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9-06-13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通讯员 石定雄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通讯员 石定雄】在数据信息规模呈现爆炸式增长的今天,大数据技术逐步成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重要引擎。新形势下,湖北省以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为目标,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以围标串标、主体信用风险、专家异常等为突破口,探索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大数据监管的思路与方向。
根据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热点、痛点、焦点、难点,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围绕“交易过程监测”“营商环境监测”“交易主体监管”“评标专家监管”四个方面,探索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监管的研究方向与发展思路,构建政策链、信息链、技术链、资金链、服务链五位一体的湖北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路径,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动态预警与实时监控。
让交易过程监测“动”起来
针对公共资源交易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异常及风险点,通过大数据技术及时监测预警,协助监管人员准确定位问题点及相关责任人进行针对性管理,打破传统事后监管模式的限制,变被动为主动、由人防转技防,保障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的合法、合规、合理运行。
项目整体异常。通过项目终止率、项目流标率、项目投诉率等指标,监测把握公共资源交易全貌,对某个时间段内整体的项目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提醒,协助监管人员及时修正维护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
专家抽取异常监测。联动工商等其他行政部门,打通全省信息数据通道,围绕股权关系、回避单位、亲属关系等因素,有效监管评标专家抽取异常。
交易周期异常检测。严格管控公共资源交易关键时间节点,实时监测预警交易周期异常,防止违规违法现象滋生。
让营商环境监测“活”起来
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服务高质量发展,是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的重要环节。
以大数据技术为工具,湖北省公管局围绕市场集中度、市场活跃度、市场开放度、市场竞争度、市场流动性五个维度选取关键性指标,构建营商环境多维度评估模型,进一步挖掘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的大数据价值蓝海,科学分析市场垄断情况、行业整体活跃度表现、对省外企业包容开放情况、行业整体竞争程度、市场主体流动情况等重要问题,实现海量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呈现与可量化评价。
大数据分析模型可以周期性、连续性、直观性地反映湖北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动态及发展趋势,协助有关部门进一步指导行业宏观政策调控,明确市场管理重点,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保证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正常新陈代谢和适度竞争,为全面实现交易市场、交易主体、交易行为的集中预判、科学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让交易主体监管“用”起来
针对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直接数据与间接数据等不同维度的分析,可用以科学监测预警公共资源交易主体的围串标风险及信用风险,优化主体画像功能,促进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阳光操作。
防治围串标风险是当前湖北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的重点任务之一。根据围串标常见问题,围绕预审通过或中标后放弃、上传IP及时间、中标指向性、中标单一性、亲属关系、投标效能、同投关系、硬件关系、股权关系、标书相似性等指标,科学设置不同维度线索。通过前期对招标人历史招标情况、项目中标人情况、投标人历史投标数据、投标人历史中标数据等信息的分布式存储,构造各交易主体间的复杂关系网络,结合主体共同投标次数、中标单个招标人项目过多、硬件共用情况等信息,有效甄别围串标风险社团,综合判断围串标主体,全面狙击围串标黑手,大力防治违法违规乱象。
防控主体信用风险是大数据监管与信用监管融合的重要体现。根据《湖北省公共资源招标投标不良行为量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湖北构建贯通全省的信用服务平台,积极对接全国信用信息数据,全面优化“信用红榜”“黑名单”等模块,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不良行为记录、奖惩记录、法律诉讼、量化记分、信用修复等信息数据的汇总发布,实时报送“信用湖北”。公管局以严格执法、信用监管为核心,针对有信用风险记录的企业进行监测预警,便于相关监管人员提前防范交易风险,防治排查资金流失、项目质量隐患,合理约束及规范交易主体行为。
完善主体画像功能是大数据监管的重要实现方式。针对交易主体信息孤岛、监管成本高等突出矛盾,通过大数据技术,利用标签库产出的高度精练的特征标识,构建交易主体整体全景画像和个体全息画像,可实现“全面监管+精准监管”的双轨道模式,全面把控交易主体基本动态、行为偏好以及风险指数,为实现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查证提供支撑。
让评标专家监管“准”起来
评标专家管理对影响公共资源交易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湖北省公管局借力大数据技术,以提升专家抽取质量和评标专家管理效率为导向,深入挖掘、分析数据信息价值,探索评标专家管理盲点、难点,优化评标专家准入退出机制,助力大数据监管落地实施。
大数据技术能分析专家库专业充足度。通过整理完善公共资源交易评标专业目录,构建专业充足度计算模型,大数据分析系统将实时监测评估各专业内专家数量的充足情况,帮助相关管理部门及时发现、补充人数不足的专业,进一步提升专家专业与评标项目专业的适配性及合理性,全力推进专业齐全、数量充足、管理完善的专家库建设,保证专家评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大数据技术能防控专家能力风险。运用大数据思维,从专家基本信息、历史评标记录、评标行为等多个方面,年龄结构、学历职称、实践经验、专业能力等多个维度着手,进一步加强评标专家质量管理。围绕专家出勤情况、专家评标时长、专家评标打分数据等,合理分析专家评标习惯、评分偏离度、签到时间波动情况等指标,大数据系统可科学评估专家评标水平及是否存在异常行为,实现专家入库、专家抽取、专家评标的全流程监测预警,进一步补齐公共资源交易评标专家监管短板。
大数据技术能防控专家信用风险。为加强专家信用风险管理,湖北省公管局针对评标专家履职情况定期开展抽查、检查、督查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及省级诚信建设,全面对接征信系统,加快建立贯通全省、连接全国的专家诚信档案库,实时公布评标专家红、黑名单,建立健全专家奖惩制度,对失信人员(专家)进行联合惩戒,严格执行专家准入清退机制,进一步保障评标专家的公正履职、公平评审。
当前,湖北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的发展仍处于探索期和成长期。一方面,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海量信息数据源,对湖北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电子监管仍处于起步阶段,未能真正“用起来”“强起来”,构建湖北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督“全省一网”仍需加力。只有加快度过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制改革转型阵痛,才能实现由传统监管到电子监管再到大数据监管的跨越式突破。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