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交易大数据规划设计与实施策略

发布日期: 2019-03-13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通讯员 张彬 林伟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通讯员 张彬 林伟】当前,大数据已经正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即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通信息壁垒,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大数据+公共资源交易”,本质上是将大数据应用与一个个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具体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嵌入业务流程中,有效地激发业务部门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说话,才能够发挥出大数据的真正价值。

  严格基础数据采集

  信息化规划始于数据资源规划。数据基础设施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架构和功能实现。

  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方能深化数据分析。各地要在国家级、省级系统的统一规划下,对本地区相关制度框架、发展方向进行统筹规划,避免边发展、边规范可能带来的无序开发和重复建设,在统筹规划的同时结合实际考虑分步实施,可增加系统可控性和实施的成功率。

  目前国内大数据平台建设已经开始普及,结合本地特点,快速建立高层次的架构,吸收成功亮点,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此外,各地还应因地制宜地推出应用创新模式。例如: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推出结合行业监管、企业特征、市场管理等方面本地特征的应用模式,保证建成系统的可用、实用和好用。

  “如何收集到分析所需的各种数据并转化为有效的信息”是大数据平台建设的首要任务。

  严格基础数据的来源与采集,加快推动交易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的检测认证工作,提高采集规范与数据报送的统一性。基础数据作为分析公共资源交易的核心要素,其准确性及科学性至关重要。

  合理确定数据采集范围,面向交易中心、监管部门、监察部门、决策领导、交易主体、评标专家、社会公众等多类角色产生不同维度下的数据信息。同时须考虑“数权”问题,依据保密等级与要求,划分不同数据信息查阅权限等级。

  拓展数据采集渠道,促进公共服务系统与各领域监管、司法机关相关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还可以将第三方评价机构、金融机构等发布的相关信息纳入采集范围中,给予数据更大的空间以期更好地发挥作用。

  谋划技术实施思路

  “如何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作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关键问题,其实包含两个相互关系的问题,即何种技术可以应用和哪些业务可以适用。 围绕上述两个核心问题,技术部分即在大数据分析技术路线(见下图)。

  选取适用的研究方法论,比如建立指标体系、建立指数评价模型和指标实证,围绕“how”解决怎么建、怎么实证、怎么展示等技术问题。目前行业内的技术路线及技术手段大体相同,具有相当的普适性。应用部分,即分析业务的视角要多样化,基本集中在三大类,面向市场主体、面向监管服务和面向中心管理,细分下可以从分时、分区、分类的三个维度,具体定位哪些可以落地、沉淀、埋点的场景化业务。

  拓展实践应用场景

  “大数据分析可以应用于公共资源交易哪些方面”是大数据平台建设过程最后一公里。面向市场主体的服务、面向交易中心的管理、面向监管部门的监管是大数据分析的主要应用方向,大数据可以得到充分运用,并由此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效能。鉴于各地建设工程交易业务电子化程度最高,以下主要以建设工程为主要分析对象。

  市场主体服务方面,根据工程建设招投标涉及的参与主体社会公信力、招投标活动中的市场竞争力、交易市场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力这三大领域的结构特点,应用大数据分析加强市场主体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市场集中度、企业交易竞争力、企业资质度、参与度、信用度、开放度、可靠性、报价差和变动度的分析。

  中心管理方面,应用大数据分析加强交易中心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中心大厅事项的办结率、进场交易项目电子化率、系统业务环节不见面率和服务效能的分析。

  监管方面,应用大数据分析加强招投标市场监管的主要措施有五点:一是检查分析招标文件。如工程规模与投资企业级别的关系;业绩要求与区域的关系;工程规模与保证金比例关系;技术指标与特定企业的关系;投标企业附加条件与区域的关系等。二是加强围标串标行为查处。如相似度分析、相关度分析、竞争度分析、紧密度分析、信息流分析、资金流分析等。三是加强投标人业绩认定。四是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监督与管理。五是加强投标人信用信息应用。

  深研数据分析模型

  大数据的应用模式是基于数学理论进行数据分析应用,发现隐藏着的规律性或潜在问题,然后优化流程,进而实现经济或社会效益。建立预测分析类数据模型是大数据分析探索交易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答题”。

  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划分层次,逐步细分,直到每个部分都能用具体的统计指标来描述;其次采用德尔菲法,专家论证打分,确定重要程度;再次量化各指标,建立指标的计算公式表来建立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指标体系及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时有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三种方式,通过表1可知。

  在定量指标多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模糊综合评标法则在定性指标多的情况下运用, 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整体状况可以运用综合指数法来评价。

  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市场主体的充分参与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方面,可以结合目前国内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现状和特点,提出适用于各区域的公共资源交易指数指标体系,随后通过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正,最终确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指标体系。与此同时,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出公共资源交易指数的综合评价模型。

  公共资源交易行业面广量大,涉及主体众多,只有依托全行业交易数据纵向打通和横向汇聚,将数据放置更大的空间,使其关联,从而预测未来才是长久进步的新认知。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