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9-04-03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张丽丽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张丽丽】3月1日,为了集中展示重庆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改革成果以及交易服务场地2.0版建设情况,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新场地举办了媒体开放日活动,向媒体展示了一系列的“黑科技”。
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业军介绍,重庆市级公共资源交易整合前,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5个市级公共资源专业平台分属于不同部门,分布在5个区域,服务流程、服务规范也有很大不同,不利于市场主体办事和集中监管。整合后,中心在统一服务规范、服务流程、服务场地等方面着力,推动五大板块从“物理相加”走向“化学相融”。中心自筹资金5亿元,利用9个月时间建成了集中统一的智能化标准化交易服务场地。于2019年1月底,服务场地2.0版正式投入使用,彻底结束了各业务板块分散服务的历史,招标采购、产权交易、土地出让、环境资源交易等集中入场,平台所有服务事项实现“一门受理”“一窗通办”,使市场主体办事更省心省力。
交易服务场地2.0版投入使用
重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新场地建筑面积30000㎡,设有2000㎡服务大厅,28个服务窗口、28间开标室、11间竞争性谈判室、58间评标室、2间监督机构隔夜用房、100余个独立音视屏视听监控工位、2个专家抽取室共8个抽取终端、5个答疑澄清室,可同时容纳70余个项目同时进场开评标,全天可完成100个以上项目进场交易。同比原场地,功能用房数量增加,使用效率提高一倍,场地、机构资源整合效果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一”上:
一站式服务场地,办事更便捷。招标采购、产权交易、土地出让、环境资源交易等各板块服务集中入场,让市场主体办事咨询只进一扇门。服务窗口全部前移,实现“一窗通办、内部流转”,如工程招投标入场登记、合同备案、保证金退还等环节集成在一个窗口办理,精简了办事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
一套智能系统,监督更有效。中心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100多个定位装置对不同主体进行分类授权、分类管控以及定位追踪,实时捕捉并显示市场主体、评标专家行动路线;新场地整栋大楼安装近700个高清摄像头、300个高清拾音器,实现功能区域全覆盖、无死角,音视频数据同步集成于智能管控平台,为集中监管创造有利条件。
一个服务标准,交易更规范。对原有管理制度、交易服务流程、交易文书、办事指南、服务目录清单进行分类清理,解决内容缺失、重复矛盾、程序繁琐等问题,新制定服务规范、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综合性服务标准,形成235项服务规范体系,全部在“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公示,真正实现“一个市场、一套体系、一个标准”,让市场主体看得懂、社会能监督。
智能化管控,严防“围标串标”
目前,重庆交易中心对场地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管控,交易项目走到哪一步一目了然。周业军介绍,中心建立的电子招投标交易系统,具备多重防范围串标功能,及时发现围标串标线索并预警,为专家评标和行业监督部门监督提供参考。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投标文件制作的计算机、制作软件、上传网址的唯一特征码,如CPU序列号、内存序列号、硬盘序列号、网卡MAC地址、加密锁序列号、基础软件序列号、计价软件序列号、数据时间戳、IP地址等,确定是否使用同一台电脑制作或生成多家单位的投标文件、是否使用同一加密锁锁号或使用同一个计价软件制作多份预算报价、是否使用同一个IP上传多家单位的投标文件等。
中心还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人脸识别、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引入平台建设和管理中,建成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分析系统(一期),从投标文件特征码与雷同性、市场主体关系、投标人抱团、投标报价离散度、异常中标率多个维度进行深度分析,构建起“制度+科技+机制”立体防控体系,实现对交易程序和交易过程的动态实时监督和预警,为检测围标串标陪标违规行为、实施精准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为政府创新监管方式、开展电子化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
去年,“重庆市儿童爱心庄园二期房屋改造项目园林绿化改造工程”项目进入中心公开招标,在该项目依法进行开标、评标活动期间,评标委员会对40家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12家投标人的工程量清单错误情况完全相同,存在围标串标嫌疑。后经项目监督部门查证确认后,依法对12家企业给予行政处罚。
持续降费减负,提升服务效能
除了交易更透明高效,中心在为市场主体降费减负方面也表现明显。中心按照“建立全市统一、终端覆盖区县的电子交易公共服务系统和分类统一的电子交易操作系统、电子交易监督系统”的改革要求,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建成覆盖全市的公共资源服务、交易、监督平台,形成“云+网+端”的运行模式,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从有形市场向电子化市场转变。目前国有资产、矿业权、碳排放权、排污权已全面实现网上交易,全流程电子招投标交易及监督系统在30个区县完成部署。市场主体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公共资源各领域办件,线上提交招标文件并备案、预约开标场地、网上获取招标信息、网上质疑答疑补遗、网上投标、在线开标等,足不出户完成招标投标交易全过程。
以2月18日的“洛碛餐厨垃圾处理厂——餐厨垃圾厌氧消化项目工艺深化设计、成套设备采购及安装服务(二标段)”招标项目为例,中标金额4596.8万元。该项目是中心搬迁至新场地以来顺利完成全流程电子开评标的第11个项目。该项目从招标文件的编制、备案、发布,到投标文件的制作、递交,再到开标、评标、中标结果公示等均通过网上操作完成,真正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无纸化,全过程网上留痕、可溯可查,实现了代理机构、招标人“最多跑一次”的既定目标。
另外,中心免费向市场主体提供电子投标文件制作等全套服务,杜绝系统开发公司收取任何形式的软件使用费,对比整合前软件公司收费情况,市场主体(按8000家企业测算)可节省软件初始购买费用4000万元以及软件使用费800万元/年;协调软件开发公司下调办理CA数字证书收费标准,降幅达30%。
以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为例,开标时间平均可缩短约80%,可为市场主体节约70%的交通费、60%的管理成本,全面推开后每年可为市场主体节省文件印制、差旅费、人工成本等刚性支出3亿元以上。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