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携手打造跨区域合作创新模式

发布日期: 2019-06-13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李金红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李金红】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在2019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开展跨区域交易服务和区域一体化合作。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在CA跨区域互认、远程异地评标等方面成果显著。一些省市积极推动建立跨区域合作的相关组织,推动区域内公共资源交易资源共享共用,切实为市场主体减轻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取得成熟的改革经验。

  跨区域CA兼容互认减轻企业负担

  CA互认是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专家CA不能互认,使异地专家登录评标系统、电子签名等环节存在障碍;市场主体使用CA不能互认,大大增加了市场主体的资金和时间成本。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主任黄锋认为,要进一步扩大CA电子认证互认共享范围,实现跨区域间的CA电子证书互认功能,做到“一证通用”,切实为市场主体减轻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

  安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田冰认为,CA证书跨区域互认是方便投标人投标和节约投标成本的最直接办法,互认范围越宽、越广,投标人越方便、越节约。早在2015年,安顺交易中心便实现全市CA证书互认。今年5月,安顺在全省率先加入了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的全省CA统一数据库,实现CA通过省平台全省互认。

  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率先推行“软认证”登录方式,在交易过程中实行系统“用户名+密码+验证码”与CA数字证书登录方式并行,并共享至各市州交易平台,实现“一码通用”。“软认证”登录方式实行以来,注册用户已达到13417家,为企业节省CA数字证书初次办理费用870万余元。

  目前,各地基本实现全省CA互认。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功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和CA锁兼容,为全国范围内CA互认、一证通用提供新的经验。

  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共享专家资源

  远程异地评标是各地开展跨区域合作的显著标识,也是成果最为突出的合作领域之一。黄锋介绍,开展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实现跨区域专家资源的共享整合,能够有效解决专家资源不足的问题,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黔西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张时龙认为,远程异地评标有助于实现评标专家和招标人、投标人的“空间隔离”,破解本地专家被围猎、打人情分等问题,是保证评标公正、公平,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

  随着电子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各地积极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工作。2018年,《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异地远程评标工作规程》(试行)和《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异地远程评标技术规范》(试行)的出台,标志着省内远程异地评标实现工作规则和技术保障实现规范和统一,走向规范化、常态化。《工作规程》明确了异地远程评标的定义概念、适用范围,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基本分工、异地远程评标主副场设置及职责进行了界定,同时从9个方面对评标过程提出具体要求。《技术规范》重点从基本要求、硬件配置方面对异地远程评标技术保障提出要求,并就统一电子监控、统一评标场地管理、使用电子辅助评标系统和会商系统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明确。

  当前,远程异地评标已经从省内走向跨省,实现更广范围内的跨区域合作,例如江苏连云港—山东聊城、湖北—兵团等。其中较为典型的两个代表是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远程异地评标和三市州跨省区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

  2018年9月26日,长沙、武汉、合肥、南昌四省会城市交易中心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远程异地评标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由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牵头起草,吸纳了市场各方意见及实践经验,经四地交易中心多轮共同研究议定,明确了合作原则、合作事项、工作规则、职责分工、专家联合管理及工作协同机制等。目前,长沙、武汉、合肥、南昌四地交易中心基本完成共建共用、互联互通的远程异地评标系统的建立,成功完成3宗项目的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实践。通过多次合作实践,四城市在专家资源共享、评审系统、远程会议系统、操作流程设置及沟通协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经验,远程异地评标进入常态发展阶段,成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率先实现跨省远程异地评标的优质范例。

  2019年4月18日,贵州省黔西南州、江苏省南通市、四川省达州市(以下简称“三市州”)有关单位负责人齐聚黔西南州兴义市召开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联盟会议,签订了跨省区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出台了跨省区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制度。黔西南州牵头起草,三市州共同制定了跨省区远程异地评标操作规程,确保评标操作规范、公开、透明。三地还签署跨区域合作意向书,成立跨区域合作联盟,将跨区域合作评标推向常态化。合作意向书签署后,达州和黔西南成功完成跨区域合作联盟首个项目评审,来自两地的5名专家评委,通过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在不同地域、同一时间合作完成了项目的评审。

  随着远程异地评标技术的不断完善、需求的不断拓展,跨区域合作范围不断拓展。例如:南通、达州、黔南州三方形成了开放、共享的局面,欢迎更多有意向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参与合作联盟,目前包头、连云港等交易中心有意加入。

  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跨区域合作联盟也在探索增加观察员城市,扩面推广远程异地评标合作。按照《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远程异地评标环境配置标准》,在观察员城市中完成系统搭建与对接,按照合格框架协议和实施细则要求,共同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共享四省会城市优质专家资源。联盟成员单位将不断引入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破解工作中的难点堵点,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公共资源交易远程异地评标又快又好发展。

  黄锋认为,在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迅猛发展的同时,区域性政策规则差异、信息技术与安全、专家CA互认等难题仍然普遍存在,亟待在探索和改革实践中研究解决。各地在探索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实践中,在技术创新方面积累了不少可行经验,交易的电子化、网络化得到升级和应用。据黄锋介绍,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中,可采用VPN技术解决网络传输信息安全问题;采用场景证书方式,解决专家身份验证、识别及电子签名等问题;采用Hash算法确保评标报告的唯一性和有效性;采用“四合一”的远程评标会议系统,集聚评标现场动态、专家评审过程、系统操作界面、音频同步等信息数据,并通过“录屏”方式对专家评审界面进行记录,形成操作日志,确保主场、分场评标全程留痕,可查可控,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电子化监管水平。

  跨区域联合采购降低药品价格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在药品集中采购中的参与度并鼓励跨区域和专科医院联合采购。在此基础上,各地跨区域联合采购联盟陆续涌出。

  目前,医用耗材跨区域采购联盟主要有4个,分别是三明联盟、京津冀耗材采购联盟、西部地区医用耗材采购合作联盟(以下简称“西部采购联盟”)、沪苏浙皖闽的华东四省一市联盟。除了京津冀和华东四省一市联盟的地域相对确定外,西部采购联盟和三明联盟的成员都在不断扩充,采购体量也在增大。跨区域联合采购相对于单一区域来说,更加具备集团化和规模化的特点,能增强采购主体对药品生产企业的价格话语权和谈判能力。

  西部采购联盟于2016年9月6日,由陕西、内蒙古、四川、宁夏四省份发起成立。随着青海、甘肃、新疆、湖南、辽宁、黑龙江、广西、贵州陆续加入,西部联盟正式成为覆盖12省份超级大联盟。联盟着力推动医用耗材数据共享共建,通过制定统一的编码标准,确定共同维护和上传机制,确保数据库基础数据安全有效,12省份超级大联盟各省份根据各自工作需要,随时调用共享数据库信息,实现各省区高值医用耗材基础数据库数据的统一,资审及价格等信息互联互通,从而有效推动跨区域价格联动和联合采购,进一步降低医用耗材虚高价格。

  2018年5月15日,省际联盟医用耗材采购协同应用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所有耗材采购价格将在联盟内12省份共享,只要一地的耗材价格下降,其余各地的耗材价格也将同步下降。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要求广东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不断优化业务流程、采购系统和信息咨询,力争尽快形成具跨区域联合采购特点的采购标准体系,服务分类采购、跨区域采购。

  药品采购价格联动是跨区域数据共享的有效方式。2019年4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处发布《关于开展药品采购省际价格联动的通知》,要求各生产企业提供截至2019年4月12日的全国价格最低3个省份公布执行的有效药品入围价,采购处将取3省份价格平均值确定联动价格。价格联动有助于降低药品采购价格,保障民生发展。

  跨区域数据共享提升分析价值

  大数据是地方经济建设的“晴雨表”。开展跨区域数据分析,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是各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工作重点之一。

  数据分析依托于大数据,数据越多,分析将会越准确、越有针对性。因此,黄锋认为,要通过推动跨区域的公共资源交易数据资源采集和整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宏观调控体系,以指标和数据,为政府相关领域的运行动态监测、产业安全预测预警、转变发展方式分析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预见性和公平性,助推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在“2018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论坛大会”上,贵州、北京、宁夏、甘肃、安徽、湖北、湖南、云南、海南、南京、成都、广州、贵阳等地联合发起了《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跨区域协作行动倡议》,14地本着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开放合作的原则,共同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协作行动,用大数据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公平交易、减少交易风险,引领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的应用和发展。2019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论坛又进一步扩充了区域协作单位。

  开展跨区域数据分析还应注重跨区域的信息安全。安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新推出跨区域数据备份,有效强化信息安全。2018年7月,安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异地智能备份工作,每天的数据在当天晚上11点自动通过政务外网智能异地备份。中心主任田冰介绍,目前,各地积极开展交易数据云备份,但费用较高,跨区域合作备份保证了数据安全,又无需费用,为强化数据安全提供了便捷途径。

  跨区域诚信体系建设提升监管力度

  开展跨区域交易诚信体系建设,实现信用资源共享是交易数据共享的一大难点。目前,各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诚信体系建设的数据支撑不足,如果跨区域合作,对投标人的数据共享,诚信体系的准确度和开展可信度将大幅提高。

  作为全国信息平台,“信用中国”网站汇聚各行各业企业的奖惩信息,能有效避免信誉不良企业。但“信用中国”平台数据多为行政处罚信息,各地通过“黑名单”等机制公示的企业不良信息、违规信息,未能纳入其中。

  随着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的推进,跨省投标将更为便捷,企业信用信息不能共享、跨区域信息体系未能建立将为异地投标企业的信用查询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外地企业与本地企业的共同竞争。因此,有必要建立跨区域信用信息共享和全社会联动的信用机制,通过在信用信息交换共享、诚信企业互认、信用奖惩联动方面的合作,积极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促进市场主体依法诚信交易、维护交易市场正常秩序,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