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9-01-31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李金红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李金红】2019年1月3日—4日,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徐州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了近期药品采购政策,通报了全省数据上传情况。各地市汇报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任务落实情况,共同研讨了深化改革的问题和下一步发展路径。
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马跃军
江苏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处副处长路建
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马跃军、江苏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处副处长路建以及江苏省中心副主任吴天、张占军,副调研员杨正超和各地市代表出席会议。
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吴天
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张占军
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调研员杨正超
徐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闫海曙为会议致辞,介绍了徐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推进情况。
徐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闫海曙
数说改革成果,打造创新案例
近年来,江苏省创新探索,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成绩显著。
其中,“不见面开标”和“e路阳光”综合监管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高度肯定,法规司司长杨洁表示江苏的两项举措是“互联网+监管”和为民服务紧密结合的成功典范,走在了全国前列,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两个项目均荣获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成果奖。
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马跃军表示,江苏将按照“急用先行、先易后难,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的原则,全省部署推广“不见面开标系统”,切实提高市场主体电子交易便捷化的获得感。
运用“众筹”理念,共享全省经验
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省市平台形成了众多创新成果。例如:南京市搭建可视化(晶项链)服务平台,全景展示进场交易全过程,动态预警交易违规风险;无锡市将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对接电子发票系统,实现交易服务收费、开票不见面;徐州市搭建排污权交易信息化系统;常州市全面推行暗标和横向评标,提升评标质量;宿迁市构建“合同、科技、信用、监管”四位一体阳光招投标机制等。
江苏省提出运用“众筹”理念,汇聚全省资源,采取全省统一开发和各地拓展相结合的模式,形成可在全省乃至全国复制推广的经验。南通市在“鸿雁不见面交易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省版“不见面开标”系统;淮安市在市政府投资工程标后监督系统的基础上,与省中心共同开发建设工程建设“e路阳光”综合监管平台;苏州市配合省中心完成OA系统升级和移动端开发;镇江市配合省中心开展服务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南京市、扬州市结合省中心提出的“十统一”建设理念,部署实施“统一受理平台”;南京、徐州、苏州、淮安根据自身需求特点,完善大数据分析系统;连云港、泰州、盐城作为责任单位,上线应用项目信息、主体信息等模块。
加快转型升级,深度推进智能化
省政务办公管处副处长路建传达了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会议精神。当前,公共资源交易还面临大平台下套多个小平台、全流程电子化尚未完全实现、数据汇聚共享质量不高等问题,建议推进“应进必进”,加速电子化,强化信用监管,持续深化改革。
针对当前江苏存在的全程电子化率不高、交易系统与公共服务平台对接质量不高、监管弱化等问题,马跃军表示,必须认真落实应进必进要求、不断健全制度规则体系、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社升级,努力提升监督管理水平,在“用好”“管好”交易平台上进一步发力,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健康发展。
2019年,江苏将以“统一平台、统一门户、统一数据、统一管理、统一标准”为建设目标,着力打造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线上平台,形成覆盖全省、分类清晰、透明规范、互联互通、运行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
除要在全省推广部署远程异地评标外,省中心还将研究部署“e路阳光”综合监管系统,在各行业监管系统的基础上,打破行业壁垒,形成全流程综合监管;开发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应用系统,实行交易服务事项“十统一”在线办理,实现从“看场子”向“管交易”转变;充分发挥省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据汇集优势,建立全省统一的信息数据库,促进政务信息、市场信息共享;加强大数据分析应用,为监督部门和市场主体提供服务,为把握市场动态、研判经济形势、制定政策措施提供支撑,为甄别和预警异常行为、违法行为,实行智能化监督提供重要依据。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