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9-04-03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 张丽丽 侯祥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张丽丽 侯祥】2019年1月4日,关于给江苏江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不良行为记录的通报。原因是项目管理人员撤离岗位,且项目存在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无人处理欠薪投诉的情况,致使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重大隐患。
2019年1月29日,关于对福建路港(集团)有限公司记不良行为记录的通报。原因是项目管理人员长期不在岗,致使生产经营管理不善,工程进度不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完成任务,经多次督促、警告一直不能履约,影响整体工程进度,拖延工期,严重违约。
2019年3月18日,关于对江西昌宇建设工程公司记不良行为记录的通报。原因是在建设过程中投标承诺关键岗位均不在岗,拖欠材料款及农民工工资,涉嫌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
在安徽省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信用平台上记者看到,2019年一季度尚未结束,发布的建设工程企业不良行为记录通报已有数条。据了解,2018年,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根据行业主管部门报送的奖惩情况,将涉及市政府投资项目的1家设计单位、16家施工单位、17家监理单位、7家建设单位的通报批评或记不良行为记录,以及1家企业的通报表扬及时上报和通报,并将结果运用到公共资源交易市场。
标后监管是安徽省近几年来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积累了不少经验。亳州市公管局在注重标前准备,关注标中程序监督的同时,积极履行标后监管职责,确保公共资源项目交易效果,努力实现交易服务和监管工作的全流程、系统化。
建立标后监管长效机制
工程建设项目的合同履约过程应当是招投标项目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工程建设项目在标后管理中尚存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参差不齐、合同履约不到位、违约处罚不力、工程变更较多、施工单位诚信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关键是制度规范不够、责任落实不够,尤其是缺乏工程管理全过程的监督机制。由于没有制度的制约,管理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随意性和漏洞,造成了工程建设项目的延误和建设资金的浪费。
亳州市公管局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机制改革,延伸项目监管服务触角,不断强化标后跟踪监管,加快营造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守法诚信的市场环境。首先,积极探索并设立了建设工程项目标后监督管理办公室,在市公管局增设标后监管科,牵头各相关部门开展标后监管工作。其次,修订了《亳州市建设工程项目标后监督管理办法》等3项制度,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过程监管,提升监管质量。
《亳州市建设工程项目标后监督管理办法》对工程质量追溯制度、违约金的缴纳方式和标后检查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增加建设单位的违约责任以及标后检查引入第三方机构或相关行业专业人士参与等内容。亳州市效能办将《亳州市建设工程项目标后监管情况考核细则》纳入全市效能考核,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效能考核为抓手,强化了标后监管工作,构建了长效机制。
提升标后监管成效
事实证明,实行严格的标后监管,不仅能有效遏制围标、串标、陪标等行为,促进招标投标活动的规范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虚假招标、规避招标、低中高结、随意变更等问题,但是,要进一步发挥综合效应,还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加强管理。
亳州市公管局坚持依法合规、服务高效的原则,主动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标后监管形式,提升标后监管成效,更加有力地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和监督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标后监管工作,亳州市公管局开发了标后监管系统,和市公共资源交易网进行了对接,全市所有进场交易项目纳入系统管理,实现项目从注册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实时、动态的跟踪监管。同时具备超期预警和短信提醒功能,实现了标后监管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可统计。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在中标通知书发放的同时,向建设单位发放一次性告知单,并要求建设单位及时反馈项目有关信息。同时,将《亳州市建设工程项目标后监管情况考核细则》纳入全市效能考核,实行月考核、月通报制度。
另外,亳州市标后办联合市考核办、市住建局等单位,对全市部分重点项目进行标后监管联合督查,从省住建厅建设工程专家库中抽取专家参与督查,每两个月现场联合督查不少于一次。对标后监管工作和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根据不同方面,分别进行了履约约谈、效能督办、市政府督查通报等。对于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将整改情况上报市考核办。
2018年,亳州市公管局联合市效能办、市政府督查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等单位,对全市部分重点项目进行标后监管联合督查,分别进行了履约约谈、效能督办、市政府督查通报等,对于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单位,由市效能办进行考核扣分。全年共开展标后联合检查6次,印发标后监管工作通报12期,通报存在问题项目28个。
标后监管工作迈入新常态
2019年以来,亳州市公管局为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进一步加强标后监管工作,多措并举,进一步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为交易项目顺利完成保驾护航。
标后监管采用随机抽取方式确定检查人员、受检项目,杜绝人为因素干扰,保证执法检查的公正性。检查情况和检查结果及时在网上进行公开,保证执法检查的透明性。固化标后检查操作程序,明确标后履约检查的形式、方法、流程和结果运用,制定统一的表格文本,建立完善了标后履约标准化操作规程。还要融入诚信体系建设框架,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机运用交易主体不良行为信息处理暂行办法、交易诚信“红黑榜”制度等进行认定处理,对不良履约行为企业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制”。在这些基础上,还要扩大标后履约监管范围。检查范围涵盖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履约主体,有力督促了建设单位严格管理项目、中标企业诚信履约。
亳州市公管局还将联合相关部门,不断完善“两场联动、诚信联建”体制。行业主管部门对建设市场的奖惩结果抄送市标后办后,按规定将处理结果应用到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形成联动机制。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