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9-04-12 来源:毕节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
自2017年以来,毕节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各类交易主体的不良行为及有违诚信交易的信息及时记录,反馈至市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各行业监督部门,并在市交易中心网站予以曝光,形成了良好的引导和极大震慑,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毕节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程招投标项目越来越多, “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转包挂靠、伪造业绩、履约失信等违法、违规现象”也随之而生并呈增多现状,扰乱了市场秩序,助长了职务犯罪,污染了社会风气,淡化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政府形象。全市招标投标领域诚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狠抓制度建设 依法依规办事
2017年9月13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毕节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明确部门职能、监督主体、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范围,并明确市实绩考核办将市直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履行招标投标工作监管情况以及对招投标案件的查处情况纳入动态跟踪考核。明确了建立招投标信用制度,建立信用承诺和行贿犯罪记录核查制度,建立招投标红黑名单,落实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建立招投标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将《投标人信用承诺书》和《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结果告知函》作为投标文件组成部分。为打击围标串标,还明确了实行资格后审和法人代表到场制,鼓励招标人委托专业素养较强的业主代表参与评标,规范了招标项目的投标保证金收取退还事项,对出现不按规定参与投标或有明显违法行为的一律没收其投标保证金,并明确了串通投标、虚假投标等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处置办法,明确了评标专家的违法处置办法,明确了代理机构的管理,全面推行招投标和诚信信息公开,有效推进毕节市招投标领域工作规范化、系统化进程。
2018年7月12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毕节市招标投标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建立信用信息记录制度、信用信用承诺制度、招标投标领域信用信息记录查询和使用信用报告制度,逐步建立信用信息库,建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还明确建立施工企业承诺使用项目所在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制度,积极推行“信用+”综合评标办法,鼓励招标人将信用等级作为投标资格的限制条件。该方案还重点明确了,行政监督部门牵头,开展好红黑名单认定工作,鼓励支持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在毕节区域内开展信用服务,为在招投标活动中推广使用信用信息记录、信用评价报告或企业信用档案等提供支持。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对纳入失信黑名单的主体参与毕节市招标投标活动进行限制,进一步加强投标活动中各方当事人的信用管理。同时,市法院建立了“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云平台”,通过接口调用或页面嵌入执行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业务系统的方式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拦截、联合监督、联合惩戒,对失信被执行人在市场准入、政府采购等方面进行限制,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建立了信用修复机制和监督体系,规范招标公告和相关信息的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加大培训教育力度 提高业务水平和诚信意识
近年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断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交易各方交易诚信意识和从业水平。多次组织评标专家开展交易系统、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培训教育,提高评标专家依法评标意识和业务能力;多次组织代理机构、投标人开展业务系统、操作细则培训,提高代理机构和投标人的业务能力;开展干部职工大讲堂20余期,各部门轮流讲解部门和岗位工作职能和办理细则,全面提升中心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和依法办事意识。在日常开展工作中,与新进入场内开展招标投标活动的交易各方进行网络、电话沟通指导,或是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对受理资料、数据录入、附件上传等场内交易流程进行及时跟踪对接服务。
自毕节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立以来,就由业务系统承建商组建技术部,为场内交易各方提供系统操作技术方面的咨询和帮助服务,极大限度底减少代理机构、投标人因技术、业务等原因影响项目交易,确保项目交易在法定时限内顺利完成。
不断强化过程管理 着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2018年以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配合各行业主管部门对中介机构共开展诚信评价1647场次,对服务不好、违规代理、违法操作、吃拿卡要、业务不熟及发生重大失误等行为进行记录评价124次。在场内交易服务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力推进各个工作节点监督记录和考评,认真开展“一项目一评议”,从项目进场受理、系统录入、公告发布、开标评标、质疑投诉处理、办结时效等方面着手进行考评,促进依法代理、依法交易,推进了毕节市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进程。同时,将诚信评价结果除反馈到招管办、各行业主管部门外,同步在中心网站进行公示,对考评情况进行分析说明,既对代理机构行为进行客观记录,又方便招标人进行查询,便于选择优质代理机构。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