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
——河北省推动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第三方评价工作纪事

发布日期: 2019-05-06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通讯员 岳士侠 吴丽君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通讯员 岳士侠 吴丽君】“建立市场主体以及第三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平台提供公共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是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核心,也是强化平台监督管理、规范运行服务、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

  河北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原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评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市场主体调查和实地访谈,运用业绩评定表法、专家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成效从七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出评价结论,系统阐述了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现状及取得的成绩,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方向和建议,以期通过第三方评价实现对平台投入产出、建设运营、制度体制的客观评价,为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运行和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平台评价工作的一般流程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评价需求调研。根据项目技术要求及合同约定事项,了解平台现状、特点以及评价关键要素,进行评价理论研究,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和评价实施提供条件。第二阶段:指标体系设计。根据有关法规政策和河北省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建设的实际和特征,设计《河北省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评价指标体系》。第三阶段:数据调查采集、核实与分析。依据抽样方法确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样本量,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等方式采集数据;采集交易平台各部门及信息系统在整合建设、管理、运行、服务、维护等方面文档资料数据;对各类原始数据进行审核、整理、录入与汇总;应用评价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核算,得出评价数据。第四阶段:平台评价。利用评价理论研究成果,通过指标体系对交易平台整合建设情况、服务成效等进行核算、分析、总结,形成初步评价结果。第五阶段:评价结果内部评审。通过头脑风暴、经验论证等方式对评价结果数据进行纠偏和验证。第六阶段:报告编制,形成评价报告。

  调研评价需求,设计评价指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从层级整合、信息系统整合、场所资源整合、专家资源共享整合等方面提出了平台整合目标,从“整合分散设立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交易平台,在统一的平台体系上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从“制度、职能、流程、标准、信息共享、信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管理目标;从“便捷高效、市场环境优化、竞争充分公平”等方面提出了平台服务目标;从“事中事后监督、大数据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等方面提出了监管目标。

  第三方评价工作围绕平台的整合目标、建设目标、管理目标、服务目标、监管目标对评价内容进行研究,确定了从层级整合、场所资源、信息系统、专家管理、规则体系、监督管理、服务成效等七个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并从平台提高交易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市场环境、对进入平台的各类项目在平台流转时间、节资率、增值率以及质疑投诉率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分布详见图1,评价指标权重分布见表1。

  多维信息采集,落地评价实施

  数据采集是评价开展的重要基础,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现场调查数据、信息系统数据、财务数据和历史文档数据。现场数据根据随机抽样理论和最小样本抽样理论,设计总样本量,通过问卷访问、专题座谈会、现场调查等形式,从市场主体主观感受、实际需求、经营负担等方面对340个市场主体做了调查,直接掌握一手信息。信息系统数据主要是通过对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工作记录数据进行挖掘。财务数据主要是通过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提供的年度部门决算公开数据进行分析。历史文档数据主要是通过收集相关行业监督部门、平台各处室的工作总结、工作记录、考核报告等数据进行文档挖掘。

  对各类数据进行审核、整理录入与汇总,应用评价方法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可形成评价数据。运用指标体系各类指标数据对平台整合建设和运行效果等进行评价,可测算出总体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包括运用平台各处室的工作总结、工作记录、考核报告等资料对各评价指标进行定性评价;用调查问卷采集到的数据资料,采用李克特表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满意度评价;运用信息系统数据、财务数据、调查数据等,采用企业负担评价模型等方法,对服务成效等指标进行评价;运用所有数据资料,采用业绩评定表法、专家访谈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平台作出总体评价;利用六步分析进行全面总结评价,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针对性研究,提出意见建议。

  分析评价结果,研讨评价成效

  《河北省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第三方评价报告》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评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市场主体调查和实地访谈,运用业绩评定表法、专家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成效从七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出评价结论,系统阐述了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现状及取得的成绩,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方向和建议。

  通过综合评价发现,省级平台整合建设以交易进平台、规范运行和依法监管为主线,以信息系统建设为支撑,以整合共享资源、统一制度规则、完善体制机制和创新监管方式为重点,在层级整合、场所资源、信息系统、专家管理、规则体系、监管管理等方面符合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要求。

  一是在层级整合方面,实现交易、服务、监管等信息和资源的互联互通。纵向整合实现与国家平台、各市级平台对接;横向整合实现政府采购、工程建设、产权交易、矿业权交易、疫苗采购、医疗设备采购、交通建设、省管水利、涉诉资产、政府采购社会代理机构代理项目十大项目类型进场。

  二是场所整合方面,积极推进交易场所资源整合,利用原有资源,建设形成符合标准,现代、高效的交易场所,能够满足各类交易项目需要。

  三是信息系统整合建设方面,构建了“两网四平台”,信息资源贯通各个交易环节,有效地推进了阳光交易,并奠定了交易全程电子化基础。

  四是专家资源共享方面,实现了项目评标环节随机抽取使用专家机制,强化了专家评标评审工作的合规性。

  五是规则体系方面,全面推行统一交易登记、统一信息公告、统一时间场所安排、统一专家抽取、统一保证金代收代退、统一服务资料保存和统一电子监察监控的要求,规范了窗口办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流程,保障为市场主体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有效推进了“放管服”的改革。

  六是监督管理方面,通过实行“管办分离”,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监管机制,有效遏制了借用资质投标、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构建电子监督系统,与财政厅电子监管平台实现对接,正在与省住建厅和国资委监管平台对接。

  与此同时,由于平台整合时间短、难度大、运营经验不足等原因,平台运行还存在服务人员专业性不强、系统升级数据交互不畅、审核审批环节较多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提升。

  重视经济效益,兼顾社会效益

  从经济效益看,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2016年至2017年两年,省级平台共完成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类交易项目8826个,较整合前两年(2014至2015年)增长325.71%,成交金额407.45亿元,节约资金42.98亿元,增长347.70%;随着业务量的增加,省级平台人均劳效为3.34亿元,较2016年上升292.9%;通过优化服务环节,每年为投标企业直接减轻企业负担2.05亿元。今后,随着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平台的进一步升级改造,无纸化、远程化交易将成为公共资源交易的主要形式,预计每年将为进省级平台交易的企业再减负1.4亿元 ;通过优化交易流程,市场主体平均用时较2016年初水平缩短了56.6%。调查显示,截至到2018年10月,项目响应人参与一个项目的平均总工时为81.7小时,较整合前下降54.7%;代理机构,从项目开始到发布中标公告,平均代理一个项目周期为25.7天,较2016年初下降40.5%。

  从社会效益看,落实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突出平台公共服务职能定位,标准化服务,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依托信息技术,建成“两网四平台”,实现了传统交易到电子交易的转变,提高监管手段,转变监管方式,有效防止交易市场腐败现象的发生。构建了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营造了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推进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交易各方主体及社会各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分值核算,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评价总得分为93.98分。其中,层级整合得分100分,场所资源得分94.35分,信息系统得分98.27分,专家管理得分87.64分,规则体系得分98.30分,监督管理得分97.85分,服务成效得分90.54分。从市场主体满意度评价看,市场主体对平台总体满意度为90.38分。其中,场所整合建设满意度为91.71分,信息系统整合建设后应用便利性满意度为90.44分,专家统一管理随机抽取使用满意度为87.52分,社会监督途径和网上监督方式便利性满意度为91.83分。总体而言,河北省较好地完成了公共资源交易整合目标任务,电子化运行成效显著,平台服务满意度良好。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