信主体企业106家、失信个人34人次,并上传至国家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在省内外产生强烈反响,提升了联合惩戒的威慑力。
中心结合“互联网+监督服务”,创新监督服务机制,实现交易动态监督服务和智能管理。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梳理出72个交易风险点,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另一方面,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交易项目实行智能管理,实现交易由“人对人”传统监督向“键对键”智能监督转变。截至目前,在工业类项目电子招投标交易过程中发现53家投标人涉嫌围标串标行为,及时报告行政监管部门进行严肃处理。
推进药品采购管理创新
“以药养医”“流通环节多”“信息不对称”“药品价格虚高”等一直都是社会关注度高的民生问题。省中心聚焦药价虚高问题,积极推进医药采购管理体制创新,建立“管理、采购、监督”分离的采购模式,搭建全流程电子化采购平台,为推进药品采购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湖南智慧”和“湖南方案”。
借助构建公共资源交易大平台、信息化建设整体提升的机遇,湖南省医药集中采购实现了投标、报价、交易、审核、监管等“五个在线”的全流程电子化服务。省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医药集中采购统一在省医药集中采购交易平台进行,实行统一的医药集中采购目录、采购方式、采购规则和价格政策。湖南还出台《关于推行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形成了医药集中采购制度体系,全面规范了湖南省医药集中采购的操作流程。
中心推动建立药品价格定期调整机制,实行药品省际价格联动,将全国各省份药品采购中标价最低三省份的平均价,与湖南省现有中标(挂网)价取低值作为新的挂网交易价格,每半年调整一次,形成了具有湖南特色的“综合评价+省际价格联动”的医药集中采购机制。2017年11月、2018年8月,全省先后两次共下调7034个药品挂网采购价,平均降价幅度为11.6%。截至目前,累计为全省患者减少费用支出近26亿元。
湖南还实现医药采购行为透明化。一方面,采购订单、入库管理和销售价格网上公开透明。另一方面,药品流通领域进一步规范透明。湖南省在全国率先设计开发集票据信息、药品库存、采购订单管理和行政监管功能为一体的“两票制”管理系统后,药品生产企业税票上传,减少了药品流通环节,促进了中间加价透明化,降低了药品生产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每年为企业节省支出1700余万元。
2018年7月,湖南省正式启动“互联网+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全程信息化管理项目,以医药采购平台已有的资质、交易与结算信息为核心,首次实现疫苗生产供应商服务平台、省免疫规划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等上下游的流通、接种信息的互联互通,形成了信息闭环,全面完整真实记录疫苗流通和使用信息,使第二类疫苗从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接种全程留痕、全程追溯,全面落实疫苗生产、流通、采购、使用和监管“五大责任”,坚决守住安全“红线”和质量“底线”,在整个行业内起到了先锋、示范效应。
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
公开招标投标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高市场交易的公平、满意和可信度,但招投标时间周期长、流程复杂也是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中心以“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为推手,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规范服务流程,推行“即来即办”。中心有5个业务受理窗口优化整合为两个综合窗口,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为进一步提升办事效率,中心还优化服务流程,组织开展《基于全流程电子化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交易模式》课题研究,构建“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的服务机制。工作人员坚持“即来即办”服务原则——“即提即受理、即约即落实、即来即发布、即开即评标、即来即公示”,有效确保了各类交易项目进场交易任何环节不停留、不过夜、不耽误。
推动“互联网+”服务。通过完善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省交易中心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交易中心积极推动“网上办事”服务,方便公众查询和办理,实现招标信息发布、在线报名、投标保证金缴退、开标评标、中标结果公示、标书下载等环节全程网上办理,实现招标、投标、评标、定标全程电子化。中心还探索建设“公共资源交易APP”移动服务平台,推动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事项“移动办”,进一步方便办事主体。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