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开封:创新引领,古都经济焕发新活力

发布日期: 2019-05-05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张丽丽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张丽丽】河南省开封市是我国著名的八朝古都。随着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开封已经成为国家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经济快速发展对招投标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完善配套制度建设,直面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普遍存在的棘手性问题,不等不靠,大胆创新,勇于探索。

  近日,开封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李红权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就机构改革、全流程电子化、智慧交易、优化营商环境等分享改革成功的经验。

  体制创新,企业化运作

  按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管理与监督职能应相互分离”的要求,开封市分层设立机构,建立“一委、一办、一中心”监督管理模式。此次机构改革后,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转由开封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负责。而“一中心”即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属法人独资企业性质,实行在政府监管下自主运作、自负盈亏的服务模式,履行服务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职能,不行使任何行政管理权限,是交易服务平台。

  李红权表示,通过实践证明,此领导架构和监管模式,在市场自律、规范场内交易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体制设计,理顺了公共资源交易决策层、监管层、操作层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招标人参与具体审批、办理、监督项目交易的全过程现象,克服了“同体监督”的弊端,让政府监管更公正、更客观,实现了真正的管办分离。

  科技创新,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

  “如何将新技术、新形式引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使交易平台在互联网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李红权表示。

  开封全流程电子交易平台于2018年初运行,真正实现了从项目进场受理、发布招标公告、招标、投标、抽取专家、评标、中标结果公示、收退保证金等所有交易环节“全网办”,交易过程“全留痕”,省电子在线交易平台“全监管”,省政务服务网办理信息“全公开”,网上远程异地评标场地需要“全值守”。

  经过不断地磨合、探索、修订,目前,开封市已逐步形成了以“科技化”“智慧化”为主导的交易空间。市本级及三县一区共用一个电子交易系统和一个网站,做到统一流程、统一规则、统一监管。在全市实现CA统一认证,投标人、招标代理人均通过CA数字证书进入电子交易系统进行交易活动。开发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实现专家资源共享,有效节约评标成本。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在线监督,对接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在线监督平台,将进场交易项目各类数据,包括音视频等交易数据通过网络互联互通,为行政监督部门提供准确、及时、高效的信息。

  在防范公共资源交易围标串标方面,开封市依托科技打造公正平台,筑起科技“防火墙”。实现投标报名、下载招标文件、上传投标文件、缴纳保证金、抽取评标专家网上封闭运行、统一流程规则等,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严防信息泄露,做到该保密的必保密;完善扩宽电子交易系统服务功能,实现从传统现场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监管转变,对交易程序、工作流程、信息发布、开评标情况、交易结果、不良行为黑名单记录、监督意见等关键环节实行全时段监控、全过程留痕,优化竞争环境;做好信息公开,在网上晒“卷子(招标文件免费)”、晒“考场(开评标场所)”、晒“作业(投标及废标情况)”、晒“结果(中标信息)”,扩大监督主体范围,透明公开,让交易在阳光下运行;加强远程异地评标建设和非现场办理工作,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目标。

  交易监管依托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在线监管平台,实现全市在线监督各行业招投标项目的全流程,包括在线查询交易信息、在线查看评标评审全过程、在线追溯交易痕迹、在线实施监督管理,形成“一张网汇聚所有信息、一平台监管全部交易”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新格局。

  监管工作推进过程,公管办重视“一线”反馈功能,要求市交易中心及时反馈在招投标“一线”发现的问题,市公管办根据问题线索迅速转交相关职能部门处理,或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拟定配套政策和制度规则。

  推进信用监管和联合奖惩。加大对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的运用,推动出台与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司法、监察、审计等部门的联动机制,着力实现监管资源共享、联动预防监控、检查处理,严肃查处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挂靠投标、违法评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不良交易行为曝光和处罚力度,提高失信成本,营造“诚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公平交易市场氛围。

  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李红权多次强调,公共资源交易要优化服务,就是必须制定规范,简化优化流程。2019年对《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办事流程规范》进行修订删减,精简进场交易提交资料60%以上,缩短办事时间,提高交易效率,形成上依下托、环环相扣的办事流程,并上网公布,接受外界监督。

  围绕“效率高”,着力提升便民惠企平台。在办公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办公人员平面图及导示牌,增强办事大厅指引信息清晰度;在受理大厅安放便民服务意见箱、手机充电桩等设施,着力提供全方位人性化服务,真正做到便民利民;设立咨询服务窗口,集中处理业务咨询;实行限时办结,对办事单位和个人一次性明确告知办理事项,减少办事人员往返次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围绕“服务优”,严管队伍明责督责履责。市公管办制定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强化市交易中心办事人员管理和工作行为规范;修订内设科室部门岗位职责,健全业务操作流程管理、交易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制度,转变作风、热情服务,提升交易主体企业和群众满意度。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市场主体减负,助力当地中小企业发展。实现投标报名“零跑腿”“零收费”,投标人无需打印纸质资料,远程即可完成投标报名工作;所有招标文件(含图纸及工程量清单)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发布,供相关主体免费查看、下载等;网上收退保证金及利息,无需现场办理;异地评标提高评审效率,实现了专家资源共享,降低了评审成本;中标通知书自行打印等便民服务功能,调动了投标人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激发了市场活力。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