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9-01-31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张丽丽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张丽丽】2018年起,济南市实施北跨东延、携河发展,在黄河沿岸规划建设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同时,为落实“放管服”改革,连续出台了《关于打造“十最”政务环境助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一次办成”、拿地及开工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放管服改革创新举措的任务目标和要求,为济南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结合实际业务需求,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力、操作性强的服务措施和办法,在保障新旧动能转换区建设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简化交易流程,改善服务环境
让数据多跑路,为的是让老百姓和服务对象少跑、不跑,同时,不断推进标准服务和公共资源阳光交易,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公共资源交易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最终目标。
针对交易中存在的程序繁琐等问题,中心进一步简化交易流程,压缩交易时限。设立公共资源交易行政监督室,项目单位代表、行业监管人员、督查人员、社会监督员、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等不再进入评标室现场监督,在行政监督室内,对项目评审过程进行音视频监控,行业监督人员可以与评标专家即时对话,实现“一对多,多对多”的实时监控、在线监督等功能。有效地增强了招投标监督的透明度,缩小了行政权力的寻租空间,保障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在阳光下进行。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招标文件示范文本不断优化,现已规范建设工程、政府采购类项目示范文本。示范文本的全面推行,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有效减少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的出现。
目前,在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中标企业等待“喜讯”将不再望眼欲穿,中标通知书的审核、打印、备案工作已实现网上运行。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中标通知书发放省却多个盖章签字环节,招标人可网上自行打印中标通知书。
按照以往规定,企业在中标后,需拿到中标通知书后,才能签订合同并办理开工许可手续。原流程有7个中间环节,招标人需集齐5个签字印章,要在交易中心和行业主管部门之间至少跑两趟。对此,济南市通过应用二维码和电子水印防伪技术,实现通知书网上打印功能,既保证中标通知书法律效力,又免去了招标人到窗口打印的环节。并将交易行为的现场监督变为线上监督,纸质材料线下审核转为电子化线上审核,省去行业主管部门监督人签字、行业主管部门和招标代理机构盖章等环节。
据了解,为扩大“一次办成”改革成果,济南市发改委正在积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的全流程电子化,研究制定电子交易规则制度,促进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快“三大平台”及大数据分析系统建设。
推行标后评估,优化营商环境
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往往涉及到的金额巨大,一直是各个企业眼中的“香饽饽”,招投标的整个过程是否公平、公正,成为参与投标企业最为关切的问题。
如何才能达到真正的公平、公正?中心积极规范完善工作流程,联合行业主管部门,针对已经完成开评标且社会影响较大的重点工程项目、评标中有重大异议项目以及随机抽取的项目进行标后评估,其评估内容包括:评标委员会成员在评标活动中的评审行为和评审结果,招标人、招标代理、投标人以及招标监管责任人员从招标备案到中标通知书发放等招标投标所有环节的行为。通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与相关主体行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完成后由标后评估委员会出具包括评标项目基本情况、评估内容、评估结论和评估意见在内的评估报告。将评标结果合理性、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评标行为规范性和评标水平专业性纳入到了考核范围,基于大数据的动态监管压缩交易环节中违规空间,对打分偏离严重或存在明显倾向性的专家将通过模型实施定位,由行业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令改正、约谈、通报批评等惩戒,对专家的不良行为形成威慑,构建公平、健康、诚信的招投标环境。
这就相当于给招投标过程来个“回头看”,目的就是给所有招投标参与方再上一道“紧箍咒”,在延伸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链条的同时,形成强大的威慑力,让所有市场主体意识到,完成招标活动不意味着“平安着陆”,有任何违规行为都有可能被“秋后算账”。
这场被外界称为颠覆传统监管方式的改革创新,给济南市工程招投标市场带来了深远、实质性的改变,有力维护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提高了政府公信力,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建立诚信体系,净化交易环境
为规范交易主体行为,中心创新信用监督模式,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建立招标代理机构及人员信用评价体系,将“标后评估”、“一标一评”等结论与信用评价体系挂钩,实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功能,营造良好营商氛围。“标后评估”评价结果与信用评价体系“无缝连接”,设置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类评价结果与参与各方的信用评价体系挂钩,定期发布信用评价结果,使其成为关系到招投标各参与方能否从业的重要依据,确保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罚。被一次性评价为“不合格”的招标代理机构,3个月内将不得在市各行政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从事招投标活动。在招标投标中有围标串标、投标造假等行为的投标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得分扣30分。引入“信用评分”让违法企业真正感受到切肤之痛,尝到失信的恶果。在已完成70余个项目后评估中发现各类问题20余项,约谈“基本合格”参与方20余名,处理“不合格”参与方1名。全流程闭环式交易体系实现了对不同评级的企业进行差异化管理,让信誉良好、行为规范的企业有更高的中标机会,使评价差的企业失去市场,切实加强了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管,净化了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在2018年度公共资源交易奖项评选中,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蝉联“全国十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级)”称号。荣誉是前行的动力,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围绕公共资源交易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电子化建设,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公共资源交易事业新局面,实现新跨越,为推动泉城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