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杭州滨江:阳光采购,从阳光评审做起

发布日期: 2019-04-03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通讯员 项菁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通讯员 项菁】2019年3月8日,首个试行“阳光评审”的集采项目“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明德社区空调采购及安装项目”在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高新(滨江)分中心圆满完成公开招标及评审工作。

  杭州市滨江区政府集中采购工作自2012年实行“管办分离”后,由区财政局“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的工作模式基本建立。随着“互联网+政府采购”运行体系的逐步完善,系统操作更加规范严谨,特别是启用“政采云平台”以后,工作人员等人为因素干预交易实施的情况越来越少。即便如此,政府集中采购交易过程仍存在一些制度风险,比如专家评审环节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存在人情分、畸高畸低等情况,缺乏有效社会监督。对此,滨江交易分中心积极研究制度创新,结合区内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推行政府集中采购项目“阳光评审”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了“阳光评审”制度。

  发挥集中资源优势,调研采购环节各类主体。在制定“阳光评审”制度初期,滨江交易分中心利用多年来集中采购工作经验,针对“阳光评审”的范围、内容、形式等问题,多次与评审专家进行探讨和磋商,希望能找到一个既能直击监督重点,又能保护专家合法权益的评审方案。针对投标人最关心评标过程是否严谨、评分内容是否公平、现场监督是否公正等问题征询了众多投标人代表的意见,希望能制定出一个直观有效的社会监督方案。同时中心还征询了业务主管部门和上级集采机构关于管理、监督等问题的意见,收集相关问题和疑虑,通过全面分析,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做好适度创新,合法创新。

  直击社会监督痛点,科学优化采购评审制度。“阳光评审”制度出台后,滨江交易分中心及时调整了招标文件中相关规定,明确了中标公示内容将增加评审专家名单及专家评分表等内容,告知潜在投标人可进行社会监督。中标公示中将以匿名形式公布每个专家对各投标人的技术商务资信评分及总分,擦亮专家评分这块“玻璃”,让打分变得明明白白。评标过程的监控实时画面在交易中心办事服务大厅“阳光评审”监督屏上同步公开播放,采购人、投标人等可自行观看。让专家在“玻璃房间”里行使职能,督促专家严肃仔细对待评标过程,严谨公正对待评审打分,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氛围。

  微调预调闭环管理,有效防止负面影响。推行“阳光评审”,将采购评审工作放在“阳光”下进行,看似只是评审制度上的“微调”,实则是对评审机制的突破与创新。同时以“履霜坚冰至”的理念,对伴随创新而来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进行“预调”。滨江交易分中心在执行初期,考虑到投标人质疑情况可能有所增加,第一时间强化了质疑受理调解管理机制,对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做好紧急预案,及时通报业务主管部门做好闭环管理。

  “阳光评审”扩大了社会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政采工作的透明度。把政采评审工作放在“阳光”下进行,是保障采购各方合法权益的必要措施,是促进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行“阳光采购”的必需步骤。争当“阳光采购”先行者,从“阳光评审”做起。

  作者单位: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高新(滨江)分中心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