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9-04-03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李金红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李金红】潜江市广辟社会监督渠道,把市民眼中视为“神秘地带”,甚至认定是“暗藏猫腻”的招标投标,统统曝晒于阳光之下,强化了公众监督,政府公信力大幅提升,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推行智能管理,提高社会监督水平
潜江市将“招投标电子身份证”和“人脸识别打卡”等智能化手段引入招投标管理的“全链条”,迈出了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向大数据、智能化转型步伐,有效提高了社会监督水平。
“招投标电子身份证”是每个项目的“出生证明”。市民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可清晰地查看主管部门批复(立项文件)、招标公告、评标公示、中标通知结果与施工合同等信息。举报电话印制在“招投标电子身份证”醒目位置,并在项目实施现场、指挥部、监理公司等醒目位置悬挂,方便群众随时查询和监督,切实推行阳光行政。
对政府投资额在40万元以上、工期在60天以上的中标企业,潜江市严格推行施工现场“人脸识别打卡”,要求项目经理等管理人员必须严格实行工作日打卡制。打卡机后端同时安装于招标人和公管局,既帮助招标人精准实时掌握管理人员到岗情况,也利于监管部门和群众精准监督企业是否履行投标承诺,是否存在违法挂靠、违法转包分包等行为。
2018年8月,湖北昌盛建筑工程公司中标浩口镇服装产业园道路修建工程项目后,群众举报该公司一直未安装“人脸识别打卡机”,且施工人员身份较为混乱,有出借资质嫌疑。公管局迅速开展调查,发现群众举报属实,对其处以记不良行为8分并上报湖北省信用平台。湖北大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招标额高达2.5亿元的返湾湖还建房建设项目中,公管局调取大邦公司派驻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等“五大员”实行刷脸考勤的情况并向群众反馈,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发挥群众监督力量。
实施常态开放,创新社会监督机制
群众对招投标项目十分关注,但往往知晓渠道比较有限。对此,潜江市坚持问题导向,在做好网站信息发布的同时,开通“潜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微信公众号,与网站同步实时更新招投标最新信息,市民打开手机便可随时了解掌握招投标各类信息。同时,公管局还在微信公众号以及各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开设“招投标监督眼”“曝光台”“招投标100问”等专栏,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制作《招投标全视角》视频节目,将开评标现场通过微信公众号对外公布。
潜江市践行“阳光开放”理念,积极探索公共资源交易监督机制创新,以“两代表一委员”、特约监督员、群众监督员、网民监督员为主要构架的市民监督员受市民委托,可参与项目开标、评标、标后履约等招投标全过程,也可通过收集社情民意,将市民对项目的要求和评价反馈给政府并提出改进建议,真正推动实现招投标全过程都经得住阳光直射。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